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06何江
何江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223)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不仅是培养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而且更能为企业输出综合发展的人才。为此,文章对高校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1.1 包含了众多的学科,工科显著
工学、医学、法学等科目逐年增加,比如说,在某阶段下,从一开始的125个到现在618个,涉及了120多个学科,学科之中,工科的比重是最高的,约为49%,从学科基地的建设来看,国家优先支持的就是教育,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等关系国家民生的科目和职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一些专业,不仅如此,国家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场地建设,收获到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建设成功了407个教育中心,医学教育实践基地118个,农业人才培养基地61个。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8个。从2013年开始,国家在投入建设教育基地的同时,将基地学科扩大,建设了更多的项目研究基地:理学实践基地、管理学实践基地、文学实践基地、经济学实践基地、工艺学实践基地、教育学实践基地、历史学实践基地。
1.2 教育建设基点在全国都有分布,有部分的城市分布比较集中
国家在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实践基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考虑到对周围的覆盖影响,到现在为止在全国建设的教育实践基地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全国各省市,但是每个城市的分布数量又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其中北京最多,占到总数的10.2%,偏远地区比较少,除去华东和华北建设教育基地比较多以外,其他各个省份区域分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均的。
1.3 国家实践教育基地在全国合作的情况具有差异性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且每个学科之间也各不相同,教育实践基地在整个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工科类的教育实践基地大部分集中在国家单位,国企,研究设计院。这类工程学科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一般也是为国家单位输送人才。理科类的教育实践基地主要为部分机械化企业提供人才,医学实践教育基地主要分为临床医学实践和医学医疗技能实践,临床教育实践基地主要为医学院附属医院,学校的就业和临床实习也主要在这些附属医院中进行,农学教育实践基地,一般为农村农业基站的实验基站,主要为现代农业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实验,创新农业技术,总的来说,现在基地选择具有研究企业单位规模性,技术领先性,这类基站的建设技术领先,社会声誉也比较好。
2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推动基地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机制
为了将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应该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去制定和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设立保障制度,推动保障体系改革,投入大量的研究资金,吸引人才,达到建设高校教育实践基地的目标。目前现在的状况是,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与高等院校合作,一起来培养合作,但是到头来付出了资金和精力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回报,这就与企业最开始制定的目标相悖,不符合预期,导致了部分企业在开展与高校合作的时候,积极性不高,热情和兴趣也比较低,又或者一开始高校愿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但随着一些人事变动或者其他情况,导致了输送人才的不确定性,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将科研成果的研究提上日程。
2.2 基地在人才培养上功效尚未完全发挥
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预期表现和实际达到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现在国家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集中有以下几个表现:围绕培养人才的建设的制度不完善,高等院校和企业单位在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大学生的实践实习,平台生活等,这样的工作进度往往进度很快,但是高校在研究如何培养人才,往往会制定出不同的方案,结合企业实践的具体,会制定教学实践的考核标准,之前因为企业对考核的制定和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工作的开展没有力度。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育人的机制,现在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在国内教育学习开展的申请和报批,对于基地的使用和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量也越来越大,现在很多高校对于当地校企合作认识不够,不愿意投入资金和精力,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也是导致目前校企合作没有形成规模,校企合作质量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原因。
2.3 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交叉融合的基地体系
在近三年来,国家充分考虑了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的分布地域性,所以在建设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如何照顾不同学科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各个学科的需求,所制定的策划,所越来越呈现来的特点如下:第一是教育实践基地所覆盖的地区内所有的高校共享程度不够,各个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现在当前的模式是一对一,也就是一个高校和一个企业共建合作基地,很少的企业与高校进行一对多的合作模式,未能形成规模,现在基地的建设比较分散,缺少共享,缺少开放。第二是面向基地教育实践的学科专业比较单一,在现在建设成功的800多个基地中,是综合性基地的仅有十二个,也并不是完全面向同一个专业,但是从总体来上来看现在建设的基地面对学科比较单一。
3 加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产业与专业对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创办大学生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现在学校和企业共建教育基地,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的方案,明确实践的教育目标,细化实践的教育方案,落实实习的各项任务和培养标准,推动学校专业素质和企业需求的对接,不断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明确基地的功能。
3.2 探索校地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制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长久发展,可持续合作的基础,需要国家和学校、企业三方面共同去推进,努力。从国家方面,要继续进行资金的投入,保证项目运行所需要的资金动力,出台具体行之有效的政策,企业和学校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上面的优惠和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建立国家层面的基地合作办公室和定期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同时努力推荐基地共享,扩大学校基地的共享,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推动落实建立各项利于企业和学校合作机制,进一步制度化,系统化,建立第三方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从企业层面来说,要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的角色,规范企业制度,尤其是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开展计划和要求,建立制度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各项劳动合同,完善各种企业制度。
3.3 以点带面,聚点成网,推动“国家—省—高校”三级实践基地建设
国家大学生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得到当地省市高校的配合,如果是仅仅依靠国家现在阶段建设完成的1000多个实践教育基地根本无法满足全国近千所高校对于大学生校外实践的需求,国家教育实践基地,第一是需要国家出台政策,第二是需要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配合落实国家的战略目标,推荐地方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落实,必然要求当地院校结合办学特点,学科的特点来实现。
4 结语
文章主要对高校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希望能够促使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更好建设发展的同时,还能为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