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视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探析

2018-03-06吕晓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精神

吕晓洁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和谐社会与稳定、文明、高素质的公民密切相关。大学生毕业即走入社会,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大学阶段则是培养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重要阶段,对于大学生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大学语文课在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和谐视域下的大语文观念

自从1979年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开始,至今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关于大学语文的定位,相关专家举行过多次研讨,2004年《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纸发表文章进行讨论,尤其是2013年关于大学语文的讨论成了《中国教育报》关于中国教育的热点问题。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意见,普遍赞同综合性人文素质教育这一总体定位,“大语文”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大学语文不再是中学式的语文教学的重复,而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延续与拓展,即以大学生有良好的身心发展为教育基点,其目的不仅仅是把语文当作一门语言运用工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此同时,更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其审美欣赏能力,培养其健康心理、完善人格,此所谓的大语文观念。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如语文专家刘国正言:“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1]。”总之,在学生身心健康、文化传承、综合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其位置不可代替。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基点的大语文观念的具体内涵,何立明的见解有代表性: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国家民族意识;以道德为基础的主体人格精神;和谐精神;自爱自省自立精神[3]。

2 大语文观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院校及专业似乎越来越少,大学语文教学时数在不断减少,高校里大学语文越来越遭到忽视。另外还存在教材混乱、一些教师上课随意、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变。

2.1 充分体现“大语文”观念

大学语文重在心灵的培育,主要以宏观学习为主,不再像中学生那样从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入手,进而再从整体上把握全篇。大学语文是首先从宏观上把握一篇文章的内涵,进而了解作家在文章表达的人生体验、人生经历或者书写的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段记忆等,重在领悟,并且学习以辨析思考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有些中学也有讲到过这篇文章,但更多的是对于作品基础知识的梳量,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审美欣赏,兼及作者对命运的认识与抗争,从中学习一种精神,即如何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大学语文则是从人生与命运入手,着重探讨史铁生在最痛苦时期的人生轨迹,探讨他在大自然中领悟到的人生道理,史铁生的宗教情怀,史铁生对于亲情的深刻体验,重在生命教育。这样的教育必须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因此,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也是一个急待改革的问题。有些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陈旧,大多学校也利用了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媒体,但教师授课的方式还是以前的模式,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轻视。

2.2 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精神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公众,也离不开社会精英。一个社会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善于创造的精神,有对国家的责任心,对民族的担当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种种欲望被激发出来,重利轻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等现象随时可见,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蔓延到了校园里,很容易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大学里培养出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大学生功利思想非常严重,觉得所学课程与就业有关,就是有用的,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就是无用的。结果很多大学生到了就业单位以后,没有团队精神,缺少独立的能力,更缺少吃苦的创业精神,诸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这就是典型的素质问题,中学应试教育也是造成这样的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大学里,这种情况应该得以纠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合格的人才,包括技术能力和健全心理良好人格的现代性的高素质的现代公民。因此,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大学语文教学确实可以承担起这份重任,通过种种典型文章中的典型人生与典型历史,典型命运等等,春风化雨般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田,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更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知识分子必须具有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才能站立起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烙印无处不在,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严重钳制了中国人的思想。因此,大学语文教育中,对于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的培养尤其显得重要。

2.3 进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的更新调整

不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方式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这也是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首先,一些大学语文教材与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重复,中学课本选中的一些篇目,学生在中学里面已经学习过,又被选入大学语文课本里面,学生认为是已经学过的东西,缺乏陌生、感新鲜感,因此缺乏吸引力,影响学习的兴趣。其次,一些教师在讲堂过程中,恪守传统的教学内容,就文章而讲文章,入乎其内,而不再出乎其外,不能很好地展开来讲,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因而使大学语文课的讲授方式与中学语文差别不大,也影响了大学语文的学习效果。再者,教学方式的陈旧,虽然现在有新的先进的教学媒介,比如多媒体、投影、网络课堂等,但不少教师仍然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自己当主角一讲到底,这样的效果最差。因此,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上的更新调整。首先在教学篇目选择上,选取古今中外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作品,尽量避免和中学语文中的篇目的重复,教师还可以根据时事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一些切合学生学习实际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趣味的篇目。在教学内容上,围绕这一点进行充分拓展,并融入新的时代内涵,这样更富有现代意义,也给学习增添乐趣。比如讲《樊迟、仲弓问仁》这篇文章,可以首先对于孔子的“仁”进行原义讲解,然后让联系现实进行辨析,赋予其现代性的价值。仁,不仅是一种忠恕,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一个新式的现代公民的重要标尺之一,是大爱无疆的宽广胸怀,如果人们具备这样的素质,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将是和谐的理想世界,这就赋予了“仁”新的意义。此外,还要变独角戏为多元互动,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分组做课件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观摩演示,在互相观看、互评的过程中增进学习的交流与内容的掌握。这样,更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4 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进行教学方式的转换

大学语文做成微课、翻转课堂形式更利于学习。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要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结合图片、影视、案例、课件、网络、演讲会、戏剧表演、报告会、辩论会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

[1]国庆波.语文教学情理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3:140.

[2]孔悦.边缘化使大学语文或面临“废立”选择[N].新京报,2013-11-25.

[3]何立明.一致的母语教育理念分层大语课堂教学[EB/OL].中华大学语文网,http://www.zhdxyw.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 ID=568.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拿出精神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