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匠精神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2018-03-06马海涛
马海涛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现代企业为了可以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中,在企业内部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此来提升品牌形象和品质,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意义深远。而高职院校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有助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促使高职学生可以养成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加强工匠精神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可以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初是指工匠在长期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高贵的素质和品质,通过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理念,多一些纯粹、专注持久,少一些投机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认真雕琢产品,优化和完善工艺,打造更高质量的产品。工匠精神是行业发展的优秀品质,更加追求完美细节追求,形成精益求精、专注持久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1]。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有助于推动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深深植根于心中。在工匠精神指导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 职业素养的概念界定
职业素养的形成,是指个人对职业的态度恶化观念,包括职业意识、高职态度和职业道德多方面。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推动各个行业领域发展,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2]。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职业认知和重视。而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注意的是,工匠精神并非仅仅是一种职业文化,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以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职业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各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注重对学生素养水平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工匠精神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而利用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重点。下面就从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态度以及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几方面,分析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如下。
3.1 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后期的职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具体表现在职业态度、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等多方面。但是,职业意识并非是自发行程,而是需要在外力引导和支持下形成,针对性格和专业性特点较为突出[3]。高职院校在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下,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有助于为后续社会岗位就业奠定基础,谋求职业领域的长远发展。此外,工匠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潜在的精神实质可以有效调动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在工匠精神指导下激发潜力,促使高职学生可以养成高水平的职业意识和技能,促使高职学生可以朝着层次发展。
3.2 有益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态度
高职院校体制改革中,对于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个体发展方向和职业技能提高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重要教育场所,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助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意义深远[4]。通过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传承工匠精神,有助于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严格遵循职业操守,为行业、社会乃至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在工匠精神指导下,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需要具备崇高的职业操守和高贵的精神品质,可以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谋求个人职业领域良好发展。
3.3 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养成,主要是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后续的职业行为开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职业道德咋潜意识里规范着人的行为举止,明确权利和义务。在工匠精神指导下,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可以认真对待职业行为,遵守职业操守的同时切实履行职业规范,保持高度的职业情怀,对于个体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5]。
4 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4.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需要明确学生职业未来发展方向,坚持在工匠精神指导下,针对性组织高职院校教师的业能力和政治理论素养培训工作中,积极参与到岗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并深入到基层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6]。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助于将理论和实践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养成实践操作能力,满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根本需求,为高职院校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4.2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培养,首要一点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工匠精神引导下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在具体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训中,积极开设专门的指导课程,整合课程资源,促使高职学生可以养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基于此,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指导课程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性的优化课程设计,把握教学设计重点和难点所在,充分契合当前就业环境,为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情操和职业态度等内容,以便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7]。针对不同的高职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促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正确进行职业选择,为后续社会就业提供积极指导作用。所以,新时期坚持在工匠精神视角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4.3 发挥高职课程的载体作用,加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高职课程的载体作用时必然选择,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理论教学中,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满足高职学生多样化职业素养培养需求,提升职业素质水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为主要任务,在职业教育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其中,建构积极职业观和道德观,对于学生自主择业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8]。与此同时,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同时,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格魅力同时,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促使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普通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相关内容,优化高职课程设计,彰显高职教育特色,以便于推动理论和实践整合,为后续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4.4 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拓宽学生实践空间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高职院校实现难度较大,应该积极发挥工匠精神的协同作用,立足于高职学生岗位需求,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备高水平职业素养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可以将所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有机整合在一起,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中,通过强化校企合作办学,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可以将所学理论内容在实践中应用,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职业培训指导、人才培养计划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深层次交流与协作,打造实训基地,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打下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需求,应该提升工匠精神的认知和重视,切实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以求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职业型人才,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