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

2018-03-06董妍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视节目文化

董妍璐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 110000)

文化类的节目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涉及的范围十分宽广,在传播优秀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上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对于其传播价值研究和创新路径研究格外重要。通过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提高民族责任心和荣誉感,进一步提高民族凝聚力,下面是笔者的对于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价值和创新路径的具体分析。

1 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价值研究

1.1 弘扬时代精神

对于不同的时代来说,其文艺也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现在的电视综艺节目已经不是快餐式消费的形式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由于现在的节目制作越来越好,加上体裁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在弘扬时代精神方面体现了重要的作用。举例来看,《中国诗词大会》里的参赛选手们朗读的古诗词,在经过专家们的点评以后可以更好的弘扬时代精神,传承先进的文化,体现了在新的时代下古诗词的魅力。另外,《中国成语大会》里讲解了很多有趣的成语故事,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华百家姓》也可以体现姓氏文化寻根之旅。通过这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可以更好的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国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

1.2 展示中国梦想

事实上,文化类节目的素材都是来自生活的,同时又在生活之上。在《见字如面》这一节目中,不管是文化大家还是优秀的老演员们,他们的加入极大的体现了社会现实,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一生的故事,不仅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还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更好的传递真情实感,从个人的经历中提炼力量,有利于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怀,展现了伟大的中国梦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在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浪漫主义,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1.3 培育核心价值观

正如我们的习主席所说的,人无德不立。一个人只有道德品质高尚了才可以在整个社会中存活下去。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一直都是尊崇道德的,而对于一些文化类节目来说,可以从其中吸取正能量,通过丰富的形式教育人们。举例来看,《中华好故事》里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做有素质的公民,锤炼个人的坚强品质等等。而文化类节目《传承者》里通过积极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路径研究

2.1 从“文化说教”到“人文内核”+“娱乐外衣”+“现代包装”

从当今社会来看,由于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缓解压力成为人们看电视的重要原因。尽管一些文化类节目听起来比较高层次,但是在制作节目上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形式,而是用大众容易接受的形式贴近百姓,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从现在来看,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文化节目成为了一枝独秀,通过将文化传统文化和娱乐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趣味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百姓的眼球。

除此之外,一些像《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的文化类节目通过竞赛形式进行比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趣味性。另外,这些电视节目的嘉宾团也有出彩的表现,通过一些名人来担任嘉宾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可以更加专业的解读中国成语。另外,《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把一些很难懂得典故解释的更加清楚,有利于更好的联系现实,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而《中国谜语大会》通过中学生组队PK,和电视观众同步互动猜谜,实现了全媒体传播。,带动了全民学习热潮。

在新媒体背景下,跨屏传播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产业链,举例来看,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节目不仅积极出版一些重要的图书和音像,还积极打造了一些和诗词有关的明星,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效益。

2.2 从“曲高和寡”到“大众化发展”

由于现在的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大众化,所以必须尽可能的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对于现在的文化类节目来说,必须要从普通群众的角度进行制作,关注一些和群众相关的问题,体现人民群众的个人情感才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它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是因为可以得到人们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过去的文化类节目一般定位比较高,通常情况下都使用自上而下的途径进行,而且只是把高端人群当做主要受众群体,很难在普通群众当中传播和推广,所以很难成为主流节目。伴随着这一些文化节目的发展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加清晰,让观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产生共鸣。

举例来看,《朗读者》这个节目不单纯是朗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传递读书人的故事,这样一来,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融入到其中,而这些故事可以体现整个社会中最真实的问题,有利于带动观众体味世间真情。在节目里,濮存昕讲述了对于荣国威先生的感激,而徐静蕾也在节目里讲述了奶奶对自己的关怀,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明星人物的情感。这些关注个体故事,关照社会情感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更好的契合了受众的需求,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2.3 从“拿来主义”走向“原创”

在最近几年来,由于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多,节目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不过,目前的节目模式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现在的很多节目都是同质化而来的,第二,现在的很多文化类创新节目依然模仿了很多国外的节目,很多时候都不是原创节目。

首先,现在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同质化问题,一种类型的节目经常比较多,而且节目形式也比较单一,导致观众出现视觉冷漠,影响观众的收视热情,没有充分的体现出其差异性。举例来看,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和北京卫视的《非凡匠心》取材就很独树一帜,分别选取了戏曲艺术和中国传统手工艺两个角度,同时,传统文化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多,不仅有文学领域,还有建筑领域和服饰领域等等,这些文化遗产都有充分的取材空间,文化类节目应跳出元素扎堆的圈子,拓展思路,挖掘不同文化元素适合的展示方式,打造原创品牌节目。只有原创的品牌节目才可以在全世界树立文化大国形象,传播好优秀的传统文化。

3 文化类电视节目编辑的创新策略

3.1 提升创新性思想意识,让观众和节目零距离

在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下,再加上三网融合的进程不断加速,文化类电视节目面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提高收视率,文化类电视节目必须持续创新编辑思路,提升创新意识,为文化类电视节目增加新鲜血液。作为节目编辑来说,必须持续拓展视野,寻找各个领域中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话题或内容,创作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节目,将节目与观众的兴趣实现完美结合。比如,2013年,浙江卫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新闻节目获得了广泛地社会好评,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寻找身边的雷锋》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并且,这些节目的播出,也充分借助了新媒体力量来扩大节目影响力。这些节目之所以让观众接受和喜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目本身贴近观众的生活,能够引起观众的议论和共鸣。

因此,文化类电视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真正赢得观众的心。并且,这种创新要一直持续下去,所谓创新就是要做前所未有的尝试,而不是固步自封。当初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热播掀起了选秀热潮,之所以《超级女声》得到了观众的热捧,一方面是通过在普通人中选明星的方式拉近了观众和电视的距离;另一方面节目的制作方式、推广方式、节目内容在当时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因此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所以说,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需要持续。

3.2 创新编辑内容,满足观众需求

文化类电视节目与新媒体节目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不能够实现点播。观众可以从网络上任意选取自己喜欢的节目观看,网络为观众提供了海量资源。然而,电视在这方面就要被动得多,只能通过固定时间向观众播出固定的电视,观众完全没有自主性,或者说自主性很差,只能从一个台换到另一个台。

文化类电视这样的一个劣势就要求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制作和编辑的时候,做到两点。第一,打破传统节目制作理念,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以前所有文化类电视台几乎都遵循同样的制作模式和播出模式,每天的节目架构大致相同,这就让观众的选择被进一步压缩。所以,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必须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打破传统思维,创造多种形式和内容的节目提供给观众。第二,要求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必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当前时代已经发展至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等待人们处理。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这些信息,然而,电视可以提供给观众的是经过精心制作加工的电视节目,但是这要求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够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能够敏锐地抓住观众心里最希望看到的信息来制作节目。所以,文化类电视节目编辑必须具有很好的信息辨析能力和政治敏感度。

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就是这样一档符合观众心理需求的节目。该节目是借鉴韩国流行的综艺节目《Running man》,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制作的,最大的特色就是节目中的明星放下偶像包袱,和普通人一样在游戏中表现喜怒哀乐,让观众被深深吸引,尤其在最后的撕名牌游戏中,明星们的全情投入更是让观众大呼过瘾,满足来观众对明星的好奇心理,从而让节目大获成功。

3.3 深入挖掘新闻,制作独家报道

文化类电视节目相对新媒体来说,其最大的有点就在于节目本身经过来精加工而呈现给观众。而网络上的资源则良莠不齐,优劣并存。所以,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编辑和制作过程中,必须将精加工这一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就在于通过多角度、多层次来对新闻、事件做深入阐述,从而制作出真正独特、新颖、深入人心的精品电视节目。

不管在任何时候,不管面对怎样的竞争,一档能够引起人兴趣并且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思潮的节目必然是一档优秀的节目。浙江卫视推出的《寻找可游泳的河》系列节目,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上广为瞩目的水污染问题,节目对该主题展开多篇深入调查,带着观众一起对水污染问题展开全面的调查和监督,其中推出的 《寻找》和《问水》两组系列报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共发布来三十多篇访谈调查式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形成十分热烈的讨论。这档节目也是文化类电视节目展现舆论监督功能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这档节目之所以成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新闻话题挖掘深度足够,再加上主题本身与人们的亲身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播出之后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3.4 丰富电视节目形态,寻找多元化创新元素

近些年,电视上出现了很多备受好评的电视节目,包括《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都以其创新的节目元素让观众感到了耳目一新,从而让节目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通过对这些节目展开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风靡全国的节目之所以成功,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创新。《非诚勿扰》之所以成功,在于节目将男女生的爱情观、择偶观放在了公开场合来表达,通过短暂的交流的思想碰撞来抉择是否选择牵手,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并且其形式、内容都让观众觉得十分新鲜;《中国好声音》之所以成功,与其他选秀节目相比,导师用转椅背对观众的方式,一方面让比赛更加公平,另一方面也让观众觉得好玩、新鲜;此外,该节目打破之前选秀节目的评委模式,开启导师模式,也让节目增加了前所未有的趣味性。

4 “网台融合”模式下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建设

电视娱乐文化传播的品牌首先体现在内容建设上,处于“内容为王”的时代,任何媒体都不能忽视提供优质内容的输出,电视媒体至少需要拥有一档质量上乘的电视节目,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品牌栏目的打造,形成电视媒体整体的文化效应。比如:浙江卫视的几档“现象级”节目,《奔跑吧》呈现的“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精神,是电视综艺节目“公益模式”的代表;《中国新歌声》体现的对“音乐梦想”的不懈追求;《王牌对王牌》通过经典或热门IP让观众感受记忆的深刻与情怀的分量;《二十四小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以时空穿越的方式再现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程传递。这些节目的品牌建设让浙江卫视在“娱乐”与“文化”的结合上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展现当代中国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频道整体的品牌定位“中国蓝”的内涵不断丰富。

然而,互联网+时代电视娱乐文化品牌的建设不仅要自身内容强大,还要积极适应时代变化,以开放的视角扩大电视媒体的影响力。视频网站的出现分流了大批年轻受众,电视台与视频网站之间频频开始实施“台网联动”,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更多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但随着视频网站的逐渐壮大,加上大量的优秀的电视制作人转投网络自制节目,网生自制节目质量提升明显,也出现了许多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优质节目,如爱奇艺的《奇葩说》、《偶滴歌神啊》、《爱上超模》等优质网综,一些节目甚至反向输出到电视台。这些现实情况,让电视媒体树立的电视娱乐品牌受到了冲击,因此,电视媒体开始寻求转型与融合创新,进入“网台融合”模式。芒果TV是湖南卫视旗下互联网视频供应平台,其品牌化定位是在湖南卫视优质内容传播的基础上,以综艺娱乐为主。芒果TV首先通过独播战略,让湖南卫视的品牌栏目在互联网上继续产生影响,电视与互联网一起形成文化传播效应,电视上已具备品牌效应的栏目《爸爸去哪儿》也成功实现台转网,继续聚拢人气;其次立足用户需求聚合特色资源,与韩国KBS、香港TVB等众多内容商进行战略合作,实现品牌化延伸。除了湖南卫视和芒果TV的网台融合以外,中央电视的视频平台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更是凭借其权威性,整合多终端资源,创新了融合的新模式。从“台网联动“到”“网台融合”,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娱乐文化品牌的建设,能达到节目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娱乐文化的有效传播。

5 结语

总的来说,文化类节目正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必须挖掘好新的元素,吸取传统文化中好的一面,不断拓宽文化类节目的传播途径,引导社会弘扬传统文化的风尚和潮流。?文章通过分析文化类节目传播价值,进一步分析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路径,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罗姣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路径研究[J].南方电视学刊,2014(1):70-72.

[2]张鸿谋.“互联网+”下传统文化“热”传播中的路径创新[J].中国记者,2017(1):118-119.

[3]杨宁.原创文化类节目的现实图景与发展路径[J].天中学刊,2016,31(6):126-128.

[4]钱静.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色及发展[J].新闻传播,2013(9):154-155..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视节目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