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对策
2018-03-06杨树荣
杨树荣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
高校学生管理对于推进高校的具体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理念和内容等做好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贫困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贫困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手段利用的有效性这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所以本文关于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义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于教学管理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贫困生的成长来讲价值显著。具体分析其意义可以更好地认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现实价值。
1.1 强化对贫困生的重视,改变贫困生的求学现状
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突出意义是能够强化对贫困生的重视,改变贫困生的求学现状。贫困上的家庭条件不好,所以在具体的学习工具方面对比都市学生会有明显的落后,部分学科的学习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而贫困生是无法承担工具支付费用的。高校在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人文关怀,帮助其解决具体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质方面的困难,这会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求学现状,进而促进其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1.2 帮助贫困生构建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使其构筑自信
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突出意义在于帮助贫困生构建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使其构筑自信。分析实践发现贫困生进入到高校中进行学习后,其心态会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一般来讲,大部分贫困生在看到别人的生活后会有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感会让其更加的自卑,在学习中也会表现出突出的不自信。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帮助其树立自信,这对于其学习和成长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2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现状
在高校的贫困生管理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管理应用的重要手段,总结分析其现状可以对具体的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2.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应用问题
从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利用中存在着方法利用方面的问题。总结实践发现在具体执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时候,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迂回执行法或者是活动渗透法。前者要求将具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间接的管理进行体现,从而做到具体工作的循序渐进。后者是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混合在活动中,以此达到渗透执行的效果。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具体方法利用中,存在着一种直接表现法,这种方法因为过于直接,所以比较敏感的贫困生会受到伤害。
2.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学生个体的尊重问题
在贫困生的具体管理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存在着对学生个体不尊重的显著问题。简单来讲,无论是学校的人文关怀或者是辅导员组织的心理疏导,其都要在贫困生的意愿基础上来完成,因为这是对贫困生的最大尊重。总结当前高校在具体工作中的行为,存在着较多不尊重学生个人意愿而开展的贫困生管理实践工作,这样的管理不仅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还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总之,在管理实践中,学生个人的意愿是必须要尊重的,如果手段和方法的利用连学生的意愿都不尊重,那么具体的措施执行便也就失去的其最初的意义。
2.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执行体制问题
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执行实践中,执行体制问题也表现得比较的突出。具体分析此问题发现其主要有三方面表现:其一是执行制度的构建不够科学,所以在执行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方法,这对于管理实践来讲十分的不利。其二是执行的制度构建存在着问题,所以在管理落实以及责任分析方面问题显著。其三是具体的执行内容等不够明确,手段等也有欠缺。总而言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执行体制方面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其利用的实效。
3 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对策
在高校的贫困生管理中,要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利用的加强,必须要利用针对性的对策,否则措施采用的效果十分的微弱。对具体的高校管理做实践性总结发现有效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执行。
3.1 尊重学生个体,使其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再排斥
要尊重学生个体,使其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再排斥。总结当前的高校贫困生管理实践发现,高校在做贫困生资助名额确定的时候,很多学校有“比穷”这样的环节。具体来讲,家庭困难不是学生所造成的,但是其受家庭的影响,心理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原本困顿的家庭环境对学生求学而言就是一种困扰,这种公开“比穷”的方式更会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而且“只要穷过别人,便可以得到资助”这样的理念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影响,这会树立不好的风气。简言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于贫困生来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不尊重学生意愿的人文关怀又会使学生心生抗拒,所以具体的工作推进效率会十分的低下。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具体的贫困生管理中,尊重学生个体使其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再排斥,这更有利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施。
3.2 确立贫困生管理的基本制度,尽可能地做到贫困生个人情况的隐私化
要确立贫困生管理的基本制度,尽可能地做到贫困生个人情况的隐私化。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会更多,所以在具体的管理中,需要对贫困生倾注更多的力量。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在贫困生的具体管理中,人文关怀体现比较到位,但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贫困生的个人情况被泄露。虽然说贫困生家庭的贫困与其本身并无多大的关系,但是在学校中毕竟就会有人戴着有色眼镜去评价贫困生,这会给贫困生增添压力和烦恼,对其正常生活和学习十分的不利。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对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改变和提升,实现人文关怀到位基础上的个人情况隐私化,这样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人文关怀为其带来的烦恼,从而真正地达到帮助贫困生并不为其带来困扰的目的。
3.3 思想上重视贫困生管理,措施执行上实现贫困生管理的一般化
在贫困生的具体管理中,要保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性,需要做到思想上重视贫困生管理,措施执行上实现贫困生管理的一般化。所谓的思想上重视贫困生管理,指的是高校需要将贫困生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管理实践中做到思想上的重视,使其得到持续的关注。而措施执行上的一般化指的是在具体措施利用的时候,实施和一般无异的管理。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其一,贫困生有自我的原则,也有自己固守的尊严,特殊化对待对其来讲是一种心理上的伤害。其二,高校更像是一个小社会,虽然其没有社会那样复杂,但是形形色色的言论不可小觑,特殊化的管理容易让他人用有色眼镜看待贫困生,这对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在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执行中,思想上重视、措施上一般化现实意义显著。
3.4 构建班级、导员、学校三位一体的联合管理体系
在高校贫困生的具体管理中,执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构建班级、导员、学校三位一体的联合管理体系。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集体,班级同学是贫困生的伙伴,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贫困生受环境的影响,在高校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自卑性,这对于其学习来讲是十分不利的,班级干部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这种现象肯定会有所察觉,所以其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可以学习或者是活动为由与贫困生多做沟通,通过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心中所想并做好鼓励工作,这样,贫困生能够感受到来自陌生环境的人文关怀,其在心理上的戒备与自卑会逐渐地放下。心理环境得到改变,其自身在学习和实践中的表现会有突出的改善。再者,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学生生活日常的关键人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班级干部的具体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做出指导,可以让人文关怀的渗透和心理疏导进行的更加自然。利用班级干部和辅导员的管理实践学校的管理措施,不仅可实现三位一体,管理的有效性还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4 结语
高下学生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开展有着突出的影响,所以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强化,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加强。贫困生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重要的一环,利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其做管理提升现实意义显著。分析具体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利用的现状并讨论加强其利用效果的有效对策,这对于贫困生管理工作的强化来讲十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