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ESP教学需求分析的思考
2018-03-06刘红萍
刘红萍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 066004)
1 需求分析与ESP教学
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理论的重要部分,并在ESP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它使得语言课程与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目前高等院校的ESP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教学方法的陈旧、考核方式的僵化、师资力量的匮乏、教材使用的按部就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等,对ESP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需求分析是进行ESP教学的首要的、基础的步骤,它为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设计、教学评估等提供依据和参考,对于ESP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国内开展ESP教学需求分析的研究在近十年来不断涌现,取得了很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例如陈冰冰构建了由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和社会需求分析两个子模型组成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郭剑晶从职业需求角度对ESP“教”与“学”进行需求分析,提出ESP教学设计建议;蔡基刚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ESP需求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黄萍等阐述了ESP课程教学理念的本质,认为ESP的本质就是基于需求分析,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虽然ESP教学需求分析研究硕果累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 国内ESP教学需求分析的不足之处
2.1 需求分析理论尚处于国外理论的借鉴阶段
目前国内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以国外需求理论为指导,例如Dudley-Evans和 St.John、Hutchingson和Waters等人的理论作为经典成果,被反复引入和借鉴。尤其在进行需求分析实证研究时,国外的需求分析模型常常被用在国内ESP教学研究的需求分析中。虽然一些国内研究者在理论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中国背景下的外语教学需求分析模型,例如夏纪梅和孔宪辉、束定芳、陈冰冰等,但是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并未突破国外需求分析理论的经典框架,仍停留在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层面,未能开辟出全新的分析方法或研究路径。
2.2 需求分析调研对象较为局限
高校ESP教学研究多聚焦于微观课程,例如针对某一ESP课程或某一专业学生所学ESP课程的教学研究,需求分析的调研对象集中于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用人单位几类。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在校学生的需求,即便有同时关注到教师或用人单位或其他方面的需求,但仍然是以学生需求研究为主。而且某些调研的样本数量过小,调查区域或者调查行业非常局限,调研结果与分析往往缺乏说服力。
2.3 需求分析研究工具略显单薄
在我国ESP教学需求分析实证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工具是问卷调查。在研究的起步阶段,有些研究者仅使用了问卷调查一种研究工具。随着此项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一些研究者尝试使用了其他研究工具,例如访谈、案例分析、观察、文献研究等,并且将问卷调查与其他研究工具组合使用,例如问卷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目前,“问卷调查+”非常普遍,但问卷调查仍然是最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他研究工具仅为辅助工具。
2.4 缺乏动态性和持续性的需求分析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的需求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需求分析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ESP与通用英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课程设计是动态而灵活的。而我国ESP教学研究者在进行需求分析时,绝大多数是一次性研究行为,例如研究发生在课程开始前,希望研究结论为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参考。实际上这样的研究只能表明某一时间点上的静态需求,无法代表整个课程的动态的、整体的需求。需求分析缺乏持续性的另一表现是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没有循环往复进行,没有作用于教学反馈和评估,需求分析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
3 完善ESP教学需求分析的建议
3.1 深化理论研究
需求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求分析理论和方法也应该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事实上,Dudley-Evans和 St.John的研究成果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出版于1998年,Hutchingson和 Waters的研究成果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出版于1987年,虽为经典理论,但至今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国内研究者在引入和借鉴经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多关注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加强理论研究意识,不断梳理、反思和深化理论研究,并尝试运用新思维,从新视阈探索适应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的需求分析理论,构建本土化的适合中国ESP教学的需求分析模型和研究路径。
3.2 合理设定调研对象,适当选择研究工具
调研对象的准确设定保证需求分析的科学性,研究工具的适当使用保证需求分析的顺利有效进行。高校ESP教学需求分析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教学管理者、用人单位、语言学家等,研究工具主要包括测试、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调研对象和研究工具是多样化的,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应根据调研目标,合理确定调研对象,科学设置调研规模和样本数量,选择适当的研究工具或工具组合,减少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3 持续化需求分析
ESP教学需求分析应该系统化、常态化,持续进行。例如在ESP课程开始前、ESP课程进行中、ESP课程结束且学生经历工作实习后对同一批学生开展调研,了解不同时间点上学生的需求,并分析需求变化。一方面教学人员根据需求的变化实施相应的调整,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另一方面,将调整后的教学方案付诸新一轮的ESP教学实践,在新一轮的实践中再次了解学生需求,并和上一轮比较,分析差异,可以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措施。下一轮亦是如此。由此循环往复,推动ESP教学发展。因此,持续化的研究过程对于ESP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4 结语
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种高度基于本土情境、讲究实用的活动。因此,中国的研究者应不断深化基于中国国情的需求分析理论和实证研究。在高校ESP教学需求分析研究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和调研工具,科学地揭示ESP教学的真实需求,并持续进行需求分析,努力提高研究质量。
[1]黄萍,张秀娟,潘晶晶.重庆大学通用英语还是专用英语?还原ESP的本来面目[J].中国ESP研究,2017(5):59-60.
[2]展礼香.高职ESP课程的需求分析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7):126-127.
[3]徐飞,马之成.国内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回顾与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7(8):90-91.
[4]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9):111-112.
[5]郭剑晶.从职业需求角度论高校ESP教学设计和需求[J].外语电化教学,2012(3):156-157.
[6]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6-128.
[7]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99-100.
[8]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