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成都电台法治节目探索之路

2018-03-06李申建

武汉广播影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讲堂普法成都市

李申建

法,国之根本。自韩非子首倡“依法治国”,弱秦遽然变强;剑,汉王刘邦凭其锋芒入咸阳,但一得秦都,便约法三章。于是,民附而国安。至后来封建帝制轰然倒塌,其本质亦是变人治为法治,然后历经百年演进健全,积贫积弱之中国方有今日之蓬勃。纵观古今,人类社会无法则生乱,盛世莫不是因法而建、因法而盛。立法,为法治第一步,若法不入民心,则法为一纸空文。因此,大众普法教育,可谓关键。

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简称:成都电台)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法规法治紧密相连。1950年1月5日18点,位于旧皇城坝的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随着乐曲《雄鸡》作为开始曲在蓉城上空回响,标志着成都的人民广播事业正式开始。当天播送了《告听众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公告》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1]其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中央对地方军队的“铁律”,具有明显的法规精神。成都电台第一声就“与法同行”。

一、第一时期:1978年-1992年

时间跨越到1978年。这一年,中国迎来了具有划时代的一刻。12月18日到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

从这一年开始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我国的法治进入恢复与重建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法治建设受到极大重视,获得迅速发展,法律的地位和权威得到确立,现行宪法和规范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文革”期间基本瘫痪的各政法机关逐步建立健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然,此时广播宣传出现重大转折。80年代初,根据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精神,成都电台也应时而为,多次调整和改进节目,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信息能第一时间传达给听众:1980年2月15日,把原来设计的对象节目合并改为《新长征路上》。1982年7月3日,为了加强城市信息传播的接近性,把《新长征路上》和《地方新闻》合并改成《今日蓉城》节目。1983年11月14日,又恢复《地方新闻》节目,每天播送两次;把《今日蓉城》改为综合性的通讯节目;并根据温江专区合入成都市行政区域的情况,举办《台、站联办节目》作为宣传区县的窗口,后更名为《对农村广播》节目,加强对成都农村听众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2]

从法治宣传方式手段来看,当时的宣传工作还显得较为粗放。据成都电台第一位播音员秦言介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成都广播节目,有关法治的内容大多选用报纸上的新闻文字,通过播音员在广播新闻节目里播读,法规政策还停留在呼口号上。节目没有互动,主持人语态较生硬,缺少鲜活感。

二、第二时期:1992年-2001年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吹拂到祖国各地,新一轮改革向我们走来。从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我国为了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为我国法治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一批直接规范与保障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法规相继制定和颁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主要环节受到高度重视,得到全方位推进。成都电台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在新闻节目中增加法制新闻的数量并开辟法制专栏。

1991年,原《新闻节目》更名为《早新闻》节目,每天早上7点播出十分钟录音。节目涉及国家和成都本地的重大新闻报道,期间也有关于成都本地法规的简要新闻在节目里以消息形式播出。后来每周设置一期《法制栏目》,此时节目开始重视选用外采法治稿件。据该节目主持人杨德强(播音名:招杨)介绍,当年一般选用特约记者来稿,每篇稿费2元多,当时主持人平均工资每月才70元。1993年《午间特快》节目开播,其中增设法制栏目,节目形态仍旧较为传统,即“我播你听”,缺少权威人士现场解答和有效地听众互动。该节目一直播出到1995年成都电台大改革后停播。

1995年,成都电台系列台纷纷成立。新闻台、交通台、商业台、文艺台四强挺立。为了更好地宣传成都,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好务,新成立的成都电台新闻台将《早新闻》更名为《成都新闻》。此时,新闻专业大学毕业生分配上岗、专业录音技术设备引进使用,成都电台的法治新闻和专栏的采编能力进一步提升。新闻记者能方便地携带TDK磁带采访机采访新闻人和事。《成都新闻》节目的法治新闻报道更多地出现了现场同期声报道和记者评论环节,宣传效果逐渐凸显,节目出现了多样化的态势。当然,此时的法治特约通讯员来稿的稿费也比以前翻了一倍,每篇作品由2元变4元。

1999年10月成都电台新闻广播推出了一档消费维权法治节目——《特快315》。节目由全国“金话筒奖”主持人徐良军(播音名:梁军)负责主持。该栏目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规政策,为成都的经济建设发展和维护市场和谐稳定发挥能动作用。在常规直播节目中,主持人通过电话连线听众、商家和执法部门,倾听听众的诉求,寻找真实经过,邀请律师走进直播间,解决百姓的消费困扰,积极为广大消费者维权,为合法商家说话。因为栏目“快”“活”“新”的风格,特别是能解决听众实际问题,节目赢得了社会的好评。曾有听众将一面写有“广播黑包公”字样的锦旗,赠送给主持人徐良军,以表感谢。

三、第三时期:2002年-2011年

从2002年至2011年,党和政府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上到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相互推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一时期,依法执政被确定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明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布施行,提出10年左右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都电台的改革之路和国家同步进行着,为成都市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服务着。特别是法治文化的宣传工作上,成都电台又有了新举措、新表达。

2002年原《成都新闻》更名为《成广新闻》。1996年入职电台主跑公、检、法口子的专线记者辛艳丽同志已快速成长起来。许多大案要案、涉及民生的法治消息都及时、客观、鲜活地在重要栏目《成广新闻》里播出。为了让新闻节目更具有现场感,为民服务,并能更好地抓住听众的耳朵,随后《成广新闻》增加了《现场》和《热线电话》版块。通过和有关部门的配合,《现场》记者郝毅精选案例,用数码录音笔在法庭、在案发现场高质量地记录同期声,传递法治现场原始声。《热线电话》接听听众的求助电话,值班编辑、双方当事人、律师、职能部门等多方通话,宣传法律知识,维护民众利益。

从2003年开始,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积极探索法治栏目常态化,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档涉及法律宣传的广播节目。

2003年,成都新闻广播将原来的《特快315》节目更名为《梁军热线》节目,此时栏目不再仅仅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劳动法》《合同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也成为了节目宣传的范围,服务面更广,关注度更高。值得一提的是,每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节目组还到成都市消费者协会现场做现场直播节目,听众、职能部门、主持人现场面对面交流,传播效果好。因节目形态多样、节目贴近百姓,《梁军热线》成为了成都新闻广播的金牌栏目。

除了担负政治宣传任务的成都新闻广播外,成都交通广播在普法宣传路上也积极作为。2004年9月20日下午两点《平安成都》节目正式开播。这是一档主打防范宣传和便民服务类的广播法治节目。该节目由成都市公安局和成都电台交通广播联手打造,通过提高市民防范意识,共同营造全国一流治安环境,创平安成都。该节目邀请多警种嘉宾,全方位解答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其中包括交通事故处理、户籍、护照办理、消防安全、防范宣传知识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交流亲切是《平安成都》广播栏目特色,尤其在服务市民和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以“警情下达,深入百姓接地气,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主流导向成为成都媒体宣传中的“亮点”,节目也多次在省市评比中获奖。[3]

为了更好地宣传法治,构建和谐法治社会,2006年成都新闻广播推出了《与法同行》节目,每天下午两点播出,每期半个小时。主持人为招杨、琴畅。除了邀请律师对法治案例以案说法外,节目组还同成都市新华社区、水井坊社区、芳草街道等一起举行“法治节目社区行文艺活动”,通过现场唱歌、跳舞、小品等文艺表演将法治宣传向基层延伸。

四、第四时期: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并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重要原则。这些也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规律和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稳定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方面,都需要法治建设能协同跟进,都需要依法治国予以保障。

在普法宣传中,新闻媒体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新媒体做技术支持的《998法治大讲堂》应运而生。

《998法治大讲堂》是由成都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学法用法工作组、成都市司法局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举办的一档独具特色、贴近百姓的广播普法节目,也是成都市首个大型广播综合法治节目。[4]

《9 9 8法治大讲堂》栏目自2012年11月3日正式开播以来,围绕“人人讲法共建和谐”的主题以及“做老百姓最喜欢、最扯耳朵的法治节目”这一节目定位,内容上不断扩容,时段上不断优化,收听率长期名列晚高峰黄金时段前三名,成为成都推进依法治市的品牌节目。2013年该节目开播一年就获得了“全国法治好新闻”三等奖。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在这五年间《998法治大讲堂》栏目结合不同阶段不同形势下的普法宣传方向,不断丰富节目内涵。为了不断适应普法工作的新要求和媒体发展的新变化,经过了数次较大的改版,在创新普法手段、丰富节目形式、拓宽新媒体渠道、打造品牌效应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1、节目形式推陈出新,做“最扯耳朵”的法治节目

节目充分利用广播传播迅捷、接收最为便利、伴随性最强的特点,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听众进行普法宣传,开设了《依法治市》《司法局长在线》《以案说法》《律师档案》《热点直击》《检察官说法》《法治龙门阵》等多个固定板块。截至2017年7月底,共制作播出1000余期普法专题节目,50余个成都市级部门、120余个区(市)县执法部门负责人轮流走进直播间,本着“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与听众面对面交流,为广大市民普及法律知识。

节目组还与成都市16个知名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关系,长期为节目内容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继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夏良田等14位专家学者、知名律师加盟《998法治大讲堂》智库,在节目发展定位、普法手段创新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供科学参考,提供法律支持。

为增强贴近性,让节目内容更“接地气”,节目还深挖自身潜力,积极创新形式,特邀“警察散打第一人”耿琦、邛崃优秀普法员王家荣等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普法工作者,以通俗幽默的讲述、深入浅出的讲解,为群众进行普法,走出了一条普法新路径。

2015年该栏目还将优秀的节目文案整理成《法治龙门阵》一书,由成都时代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2、积极拓宽新媒体渠道,打造“融媒体”普法平台

按照成都普法工作的要求,《998法治大讲堂》栏目在不断完善节目形态、拓展收听覆盖面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展新媒体宣传渠道,利用新媒体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的特点,占领普法宣传的新阵地。目前,《998法治大讲堂》已打造成一档“融媒体”普法节目,进一步提升了节目传播力与影响力。

《998法治大讲堂》现有微博、微信公众号、网易号,与节目同步推送普法宣传推文,各新媒体平台累计聚合粉丝超过5万人,单次节目收听观看最高流量突破10万人次。其中,微信公众号结合时下民生热点,推送普法文章近千条,其中原创文章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为了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关注节目,《998法治大讲堂》还在微信平台实现了网络音频、视频同步直播及回放功能。目前,各新媒体平台除了拥有大量四川本地粉丝外,还吸引了来自安徽、广东、江苏等全国各地的粉丝超过1万余名,普法范围从本地走向了全国。

据节目负责人辛艳丽介绍,下一步《998法治大讲堂》将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拓更多新媒体渠道,联合技术部门,于2018年年内在微信平台上线“微信公开课”功能,邀请法律专家、职业律师、执法工作者进行线上授课,通过更便捷的渠道让普法教育覆盖到更多人群。

3、多种渠道联系群众,增强节目服务性与实用性

《998法治大讲堂》聚焦民生热点,话题设置涵盖了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劳动保护、旅游出行、购房买车、工伤赔偿、未成年人保护、遗产继承等各种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将枯燥难懂的法律条文转化成为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让群众学以致用。

同时,栏目联合成都本地的优秀律师事务所,打造“律师在线”功能版块,开通了包括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微博私信、微信留言等多种咨询方式,为群众及时解答法律疑惑。截至2017年7月底,节目组已为5000余人次及时解答法律问题,解决了实际困难,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争端。

4、加强策划丰富手段,打造惠及群众的普法外场活动

为了让节目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扩大普法范围,《998法治大讲堂》栏目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与成都各区(市)县、各职能部门联动,积极开展大型普法宣传主题活动,深化“法律七进”主题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乐享“法治盛宴”,推动普法宣传深入实施。

从开播到至今,栏目先后在高新东区、温江区、青羊区、蒲江县、金牛区、新都区、郫都区、崇州市、龙泉驿区等地开展多场大型外场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展现形式和表达手段,为人民群众带去精彩纷呈的普法宣传活动,现场还通过设立宣传展板、现场咨询点,切实为老百姓解决了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法律疑惑。在举行大型外场活动的基础上,栏目还致力于打造常态化的普法宣传形式,让普法宣传工作不再是“昙花一现”,而是成为能够实实在在惠及群众的法律公共服务。

为深入推进“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服务我市“双创”工作发展,从2017年6月开始,在成都市司法局的指导和支持下,《998法治大讲堂》创新形式,打造了成都市首个以“三国文化”为背景的创业主题普法微剧《麻辣三国之刘关张创业史》,融合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典型人物形象和“双创”背景,在剧情中设置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的类似情景,以微电影的形式进行演绎、拍摄制作及后期包装,并在各区(市)县创业园区进行普法,增强青年创客的法律意识,变“事后干预”为“事前预防”。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法治文化宣传的道路上积极作为,勇于创新,站在改革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心怀每位听众,在无限的电波中“传递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同时代共呼吸,同受众共交流,同成都共进步。

此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改革将进行到底,法治宣传使命依然艰巨。

未来,成都电台将立足成都本地,服务成都经济建设,坚持依法治市、普法先行,以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为工作主线,继续做好日常法治节目及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创新节目宣传形式,进一步推广法治文化,提升普法实效,为成都市奋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注释:

[1]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四川省.广播电视志》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7-5364-3372-7(精装)

[2]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成都市志.广播电视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4,7-5614-1436-6(精装)

[3]四川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s/2004-09-17/07083689765s.shtml

[4]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法治龙门阵编委会编著,《法治龙门阵 : 大型广播节目“法治大讲堂”. 第一季》 [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5,978-7-5464-1291-7

猜你喜欢

大讲堂普法成都市
瞎闹腾大讲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别样”履职大讲堂
普法
普法
普法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