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创建视阈下党的早期报刊概述
2018-03-06邱辰禧
邱辰禧
(嘉兴学院,浙江嘉兴 314000)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完成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为近代以来饱受压迫和屈辱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新道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得工人阶级开始觉醒。1920年开始,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1921年7~8月中共一大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党的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1923年6月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最终掀起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此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双重压迫下以各种方式坚持出版,播撒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火种,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各地早期党组织创办的党的报刊,主要有 《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劳动者》《劳动与妇女》《武汉星期评论》《广东群报》等;第二类是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中央和地方报刊,主要有 《劳动周刊》《工人周刊》《向导》《前锋》《先驱》《中国青年》等。 这些报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为今后党的各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 特征
1.1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助于党的创建奠定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传播,中共创建时期的报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不仅对其理论进行翻译、阐释和剖析,而且还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中共早期报刊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出版专号特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集中传播,以特刊专号方式译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深入到中国,实现在中国生根发芽。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者,1918年10月在《新青年》5卷5号上发表了《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负责编辑的6卷5号甚至办成了国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专号”。《共产党》月刊则着重宣传了共产党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知识,同时介绍俄国共产党的先进经验以及列宁的建党学说,为建党做舆论准备。与此同时,中共早期报刊作为一个整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协调推进;各报刊功能定位明确,各具特色,各报刊之间互作广告,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而且在重大理论和现实热点、焦点问题的宣传上,各报刊互相声援,构建起强大的宣传话语体系和立体分层的宣传网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此同时,党的早期报刊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针锋相对进行激烈论战,捍卫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思想传播地位,有助于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奠定思想基础。
1.2 加速工人阶级觉醒,有助于党的创建形成阶级基础
党的早期报刊具有鲜明无产阶级属性,根据读者群体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的差异,语言风格、逻辑安排、内容类型也有明显差异。如《新青年》《共产党》作为党的理论刊物,其目标受众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读者群体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高,发表的文章大都具有浓厚的理论思辨色彩,重视学理性阐释和理论论证的严整性,而且篇幅也比较长。与之相对的是,针对工人宣传社会主义的《劳动界》《劳动音》《劳动周刊》《工人周刊》等通俗性刊物,文章简短精悍,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工人介绍介绍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劳资对立、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工人誉为自己的“喉舌”和“明星”,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形成阶级基础。
1.3 密切联系群众,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党的早期报刊非常注重与读者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如党的早期报刊编著者、革命活动价如恽代英、蔡和森等都非常注重与工农群众结合,经常深入工厂、农村、田野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疾苦,帮助工农群众,做工农大众的朋友。如恽代英主编《中国青年》过程中,多次号召和组织带领学生“到民间去”,因此报刊内容能真切反应民众呼声,适合民众的需要,代表民众利益,引导民众争取自己的权益,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的早期报刊还设置相关栏目,进行编读交流和互动,增强了报刊的阅读性和实效性。编读互动的典型《劳动界》,刊登“欢迎工人投稿”的启事,专门开设“读者投稿”“通信”等栏目,刊登工人撰写的报告和文章,从思想价值层面上对工人尊重和认同,这在中国报刊史上是一种破天荒的举措。党的早期报刊在与读者的交流沟通中,夯实了党的组织基础。
1.4 宣传政治革命,提升党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政治喉舌,党的早期报刊侧重党的章程、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如《向导》从创刊开始半年时间,发表关于宣传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文章共50多篇,《前锋》发表 《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国农民问题》《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之过去及将来》等文章,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分析,充分论证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备理论深度和现实说服力。而向警予任主编的《妇女周报》则旗帜鲜明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妇女运动主张。通过结合当时的时事特点,党的早期报刊对重大政治事件进行传播,提升了党的社会影响力。
2 结语
党的早期报刊勇敢面对了当时风云变幻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承担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培养和造就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舆论宣传阵地作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的思想、组织和群众基础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全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党的早期报刊在宣传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方面做了许多重要的宣传,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注重自身建设,重视党的思想宣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对我们今天党的报刊建设和宣传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徐信华.中共创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以中共创建时期《新青年》书报广告为视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11):25-28.
[2]徐方平,张德艳.论中共早期报刊自身建设、宣传及其经验教训[J].中共党史研究,2006(5):49-55.
[3]赵付科,季正聚.中共早期报刊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路径及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3(2):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