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城市文化本土化特色研究

2018-03-06彭正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资源文化

彭正良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

攀枝花是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工业城市,它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处于川滇交界的结合部,北连成渝陕,南连昆明及东南亚地区。气候温暖,资源丰富,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她是一个典型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资源型移民城市,在其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本土化而独具自身文化特色。

1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新兴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尽管受到“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等重大事件的影响而进展缓慢,但在其曲折发展中仍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北方邻居苏联陈兵百万在中苏边境,对我国虎视眈眈。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不但在各领域对我国进行长期的严密封锁,而且还对中国进行核讹诈。1953年,我国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地质普查工作,在普查中找到了康滇地轴中段的钒钛磁铁矿呈带状分布的规律,为巩固国防,急需钢铁,这一发现引起了中央及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由此确认了攀枝花巨型铁矿及其综合利用的价值。此后,从1958—1962年,为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设,西昌建委和西昌钢铁公司(筹备处)做了许多工作,是“成都会议”的积极成果[1]。1964年9月9日,治金、地质、铁道等18个部委和云、贵、川三省的有关领导在攀枝花仁和大田镇召开现场联席会议,研究攀枝花工业基地选址和规划问题和1964年11月1日召开仁和会议确定钢厂选在攀枝花,1965年3月4日,攀枝花建设全面开展,从此,这天被定为攀枝花建市纪念日。4月22日成立了攀枝花特区,对外称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渡口市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攀枝花市”。

2 得天独厚的资源型城市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攀枝花是世界罕有的一个聚宝盆,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水能、气候、生物和旅游等资源。

(1)矿产资源:攀枝花蕴藏的钒钛磁铁矿高达364亿吨;铅锌矿、石墨、金红石等各达一千万吨;轻稀土达一百万吨。除此之外,其钒钛磁铁矿中还伴有钒、钛、铜、钴、镍、钪等矿;在铅锌矿和铜矿中分别伴有隔、银和金等;另有煤、硫、磷、岩盐等储量都很丰富。

(2)水能资源:攀枝花域内有金沙江、雅砻江、安定河等江河流过,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其水电站主要包括二滩、观音岩等大型水电站,还有桐子林、金沙、银江等中小型水电站[1]。在整个攀西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达3455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948亿千瓦小时。区域内水能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我国最大的水能“富矿区”。

(3)气候资源:攀枝花地区的气候条件独特,它位于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的河谷地带,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常年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日照时间长(年平均在2300~2700h),具有“阳光花城”的美誉,没有明显的冬季,四季不分明,气候干燥。但近几年随着一些水库的修建,其年均湿度一般在55%~60%RH之间。其气候条件在温度和湿度方面都适宜于人体健康的需要。

(4)生物资源: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攀枝花的动植物构成了奇异的生物大观园。森林资源丰富,金沙江和雅砻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攀枝花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31.4%;古生物物种多样,主要有黄杉、云南杉、苏铁等;热带亚热带植物有攀枝花、千张纸、番石榴、芒果等;药用植物三颗针、狼毒、卷柏、杜仲、天麻等;油料植物芝麻、花生、油菜、桐子等以及丰富的草地和其他植物资源。除了植被以外,攀枝花境内还有羚羊、小熊猫、短尾猴、猕猴、穿山甲、小灵猫、麝、豹、熊等珍稀野生动物资源。鱼类有61种之多,主要是鲢鱼、鲤鱼、白甲鱼、鲫鱼、草鱼、胭脂鱼等,其境内的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

(5)旅游资源:攀枝花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其域内有独特的天坑地漏群的格萨拉文化、全国唯一的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具有攀西第一美名的龙潭溶洞、长江国际漂流基地、大黑山森林公园、二滩水电站、红格温泉等著名景点,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3 具有显著外来文化特色的移民城市

攀枝花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市内最初只有7户本地人家[2]。建设初期,整个攀枝花包括辖区内农村地区有原住民8万多人,到1965年年底,全市共有12.2243万人。其建设者主要来自东北、上海、北京、重庆以及沿海城市等全国各地。2005年人口为113万人,2014年为123.2万人,其流动人口高达30万,是人口流进流出比较活跃的城市。现有攀枝花人主要由攀枝花本地人、1965年以来的外来移民、移民后代等构成。其城市文化中的外来移民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攀枝花的城市文化是具有鲜明的大工业色彩的工业文明与牧歌式的田园农耕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攀钢、攀矿的建设,大批的移民的到来,机器轰鸣、汽车长鸣、钢花四溅,建设者们仰天俯地、豪情万丈的激情与一墙之隔的农地里郁郁葱葱的玉米、瓜果、蔬菜等相映成趣;功能完备的住宅小区和远处的彝家山寨遥相呼应;精美漂亮的易拉罐啤酒和土陶罐装的荞子酒酒香四溢。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反差。

(2)攀枝花的城市文化是各种外来文化的糅合。在这一地域,由于人们来自四面八方,都多少带有自己文化生活的印记,尤其是你会看到代表不同地方文化的物品,比如东北人腌酸菜的大缸,云南人的铜烟杆或竹烟筒,四川人的围裙和泡菜坛等代表各种文化糅合在一起,各具特点。各种文化的碰撞、糅合并最终融合,构成了多元、开放而包容的攀枝花文化。

(3)语言文化方面,攀枝花是一个没有自己的独特方言的城市。由于人们来自四面八方,操着各地的口音,有东北话、北京话、上海话、四川话、重庆话及云南方言等。由于新移民中东北及其他北方人占的比重较大,所以说普通话的人较多,普通话比较普及。而原住民主要以盐边方言、会理方言和云南的永胜方言为主。

(4)饮食文化方面,攀枝花人的饮食文化来自天南海北,兼具南北东西的风味。以川菜为主,皆有东北、北京、江苏、云南等地的菜肴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其餐饮无论从价格、品质或就餐环境都呈现多元化格局,如你既可以到“高大上”的“得天独厚”“品味阁”“成都辣王”等酒店去就餐,也可以去0.5~1元钱一串的“二娃串串香”“小郡肝串串香”和一些类似于地摊小吃的地方尽情享用美味。而独具本地地域特色的菜肴有盐边菜、铜火锅、雅江鱼、羊肉米线、俚濮彝族风味菜等,近年来更有一些国外知名餐饮品牌入驻攀枝花。

(5)地名文化,由于攀枝花是移民城市,再加上其历史的特殊性,所以其城市中的地名取名具有其自身文化的独特性。首先攀枝花市的名称是源于当地的一种树,学名叫木棉花,别名攀枝花。由此该市由毛泽东主席命名为“攀枝花”而得名。

4 正处于产业转型中的城市

由于面临资源枯竭,一些支柱企业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管理不善、效益欠佳等困境,目前攀枝花的重点任务简单地说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其新的城市功能定位是“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四川南向门户”。

(1)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探矿数据显示攀枝花的钒、钛储量巨大,钒和钛分别占全国储量63%和93%,占世界钒、钛储量的第一和第三位。钒钛的潜在价值在十万亿美元以上[3]。2013年的年产值达到856.2亿元,同年攀枝花被纳入全国唯一资源型试验区(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并将在财税、供用地、投融资等领域探寻尝试路径,以加速推进攀西试验区和“中国钒钛之都”的建设。

(2)中国阳光花城与康养胜地。攀枝花的年平均气温在20℃,每年的日照时数在2700小时左右,有300天以上无霜期。气候温暖,四季花开,水果飘香,被誉为“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是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最适合旅游、休闲、养老、疗养等。因此攀枝花现正着力把自己打造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集养老、养生、康体运动、医疗卫生、康养旅游等功能为主的相关产业,所以每到冬夏之季,攀枝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候鸟人”及其他旅游者来这里御寒、避暑,尽享冬日阳光和夏日清凉。

(3)四川南向门户。由于攀枝花地处川西南与滇西北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向北通向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向南连接云南和东南亚各国,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攀枝花被定位为川滇及东南亚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成为“四川南向门户”。2016年建立的东盟国际商贸城成为攀枝花对外展示的窗口,加速了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和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促进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5 结语

三线建设的岁月在逐渐远去,但三线建设中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攀枝花精神值得继承和发扬。新时期的攀枝花人应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继续弘扬三线建设的精神,着力打造具有攀枝花本土特色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内涵。努力把攀枝花建设成绿色环保、文化自信的现代化城市。构建一个和谐、繁荣、开放、包容和宜居的攀枝花。

猜你喜欢

资源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球资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