白塞病炎症因子谱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初探
2018-03-06陈莺,黄珊,梁迪,魏博,薛原
陈 莺, 黄 珊, 梁 迪, 魏 博, 薛 原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疾病及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累及胃肠道、神经及心血管等系统,具有自限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与环境、遗传及免疫相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常用来评估疾病的活动度,但并不具有特异性,且易受体内不同的生理及病理状况影响。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认为,某些炎症因子在BD的发病过程起重要的作用[1],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IL-4,IL-6,IL-8,IL-10,IL-12,IL-13,IL-18,IL-17,IL-21,IL-23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与BD密切相关;某些炎症因子如IL-18,TNF-a及抵抗素与疾病的活动度、炎症指标相关[2-4]。本研究通过比较8例BD患者与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40种炎症因子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BD患者血清ESR,CRP水平及疾病活动度评分等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因子在BD中可能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就诊的BD患者8例,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37±10.25)岁(25~54岁),病程平均3.5年。口腔溃疡8例,生殖器溃疡6例,皮疹6例,眼炎2例,关节累及1例,心脏累及1例。ESR(20.68±25.62) mm/h(5.4~22. 9 mm/h),hsCRP(2.70±3.07) mg/L(0.17~8.75 mg/L),IgA(2.76±0.60) g/L(2.3~3.67 g/L),IgM(1.43±0.31)g/L(1~1.78 g/L),IgG(13.73±3.12)g/L(8.7~19.7 g/L)。根据2006版BD疾病活动度评分(Behcet’s disease current activity form,BDCAF)进行评分[1],8例患者的评分分别为3,3,7,5,5,7,3,7。因样本量较少,未根据临床表现及疾病活动度进行分组。入选的BD患者均符合2013年国际BD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感染、肿瘤等可能影响炎症因子表达的其他疾病。
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8例作为对照组,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33±10.19)岁(23~51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所有入选者均充分告知研究相关获益及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检测40种炎症因子水平 准备好血清样品与GSH-IMR-1抗体芯片(广州RayBiotech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类似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半定量检测40种炎症因子的水平(Lipocalin-2,Thrombomodulin,Troponin I,Procalcitonin,E-Selectin,IL-2 Ra,IL-1b,IL-8,CD14,MIP-1b,RAGE,TREM-1,FASL,IL-2,IL-10,MCP-1,OPN,Resistin,CD163,G-CSF,Fas,CD40,MCP-2,PAI-1,ST2,uPAR,ICAM-1,IL-4,IL-13,MIF,PF4,IL-12p70,VCAM-1,IL-1a,IL-6,IL-18,TNF-a,CRP,MIP-1a,VEGF)。
2 结 果
BD疾病组与对照组40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疾病组40种细胞因子水平与ESR,CRP,体液免疫及疾病活动度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esistin与疾病活动度成正相关,CD163与疾病活动度负相关;PF4及IL-18与CRP正相关;IL-18与ESR正相关,OPN与ESR负相关;40种炎症因子与体液免疫(IgG,IgM,IgA)未发现相关性(表1)。
表1 40种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度及CRP,ESR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BD:白塞病; BDCAF:疾病活动度评分; CRP:C反应蛋白;ESR:血沉.
3 讨 论
BD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遗传、免疫、感染和基因相关,被认为是外在因素作用于基因易感个体导致体内免疫紊乱所致的疾病。炎症因子在B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存在多途径的细胞体液免疫紊乱,通过高通量的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半定量检测,可以同时发现其异常。本研究显示,40种炎症因子谱中,IL-18,OPN,PF4,Resistin及CD163与BD的疾病活动度、炎症指标具有相关性。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推测这些细胞因子可能通过介导相关的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T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从而在BD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5-8];IL-18通过激活Th1细胞免疫、OPN及CD163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免疫、PF4及Resistin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参与BD的发病过程。
IL-18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泌,可诱导活化的Th1细胞产生大量的IFN-γ,是已知最强的IFN-γ的诱生因子。Belguendouz等研究发现,IL-18可作为疾病活动度和疗效预测的重要指标[3,9];Xu等的研究也发现,IL-18的基因多态性与BD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IL-18与ESR及CRP正相关,与上述结果类似。IL-12及IFN-γ是Th1细胞标志性细胞因子,可促进T细胞的增殖以及增强Fas L介导的Th1及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推测IL-18可能通过增强Th1的细胞免疫参与BD免疫失衡。
OPN是一种强大的单核-巨噬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能诱导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粘附、迁移、增殖活化,促进细胞因子IL-12,TNF-α,IFN-γ的释放,增强Th1细胞免疫,还可通过促进IL-17的分泌,促进Th17细胞免疫,参与BD的发病过程。OPN可促进血管生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关节软骨破坏中起重要作用,还可通过调节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转储影响正常骨代谢,与多种风湿性疾病相关,如RA、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1]。Bassyouni等研究发现,BD患者血清中的OPN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并与疾病活动度、严重性及血管累及程度相关[12-13]。本研究发现,OPN与ESR成负相关,与上述结果相反,考虑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少、且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已缓解有关。
CD163属于一种清道夫受体,可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内源产物和一些外源物,可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引起BD患者的免疫紊乱。Alpsoy等研究发现,经激素治疗后,BD患者体内的CD163水平发生显著改变[8]。本研究结果显示,CD163与BD的活动度呈负相关。
PF4由巨核细胞合成,是巨核细胞成熟和血小板活化的标记物,属于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研究发现,在RA、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体生成增加,考虑PF4-肝素复合体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14]。本研究发现,炎症因子PF4水平与CRP成正相关。炎症、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与BD密切相关,PF4参与BD的发病可能是其能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IgG Abs和PF4-肝素复合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并激活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参与BD的发病。
Resistin主要来源于脂肪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可促使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ehlivan等研究发现,与健康人比较,BD患者的TNF-a和Resistin水平升高,推测其可能与BD的发病机制及活动度相关[15]。本研究中,Resistin与疾病活动度成正相关,与上述结果类似,推测其参与BD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产生活性氧,并且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过氧化,引起血管炎,激活血小板,从而参与BD的发生[16-18]。
既往研究认为,TNF-α,IL-1,IL-4,IL-6等炎症因子在B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升高,其中TNF-α等因子与疾病的活动度、炎症指标相关[1-4]。然而本研究未得出类似的阳性结果,考虑可能与种族、入选患者的疾病亚型不同及BD本身疾病异质性较大等因素有关,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减少入选患者异质性、扩大样本等得以证实。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纳入实验的BD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药物的治疗,病情处于控制状态,ESR、CRP、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疾病活动度降低,可能是与健康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受累系统不一,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较大,且本次实验样本量不足,仍需进一步增大样本量,选择新发未经过治疗的患者,尽量减少患者之间的异质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将系统受累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研究,以得到更有临床意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