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对策研究
2018-03-06王璐张雪培
王璐,张雪培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贫困地区的过程中提出的当前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思想,它既是我国历来重视贫困问题并就扶贫政策持续落实的基本体现,同时也是新时期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它要求我们正确看待贫困问题,贫困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同时也需要教授广大贫困地区人们脱贫致富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只有借助知识扶贫的途径,来将更多的高校毕业人才输送到贫困地区,通过这些人才作用的发挥,来帮助当地实现脱贫,促进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开展。
1 精准帮扶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
1.1 精准帮扶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在精准帮扶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国家各级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帮扶政策推出了很多,社会舆论也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营造了很好的政策环境氛围,与此同时高校也提高了关于大学生精准帮扶的基层就业教育的力度。虽然内容、手段多样,但是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结构。一方面,政策政令繁多,精准扶贫的选择性增多,但是没有形成合力,国家帮扶政策也好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也缺乏一个系统进行的体系,层次性较为缺失。另外,从高校毕业生扶贫教育发展方面来看,表面上热烈响应,也开始了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但是关于毕业生贫困地区认识、岗前指导等就业教育极为缺失。
1.2 关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教育扶贫的理论认识问题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从精准扶贫角度出发,既是把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大学生基层就业指导的范畴中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与此同时,又是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扶贫的作用在于从当前贫困地区教育致贫中解脱出来。而当前针对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以及如何实现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充足的利用,尚缺乏“标准”。需要学术界和教育界在相关方面加强理论研究,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发挥教育帮贫,形成贫困地区自我脱贫的模式提供可行的研究成果。
1.3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缺乏长效持续性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缺乏长效持续性,既是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下,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基本现状,同时也是高校文化教育扶贫政策、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政策以及政府相关的优惠鼓励政策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现实。大多数政策往往只涉及毕业生基层工作的去向,具体到贫困地区基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素养以及需求量多少没有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说明,这就很容易出现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所起到的帮扶效应低下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社会高校的诸多政策之所以能够吸引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基层工作,大部分学生处于服务工作年限考虑,真正留在贫困地区的毕业生少之后少。由此,悉心培育出来的基层人才一批接着一批,既增加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培训成本,同时又对于提高贫困地区发展来说依然缺少足够的人才保障力量。
2 精准帮扶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优化对策
2.1 政府层面的对策分析
从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层面来说,首先,要强化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相关扶贫政策的执行力度。从我国当前贫困基层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效果来看,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依然是制约和阻碍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在政治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政府以及高校应该深入贫困基层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基层所需人才、所需技能,与此同时,做好政策制定的监管反馈工作。与此同时,切实落实和提高专项款项的支持效率,保障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并且在政策执行中,要明确各方利益主体的权责,避免出现多个主管部门互相推诿的不作为态度和行为的出现。
2.2 高校层面的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帮扶政策是高校参与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而高校毕业生能够在贫困基层单位能力的发挥则主要取决于高校针对毕业生基层就业帮扶教育。由此,高校应该改变当前重视理论教育的现状,提高在实践教育和学生对于基层贫困地区方面的认识。具体来说,第一,以基层就业需求为导向,改革当前的课程设置,让毕业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学到关于基层就业的相关知识。第二,提高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是大学生适应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掌握的关键,从课内时间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建立一个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与基层地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加强合作,给予有意向的基层就业毕业生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加强高校对于贫困地区实际需求的认识,提高就业教育的针对性。
2.3 加强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
加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教育,一方面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对于自身定位不明确,对于基层帮贫的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从思想认识高度纠正对于贫困地区基层就业的认识,这种教育指导也有助于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选拔,筛选掉目的不明、态度消极的人员,给具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是改革高校关于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教育的需要。当前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资源相对紧张,这种现状本身不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顺此高校必须提起对于就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制度创新和人才引入两个方面入手,扩充高校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积极借鉴如导师制等的教学模式,提高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的效果。
2.4 提高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建设能力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体系理论框架以及关于教育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个“质”的差距,这既是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制度创新建设的有力保障。由此,应该从诸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进行相关内容的研究,尽快确立一个教育文化扶贫的评判标准和公平合理的评判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从政策统筹角度出发,提高相关政策提出、落实、监管以及反馈等机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确保国家相关政策能够在一定的范畴内和体系内精准地执行和落实。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要尽社会的一切力量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力度,并在高校的人才支持作用下,不断为贫困地区输送高质量人才,以此来拓展知识扶贫范围,彰显高校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