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培养探析

2018-03-06王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媒介队伍出版社

王磊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安徽合肥 230009)

近些年,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之下,我国各大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在不断发展之下,已经形成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树立起新的发展观念,在人才培养方向上,都在尝试应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其他高等院校也纷纷效仿,网络编辑如何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需要将文化知识融合其中,同时,相关的技术与专业素质也是重要衡量一个编辑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当前,围绕编辑技术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以及沉寂多年的2+2人才培养方针开始被业界关注,而且诸多高校还将其应用在编辑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但是,以上两种培养模式,不论是从操作层面,还是从青年编辑未来的职业生涯方面,都没有给予一定重视,这必会对青年编辑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编辑出版专业的建设,以及出版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 影响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培养的因素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此人的在一生之中,经历的所有职业,简单来说,便是这个人的在求职的过程中,职业与职位的变化,同时也是这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理想的过程,这个行为是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生涯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涵并没有将成功和失败囊括其中,但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还能够让人在发挥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所以,很多人将其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在诸多原因的综合之下,个人自身的心里因素、所经历的机遇、所具有的能力、本身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处在的社会环境等,能够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规划,同时这也是影响高校出版编辑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所在。

1.1 职业认同感

在心理学诸多概念之中,职业认同感占据一席之地,职业认同感主要是指个人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目标,以及这个人本身所能够创造的社会价值和已经创造的社会价值,同时也是这个人对其他因素的主要看法,这个看法与社会各界看待此人的职业看法具有一致性。职业认同感是个人对待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个体自身和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是员工对工作单位的忠诚度的主要来源。

以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近代出版发展的根本产物是编辑出版社,同时,诸多知识分子自告奋勇,积极投身到出版行业之中,本身便是对近代出版社的一种认同,在多年的发展之下,出版社曾经一度成为许多知识分子实现理想、谋求生路的理想平台。现如今,有许多高校出版专业的学生,或高校出版编辑队伍,他们作为未来出版人,却没有一定的职业认同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此专业的学生过分依赖编辑出版学,长久以来被无学观念所困扰,而且在互联网的与发展之下,尤其是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人们对自媒体的渴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对高校出版社的认识太过片面,而高校出版社的发展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则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定位上。如果国民编辑成为大众角色,出版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已然存在未知的可能[1]。

1.2 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还有另一种说法,那便是职业意识形态,简单来说便是,职业人员在求职和工作当中,形成的固有价值体系,以及固有的职业观念。一个正确的职业理念,能够让人在职业生涯中为职业人提供所从事职业的根本原则,并对职业人的思考方式进行引导,能够直接影响到职业人职业思想和职业行为,有效帮助职业人在面对困难时,以正确的选择面对问题,解决问题[2]。

近些年来,我国编辑学会积极提倡三大理念,即文化、媒体、编辑,这个理念被积极提倡,该理念的提出,直接影响到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方式、方向,以及培养模式。大编辑理念主要是围绕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所提出的,体现的是一种面对媒介融合时代下所应有的行为,同时也是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员在面对新媒体环境这种严峻考研时,树立在心中不变的信念。一种新传播方式的出现,可造就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的出现,新类型编辑便会随之出现,这并非是一种推理,而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所以,只有充分认同,并建立该理念,建立属于该理念的发展内容,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的培养,才能够在媒介融合下有一定建树[3]。

1.3 职业生活

真正出版人的职业优势和职业特点,能够决定该职业人的地位、决定他传承文化的信念与理想,同时也是身为职业人应该所具有的能力。现如今,编辑人员的职业生活,其内涵和本质依然是以服务作为主体,其本身的工作价值便是为他人创造一定价值。虽然如此,但是一个真正具有责任心、有义务、有担当的出版人,是能够开创出职业风尚的,是能够对时代造成影响的,因此,针对青年人的特点,需要接受并深入到出版人职业生活之中,不忘初心[4]。

2 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培养模式

2.1 快速辨别新闻的判断能力

快速辨别新闻的判断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青年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另一个方面是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在未来发展中,信息来源必然会呈现出别样的特点,所以,青年编辑需要根据自身对新闻的敏感度,提升自身的敏感度,能够快速对新闻进行辨别,绝不漏放任何重大新闻,同时也绝不漏放任何细微的信息来源,更不会被一些虚假的信息蒙蔽双眼。当前,在媒介融合趋势之下,单一媒介固有的运行状态已经被完全打破,消息来源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收到的消息大多数都经过好几人之手,所以编辑在对消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自身的辨别能力需要有所提升,并采用一定方式,对各种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梳理,严格做好自身的工作,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维护新闻的有效性[5]。

2.2 培养互联网思维能力

Web1.0时代是以门户网站为特征的,而Web2.0时代则是以社交和搜索为代表的,经历过以上两代的互联网变革之后,人们最终进入到Web3.0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物的交互,都囊括其中。比如,现如今人们的购物方式,及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现如今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同大数据等诸多互联网思维一样,都在悄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之下,人们的互联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根本产物,青年编辑也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并以自身独特的视角审视媒介融合的过程,使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形成自身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习惯,提升工作效率[6]。

2.3 培养编辑队伍的出版文化理性

出版工作本身的实践性极强,尽管如此,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培养,仍然不能忽视理论课程的安排。实际上在很多高校之中,编辑出版专业已经将专业理论方面的课程进行压缩,其中包括文化类、历史类、概论类、基础类,这种行为与具体的培养模式息息相关,但是,编辑队伍在培养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个人的发展进行合理分析,在这种合理分析之下,会对出版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青年编辑自身职业理念的建立,同时也会影响到对职业生活的认可。

比如,在固有的课程体系之中,如《中国编辑出版史》课程中,青年编辑能够从中学习到巴金的《文丛》,在这篇文章中,开头有一段话:“这本刊物是在敌机接连的狂炸中编排、制作、印刷的。倘使它能够送到读者诸君的眼前,那么请你们相信我还活着,而且从不曾忘记你们!”这一段文字教育我们,无论处在何种状态下,坚守本心,忠于职守[7]。出版历史课程的设立,其作为我国出版社中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不仅是商务印书经久不衰的根本,同时也是在任何年代背景,都能够将文化中的理性追求和商业利益融合的关键所在。在《编辑学概论》一书中,青年编辑从中可深刻的认识到历史的变迁,直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的变化依据无法改变出版社在时代发展中的地位,让青年编辑能够明白,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其文化传承的义务和任务依然无法改。在《书籍编辑学概论》这一篇文章当中,青年编辑读此篇文章方可知晓,作为一份优秀的出版人,在心中必须要具备质量意识、以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敬业的心态去解决问题,这对于我国图书产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以及新机制的抗衡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青年编辑人员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出版学基础》一书种,能够能够青年编辑的职业定位,在该书中,王云五明确提出:“出版是国力强弱和国民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邹韬奋提出:“真诚为民众服务,永远立于大众立场”“追求进步,追求正义”等出版文化思想,应该成为出版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及毕生追求。出版文化理性应该是当前出版业非文化与去文化现象蔓延的趋势之下,出版人的根本追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的培养,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念,让每一位编辑人员都能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定位,充分认识到出版任务的重要性,明确高校出版社对社会、对教育、对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升高校出版社编辑队伍的整体素养。

[1]罗紫初,欧继花,廖小刚.中国高校出版社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J].出版科学,2015(5):77-80.

[2]任世江.中国世界中世纪史2017年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7(4):123-124.

[3]李天燕.高校出版社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探析[J].现代出版,2014(4):34-36.

[4]龙仕林.如何做好高校教材的开发出版[J].出版参考,2012(10):50-51.

[5]杨永强.期刊改革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143-144.

[6]杨丽贤.高校出版社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出版,2017(5):26-27.

[7]阮光兴.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

[8]李冰.高校教材出版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媒介队伍出版社
我等待……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石油工业出版社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