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引进版权图书的选题判断
——以《我是马拉拉》为例

2018-03-06江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拉拉选题图书

江澄

(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成都 610000)

1 判断引进版权选题的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市场的版权引进呈现为明显的贸易逆差,但大量的引进版权图书在市场上的表现却良莠不齐,各年的畅销排行榜中,引进版权图书并未取得像在版权贸易领域那样的绝对优势,这说明引进版权图书水土不服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1-3]如何判断一个引进版权是否适合中国市场,是在在地化出版发行,笔者从《我是马拉拉》这个案例中获得不少启示和思考。

1.1 引进版权图书选题判断的决定因素:唯一性

选题的唯一性是图书策划中编辑一直追求的一个优秀选题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点并不限于版权图书。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这种唯一性应该是能够被大众基本认同的唯一性;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一个选题的唯一性往往是需要编辑在日积月累的工作实践中,用锻炼出来的一双火眼金睛来甄别和选择。

四川人民出版社在最初获得《我是马拉拉》一书的书讯时,正是《我是马拉拉》一书英文版上市后不久,实际上,此时马拉拉热已经在全球展开,日本版、印度版等已经在各国掀起了销售旋风,但在中国,马拉拉以16岁的年龄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只是一条新闻报道,绝大多数民众并不了解她的传奇经历,这也就意味着,图书市场对她的自传的认可程度,从发行渠道到接读者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但这些后置因素并不能影响其核心内容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在剥离政治、宗教这些外部因素后,她奇迹般的生还,和以十几岁的年龄就分别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1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以及众多的其他国际奖项就说明了其故事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应该说,这种唯一性是选题判断环节最重要的,先于其他任何因素的首要因素。然而,能够满足这种唯一性要求的选题的数量是非常少的。那么面对大多数的引进版权选题,策划过程中面对的判断标准有哪些呢?总体来说,大致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内容方面对其思想性和情感性的考量,另一块就是市场评估和成本预估之间的动态平衡。

1.2 引进版权图书选题判断的重要因素:思想的独立和情感的共鸣

引进版权图书选题的判断依据和标准都有哪些呢?以《我是马拉拉》为例,笔者认为,在选题判断的环节,四川人民出版社很好地判断了这个选题的思想内核。对一个选题思想内核的判断,是对这个选题进行整体定位的基础工作。一般而言,学术类图书自然更偏重于思想性,对于大众图书而言,思想性并不一定像学术书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但总结起来,无非是文本核心内容中体现出的世界观和价值判断。比如《我是马拉拉》一书中,一个15岁的小女孩,虽然能够挺身而出,对塔利班分子说“不”,其中蕴含的对恶的抗争,对女童和妇女平权的追求,以及她受伤后整个治疗过程展现出来的毅力和勇气,其实是能体现出这个选题的思想性的——那就是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不论贫穷还是富裕,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应该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努力坚持。找准了这样一个思想核心,也就给这个选题一个准确的定位:即正能量、立志。从情感上来说,《我是马拉拉》重点展现出的是她与家人,特别是父亲之间的亲情。在情感方面,往往最基本的亲情、友情、爱情是非常好的切入点,因为这些感情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之中,比起一些在社科或则文学领域更有看点和更有争议性的情感表达,亲情能非常好地让读者产生移情作用,很好地融入文本,而且很难能可贵的是,《我是马拉拉》的另一位作者克里斯蒂娜·拉姆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战地记者和作家,她强有力的语言能力,使整个文本充满了画面感,在让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的同时,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这在引进版权图书中是非常难得的一点。

总结起来,在内容判断上,引进版权的选题在很大层面上与本土选题并无二致,只是策划团队和编辑团队需要有更敏锐的触觉,一层层地剥开引进版权选题在风俗、文化、语言上的障碍,找到选题的唯一性、思想性、和情感表达这三者的独特之处,这就是通常说的、图书编辑一直孜孜不倦最求的一本优秀图书的出版价值。

1.3 引进版权图书选题的成本预估与市场判断的综合考量

引进版权图书与本土创作的图书相比,普遍存在成本更高,市场判断更不明朗,运作周期更长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在进行一个选题的成本预估时,除了直接成本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出来,间接成本是比较难以掌控的,而且在一个引进版权选题进入到实际操作过程中,间接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可能会因为翻译、协调、外方审读等多个不可控因素而大大增加。所以如何判断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价值,确定其预付版税;如何掌控引进版权图书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推进选题顺利进行,是体现一个编辑全方位业务能力的重要方面。

1.3.1 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才能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成本预估

任何一个选题,在充分进行选题论证和编辑审稿的基础上,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图书产品的市场定位,确定目标销售人群。对非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定位出版社各职能部门往往能较快达成共识,但对引进版权而言,同一本书,往往各出版环节并不一定能快速达成一致的产品定位。比如《我是马拉拉》,其内容涉及范围交广,涉及国际政治、宗教、外国文化风俗、个人传记,等等。然后这些不同的内容在市场有着明显的差异。《我是马拉拉》将选题定位为——青少年的励志类图书,显然这比把《我是马拉拉》单纯地定位为一本“反映巴基斯坦民众与塔利班分子进行斗争”的社科或偏时政类图书的目标销售人群要大得多。明确的产品定位会让这个选题在出版的各个环节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其版税报价、起印数、封面设计、营销定位都由此产生,而整个运营团队围绕这样的共同认定的产品定位往往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集群效果。相反,如果编辑、营销、发行等各个部门和环节对产品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异议,那么在图书尚未面试的各个环节中,必然在出版社内部就产生大量的时间、人力的消耗,变相增加出版的总体成本。1.3.2时势造英雄——市场的即时变化对引进版权选题的影响

图书销售作为一种商业行为,随时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通常来说,某个选题的图书还会受到当年特定的主题、时事热点、纪念活动,或者是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发生,往往是巨大的。以《我是马拉拉》为例,2014年10月10日,马拉拉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同时她也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可以说在奖项被公布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够预判到这样一个绝对重量级的奖项会授予时年只有16岁的马拉拉,特别是她在2013年获得了该项将的提名后,舆论普遍认为,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荣誉了。作为当时最大的一个时政热点,一方面整个团队立即调整了《我是马拉拉》这个选题的产品等级,所有环节和部门人员立刻到位,全面推进编辑、印制、营销工作。这种突发性事件对引进版图书的影响有的时候是决定性的,不少图书因为某些特定因素,其版税额度可能会有10倍以上的增幅,此时对版权专员、编辑、整个项目团队的眼光、魄力、反应速度的要求也会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大数据时代,很大程度上选题的成本预估和市场判断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基础数据的分析上,但时势造英雄的故事也常常在出版界发生,对引进版权图书而言,其整体运营往往是对一个优秀的版权专员、引进版权图书编辑和整个项目团队的综合能力的考量,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选题判断则是编辑岗位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累积、提高的硬功夫。

[1]钟敏.中国图书市场近三年引进版图书表现分析[J].出版广角,2011(9):30-32.

[2]谢弋.问题与对策: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3]江津.引进版图书价值实现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拉拉选题图书
图书推荐
拉拉真棒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