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地辅助训练对速度滑冰竞技水平提升分析

2018-03-06张文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滑冰陆地耐力

张文红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速度滑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速滑,是一项在设定距离内的竞速项目,在滑冰运动中开展广泛。随着速度滑冰项目的发展,单一的冰上训练已无法满足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需求。受地理因素限制,冰上训练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剩余6个月的时间,如何开展训练?在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外训练经验,陆地辅助训练进入了我国速度滑冰训练体系,在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方面,非冰期陆地训练的重要性不亚于冰期训练。陆地训练摆脱了季节的限制,在冰期与非冰期均可开展。因此,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实践训练中陆地辅助训练的研究工作具有了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1 速度滑冰陆地辅助训练的主要特征及作用

1.1 陆地辅助训练的主要特征

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速度滑冰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均安排在冬季,这样导致其全年训练阶段分为两部分:冰上训练和陆地辅助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形式,陆地训练是速度滑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保障,在不同训练时期,二者表现出的训练特征也不尽相同。

冰上训练阶段,陆地辅助训练作为一种恢复和放松训练形式。陆地训练可以帮助速度滑冰运动员消除疲劳、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高强度的冰上训练和比赛会引起运动员的“厌冰”心理,陆地训练可以很好地缓解这种情绪,同时可以调节运动员身体上的疲劳状态,在赛场上创造更好的成绩。

夏季陆地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速度滑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长时间冰上训练产生的疲劳可以在陆地训练阶段得到调整,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陆地辅助训练阶段,主要对滑冰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力量、速度和技术、耐力等共性运动特征和心理进行完善训练,与冰上训练的战术技能和比赛技巧相结合。

1.2 陆地辅助训练的作用

对于速度滑冰项目,陆地辅助训练的目的在于为冰期和非冰期的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陆地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也在逐步完善和发展,其开展的中心思想是使速度滑冰运动员接受更加科学、高效的系统训练,作为冰上训练的补充和有力支撑,巩固并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对于陆地辅助训练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和教练员已形成统一的认识,肯定了其重要作用。陆地辅助训练的作用在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在潜能系统发掘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并不以单纯提升专项技能为目的,为运动员长期发展打好基础,不能单纯追求短期效益。可以看出,陆地辅助训练对于速度滑冰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基础运动素养得到巩固、身体机能得到加强、技战术水平得到完善和提高。

2 陆地辅助训练对速度滑冰竞技水平提升的影响

2.1 改进提升技术动作规范

速度滑冰专项技术可以保证冰上滑行动作的完成,其完成程度体现着速度滑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低,在速度滑冰运动员综合技能中速度滑冰专项起着决定性作用。速度滑冰技术动作并不是由谁创造的,而是基于对项目本身客观规律的探索发现和总结中形成的,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使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技术动作本身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在自身的不断迭代演进中先进的技术动作得到继承和发扬,成为运动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陆地辅助训练方法可以帮助速度滑冰运动员在非冰期规范动作细节,养成标准的技术动作习惯。训练专项技术动作与整个技术动作体系的融合和协调性,速度滑冰运动员也可以寻找适合自身技术特点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动作展现形式。陆地辅助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基础动作、协调训练、速度训练、运动节奏和频率调整训练。经过陆地辅助训练,技术动作难度会降低,同时动作的规范性会得到加强,执行效率得到提升。在陆地辅助训练过程中,可以巩固速度滑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强化对动作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能力。

2.2 对运动员综合运动素质的提升

2.2.1 强化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耐力

对任何运动员来说,耐力都是一项重要的运动素质,耐力代表着机体保持一定强度负荷的能力,它影响着人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耐力素质是指有氧能力,其提升表现在三个方面:以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升为前提;以机体关节处韧带和骨骼肌肉承受更长时间负荷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应对长时间机体疲劳的心理承受能力为重要保障。与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侧重速度上的爆发力相比,长距离运动员更看重耐力训练,而后天的学习加强在耐力提升中占更大的比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加强已是医学界和体育界的共识,经过后天的科学训练和发展,运动员的耐力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对于长距离速度滑冰项目来讲,是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比拼,在陆地训练过程中应分别开展一般耐力训练和专项耐力训练。一般耐力是进行耐力提高训练的基础,比如经过长期的长距离跑步训练,骨骼肌中的慢肌纤维比重会提高、四肢关节处的肌肉和韧带耐受力会得到加强、胸腔呼吸肌的耐力水平也会得到提升。陆地专项耐力训练主要是长距离公路自行车、轮滑和滑板联系,这些运动项目可以真实地模拟速度滑冰专项技术中的运动姿态、呼吸肌收缩/舒张状态和肢体形态所受阻力对血液回流造成的影响,结合专项训练的特点,开展更为科学的耐力提升训练。

2.2.2 提升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速度

速度素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人体整体或某一部分快速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对外界刺激做出运动反应和动作完成的速度。作为速度滑冰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速度决定着运动员的整体经济水平。速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移动速度、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信号做出反应的能力,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当外界刺激信号作用后,个体反应越快表示速度能力越强,反之亦然。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既定动作的整体时间和完成质量。完成整套动作用时越少,表示动作速度越快,反之亦然。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快速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单位时间移动距离越长表示移动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2.2.3 加强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

力量素质与人体骨骼肌肉相关联,表征机体遇到外界阻力时的肌肉舒张和收缩能力。在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一方面要抵抗空气阻力和冰面摩擦力以及身体自重,另一方面要克服肌肉做功过程中的牵引力和粘滞性,在陆地辅助训练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开展力量专项训练。速度滑冰属于周期特征明显的竞技项目,力量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运动员耐力与速度素质的发挥,在运动员耐力、速度、力量素质发挥过程中,力量素质是基础,是运动的源泉。

速度滑冰技术动作是一个体系,由不同的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由不同的肌群来执行。在陆地辅助训练过程中,可以对不同的肌群开展针对性强化训练,以运动员力量的快速性、耐性以及最大力量为主要内容开展阶段性训练,使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肌纤维细胞能源储备、肌肉纤维度、肌肉类型得到加强,以获得最佳的力量素质。

3 结语

对于速度滑冰项目,陆地辅助训练与冰上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陆地训练的时间更长,包含整体训练和专项训练两部分。陆地辅助训练可以降低冰上技战术动作的难度、提升完成质量,强化并提升速度滑冰运动员的综合竞技水平。对速度和耐力等的专项训练,可以在特定领域实现短期突破。对力量的训练,是技战术能力发挥的基础,在肌肉力量训练的同时,应注意过度训练对身体的损伤。

[1]黄莉莉.探究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项目的影响及作用[J].收藏,2017(31):26.

[2]贾远航.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技术差异性[J].冰雪运动,2016,38(2):7-10.

[3]李富强.吉林省男子速度滑冰专项陆地辅助训练的现状调查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

猜你喜欢

滑冰陆地耐力
奥运会滑冰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陆地开来“宙斯盾”
小兔毛毛 学滑冰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陆地上的“巨无霸”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