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8-03-06陈小华李祈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养显著性维度

陈小华,李祈霖

(贺州学院,广西贺州 542899)

在当前社会,大学生要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学业、家庭、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安全问题、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等会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而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孤独感所影响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孤独感的关系,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一个可靠的心理学依据。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贺州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的方法,向学校分发了330份问卷,其中回收到了316份为有效问卷,6份为无效问卷。在回收并且有效的310份问卷中,男生占145名,女生165名。一年级有135名,二年级占175名。问卷回收率是95.75%,有效率是98.10%

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方面分析

2.1 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心理孤独各维度的基本情况

心理孤独的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这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的3个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是二年级的心理孤独没有一年级那么强,换句话说,二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的学生更有抗挫能力。

2.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差异检验

在父母教养方式的3个维度中,母亲与父亲是有差别的,父亲的教养方式比较偏向于拒绝,再之后是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而母亲是偏向于过度保护,之后是情感温暖和拒绝。本研究的被试中,大部分父母教养方式是属于严父慈母的类型。但在年级的差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年级的每个维度得分都比一年级高,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均如此。

2.3 文科学生与理科大学生之间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差异检验

文科的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人际来往优于理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而言,文科生比较活跃,理工科学生面对的是工具机器实验设备比较多,人际关系相对薄弱,所以理科生在孤独感方面比较强烈。

2.4 城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差异检验

城镇与农村相比,在父母的教育方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城市里的孩子父母比较溺爱,过度保护孩子,在农村,对于孩子比较注重独立,不会过多地干涉孩子。

3 讨论

在教育方法方面,母亲过度干涉、保护中,乡村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城镇大学生的,也就是说城里的母亲对儿女有更多的过度干涉、保护。这与学者们研究

3.1 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父母教育方法中,母亲情感细腻、委婉、母亲粗暴、过于偏袒与大学生孤独感呈显著相关,尤其是母亲苛刻、严厉对孤独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我国邓丽芳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许多因子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各个维度呈显著相关,且对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孟晋等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严厉惩罚、父亲严厉惩罚呈显著正相关”[2]。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及综述可知,正面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能够使子女更少地感受到孤独感;而负面、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父、母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会使子女体验到更多更强烈的孤独感。

3.2 不同性别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可知,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概是因为在大学中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父母觉得对孩子的要求需要改变,才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能应对自如。

研究发现,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存在大不同,也存在一些异同。无论是在性别或者年级上,父亲多倾向于拒绝,而母亲则倾向于过度保护,这是大不同。而相同的是,父亲拒绝之后是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之后是情感温暖。相对而言,父亲和母亲都知道在新时代的教育方法中,情感温暖是比较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在传统的教育中暂时没有脱离开,因此,还是严父慈母的方式占据着主要地位。

3.3 不同专业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在对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都可以进行正向的预测作用,相对于心理韧性的正向预测而言,父母教养方式的正向预测作用会小一点。但是,心理韧性养成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较大影响[3]。父母教育方法的城乡对比结果相一致。父母教育方法其他因子、孤独感在城乡方面都均无显著差异。

3.4 城乡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张文新对比了居住环境背景的不同对父母教育方法的影响,结果显示,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城乡差异,城镇父亲对孩子有更多的情感理解与温暖,城镇母亲、乡村母亲在这一方面方面没有差异,但对孩子的干涉、保护、否认、拒绝、惩罚、严厉更多。

4 结论

(1)在教养方式上,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孤独感方面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2)在性别上,学生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年级上,孤独感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3)从父母的个性特征来看,父母的霸道,严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孤独感程度。

5 建议

5.1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

在本研究的结果中显示,人际关系水平越高,心理孤独水平也就越低,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就要先提高人际关系水平。从人际关系的维度看,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性别和年级的差异中,5个维度的排序不一样,但大致一样。首先是家庭支持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支持是在家庭方面,主要是监护人,包括父母或者祖父母或者其他亲人,在家庭中对他的培养。在家庭里,监护人需要花费精力与心情去陪孩子,特别是心灵的陪伴。还有对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孩子不怕挫折,与孩子共同面对或者陪伴。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不能什么都不帮,也不能什么都帮,要把握适合自己孩子管理的一个度。从而提高其人际关系水平,消除孩子的孤独感。

5.2 改善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

从本研究的结果看,父母的教养方式的首要选择是需要改善的。大多数父母还没从老套的教养方式走出来,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教养方式选择。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不能成长起来,拒绝也会让孩子大受打击,甚至一蹶不振。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中,应以情感温暖为主,父母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也不能过分宠溺。父母应在摸索和教育中,找到平衡点,再适时陪伴,适时不帮忙,让他们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在与孩子有意见冲突时,应该多聆听孩子的意见,用温和的方法让孩子与你保持一样的意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注意心灵与行为的陪伴,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提高人际关系水平。

猜你喜欢

教养显著性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教养方程式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光的维度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