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性知识视角下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

2018-03-06刘世倩董国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本英语课程

刘世倩,董国英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1 对地方性知识的理解

所谓地方性知识,通俗讲就是本土知识,该论点是美国的著名人类研究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要知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该名词逐渐作为一种知识文化体系,被应用到各地方的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针对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而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就是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人文地理等,以历史为参考依据,对本土人民的一种教育知识体系,通过该教育体系,使本土人民生产、生活中形成一种重要的文化知识体系。

2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实现教育终极目标为出发点

校本课程的研发,主要仍是以学校为主体地位,凸显学校的教育宗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终极目标,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注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中,首先要以学生的教育发展为前提,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根本目标,注重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注重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在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课程创新意识,形成特色办学。最后,也要注重民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发展个体,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终极目标。

3 普通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校本课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着。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校本课程教学,本身就是以结合当地学校所处的实际环境,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开展的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此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并能够以最好的“姿态”去迎接现实中的各种挑战。

近年来,地方性的政策也都在进行着改变,从以前的“走出去”,到现在的“引进来”,更多的是以创新发展为主要方向,通过科学改革模式,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在流行“逃离北、上、广”的“口号”时,其实很多优秀的毕业生早已不愿意再去“闯”、去“见世面”,而是看到自身家乡的不断发展,更愿意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很多地方性组织在提高宣传力度,招商引资,或是发展旅游业、轻工业,或是利用自己的特色,打响宣传口号,让自己家乡的特产走出地方,走向全国甚至是远销海外等等;而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很多外商或者是合资企业也都开始入住到地方,有很多外国友人愿意走进地方,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些改变的同时,英语作为日常交流必不可少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缺口”的英语人才,为当地高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宗旨,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时,尤其是英语教学,要转变教学模式,实施可行性实践教学方案,来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出更全面的英语人才。

4 具体实践方案

4.1 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目标的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凸显学生的自身优势。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者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进行强化训练,例如:英语简历、英语介绍自己、英语制作PPT、英语制作周刊等,这些不仅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生活,还能够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脱颖而出”。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优先考虑学生所选择的专业,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尽量围绕其所学专业开展的相关英语实践教学。例如: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研发制定英语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对应的是英语知识与食品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放映一段介绍面制品的英语视频,或者是下载一段关于国外蛋糕制作的经典英语视频,这样学生在并不“陌生”的环境中,能够尽快的进入到对应的英语角色中,提高其学习英语效率。

4.2 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多样性的校本课程可能涉及必修课、选修课,也可涉及理论课、实践课,因而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灵活办学。在学习时,尽量让学生多实践,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可以举办一些类似的英语沙龙,或是模拟各种情景,以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借助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转变思维模式,切换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得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巩固。再者,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比如英语口语竞赛、英语诗歌朗诵、英语作文比赛等;而针对数学、工程类的学生,其语言方面的能力稍微逊色一些,因而可以开设一些情景类的教学模式,比如英语话剧的编排、英语歌曲比赛等等,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既能够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锻炼与拓展。

4.3 加强英语教学实践化,采用产教结合的教学方法

高校在制定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相应的增设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将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无论是我国的高职院校,还是各大高校的教育,现如今都在以培养实践型的学生为主要宗旨,意在让学生将来毕业走向社会,能够尽早的适应社会,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水平。因而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将“眼光”放远,从社会中寻找“合作伙伴”,学生在没有毕业前,就能够进入企业,提前感受社会大环境的生活节奏与工作方式,还能够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而企业也可以利用学生所创造的生产价值,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操作平台,同时还可以重点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让其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该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可谓“互利双赢”。在此过程中,也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打破了传统老师呆板的教学、“纸上谈兵”、缺乏互动的教学缺点,学生在实际实践中,也能够发现问题,更好的及时与老师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英语能力更快的得到提升,同时,实践学习当中学生也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再局限于课堂英语教学内容,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例如:和一些美国留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互助帮助提高英语成绩等等,利用模拟情景不仅可以将实践英语与英语学习进行有机结合,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又如:企业中都有相应的商务部门,学生可以到该部门进行实习,在接待外商或者是与外商洽谈合作时,学生不仅可以利用所学英语与之进行对话,也可以学到其他相关联的知识,包括:管理、法律、财务等等,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4 加快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教学,而所教授的知识也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有效的沟通,而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角色,从单纯的老师角色,转变成家长、朋友、知己、人生导师等等,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还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从学生职业能力角度出发,以职业角度来分析和诠释英语教学。高校可以为学生开设一系列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课程,像职业思维拓展、法律知识、心理课程、职业技能训练等等课程,教师在该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并在该过程中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这些课程的开展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这些除了专业课程外的知识时,也与职业能力训练的课程进行“完美”的相融合,提前开启了“职场”生活。

5 面临的挑战

从地方性视角下分析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挑战。首先是由于地域性不同,其对校方课程制定的具体方案也不同。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成功借鉴,即使有成功“案例”,但是却由于地域等限制导致很难借鉴到当地的校本课程开发当中来。另外,由于教师知识和技能水平有一定局限性,且缺少专业的课程专家指导,导致课程开发受到一定的阻力,可见,我国地方性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6 结语

总之,地方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校为主体,将资源更好的得以整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地方性视角出发,结合高校所处的环境及地方性政策,以学校实训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出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1]李佶.关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彭茜.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24):46-49.

[3]崔允槨,秦冬梅.如何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8.

[4]张艳,洪俊.关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10):60-61.

[5]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4(3):115-116.

猜你喜欢

校本英语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