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命伦理教育及其实现

2018-03-06郝军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伦理价值生命

郝军燕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

1 生命伦理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1)生命健康认知欠缺。人对生命健康安全的认知应伴随生命成长过程,而当生命健康安全认知教育缺位,必然产生危害生命的高风险行为。例如,近年来出现的早孕和低龄人工流产问题,人们往往将其归因于性教育的缺失,而实际上性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生命文明的生命伦理问题,性的交往及其带来的相关生理、社会影响及其价值选择应当是个体成长中应接受的生命伦理教育的一部分。早孕和低龄人工流产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当事人对其性行为的生命危害性的无知,对自身生命健康安全防护的无知,这导致他们在自我生命责任意识、健康道德责任意识缺失的情况下,做出伤害自身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行为。

(2)生命责任意识淡漠。人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意识、敬畏他人生命的责任感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如果缺乏对生命尊重与敬畏的态度,就会不自觉地发生伤害自身和他人生命的行为。2018年央视新闻曾报道的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未成年妈妈”视频的新闻事件及近年发生的儿童模仿动画片情节导致的伤害事件特别应该引起生命伦理教育的反思,这类事件发出的教育警示是——有效的生命安全与生命责任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这类事件值得生命教育反思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与生命责任教育的普及与强化;二是大众传媒的生命道德教育责任意识与功能实现。

(3)生命价值意识扭曲。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认识生命、了解生命,领会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能积极地善待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核心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在生命价值观层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大学生裸贷、卖卵等事件出现,特别需要引起教育层面的警觉和反思,虽然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精神层面的生命道德的无知与健康责任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其根源不能完全归结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诱惑,同时应从生命道德教育层面寻求解决之道。

2 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框架

(1)生命认知教育——增加对生命现象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态度。人的生命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系统,人们倾向于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层次去表述生命系统。生命认知教育要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去认识生命的属性和特性。认识自然生命是生命认知教育的基础,人的身体是自然生命运行的物质载体,生命伦理教育首先是关于身体的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关于生命成长与健康的知识的学习,人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就应逐渐开始认识身体与生命的关系,懂得善待身体、避免伤害,树立保持身体健康的责任意识。人对生命神圣性的领悟是从认识身体的特性和自然生命的发展规律开始的,随着认知的深化逐渐理解和认同生命的整体性、有限性、唯一性,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所以生命认知教育应是生命伦理教育的起点,生命伦理教育应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并延续下去。

(2)生命情感教育——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生命情感是人基于对生命现象的理性认知而形成的对待生命的认同、爱护、珍重和敬畏的态度感受与体验。生命情感的产生与生命认知相伴相随,它源于对生命的神圣性、唯一性、有限性、整体性的理性认知。“只有当人们对生命产生感觉,以自身的自然生命去接触和交流时,情感才会自然地流淌在生命之间,才会形成有情感的生命。”[4]显而易见,生命情感的形成是与生命认知相辅相成的,生命伦理教育有责任引导受教育者积极的尊重生命、包容生命,善待生命,敬畏一切生命,并将对生命的尊重与包容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的基础之上,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往中安顿心灵,创造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3 生命伦理教育策略

3.1 生命伦理教育的普及化与专业化

(1)普及性生命伦理教育。普及型的生命伦理教育应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贯穿至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内容以生命认知教育为主,教学生从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明确关于生命的生存与死亡、性的知识与健康安全、婚姻关系等问题。例如,英国学校开设一门必修课程《性与关系》,根据课程大纲,将学生分为四个年龄段授课,5~7岁的孩子只需要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7~11岁需要了解青春期、婚姻和离婚,11~14岁则需要学习避孕、怀孕、艾滋病等知识,14~16岁学习的是性行为的选择、情感健康以及如何减小风险等。

(2)专业性生命伦理教育。当今时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影响已渗透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的相关研究不仅是科学性的问题,更是人类社会所面对的重大的伦理问题和伦理选择,生命伦理已然是关系到生命科学研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对生命科学领域人员进行生命伦理教育,提高科研人员在研究工作中的伦理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促使研究工作在符合伦理价值的前提下健康发展,使生命科技的应用造福人类而非伤害人类。

3.2 生命伦理教育的全程化与全方位

(1)全程化教育。全程化教育是力求使生命伦理教育伴随生命成长全过程,不仅贯彻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而且伴随系统教育之后的生命成长过程。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进行普及性的生命伦理教育,进行身体的认知,性的相关知识、健康责任与生命安全等教育,逐步培养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责任与价值认识。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生命伦理教育使人认识现代医学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如生育控制、人工辅助生殖、器官移植、人体试验、安乐死、克隆等引发的科技与人文价值的失衡与冲突该如何分析与制衡,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该如何维护等。

(2)全方位教育。全方位教育是力求将生命伦理教育覆盖生命成长全方位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领域教育、社会公众教育等,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实施生命伦理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开展普及性生命伦理教育、职业领域的专业性生命伦理教育之外,社会公众的生命伦理教育也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因为生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已对公众生活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诸如生育保健、缺陷新生儿处置、人体组织与器官捐献、死亡与安宁疗护等均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均需要生命伦理的价值引领与教育。这需要提升社会公众的生命伦理意识及素养,帮助人们在事关生命尊严与价值的重大问题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同时有助于提升公众在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捐器官献、志愿服务等问题上的觉悟程度与互助参与。

猜你喜欢

伦理价值生命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