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个维度看文化自信对中国道路的独特作用

2018-03-06周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中华革命道路

周也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三万多字的报告充分展现了对中国道路的空前信心。这种自信心既来自对中国道路自身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和鲜明价值,更来自对中国道路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基因的自信。

1 历史维度: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的探索提供方向指引

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文化的选择,是适合中国文化需求、适合民族心理和人民精神家园需求、适合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的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道路探索提供理论指引。“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在历史文化条件和现实需求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习惯相契合,为近代中国描绘了共产主义的宏伟梦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革命文化对中国道路探索提供信念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孕育出的红色革命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作为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着中国革命不断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形成旺盛的生命力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幼稚走向成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道路探索提供目标指引。中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道路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道路,明确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目标,开启改革开放的新篇章,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现实维度: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的拓展提供精神支撑

国家和民族充分认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科学性和优越性,并永不动摇的长期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基于理想信念的支撑,对共有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坚持是最丰富和持久的信仰,即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提供精神支撑。

文化的创造力激发中国道路的说服力。中国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4%[2]。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为中国道路奠定良好经济基础的同时也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文化的凝聚力激发中国道路的认同感。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错误思潮涌入,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中国道路的性质及持续性受到争议与质疑。面对错误思潮的诱惑、影响和渗透,坚定人们对于中国道路的信任与认同,关键在于发挥文化凝聚力的作用。文化为中国道路赋予了厚重的历史底蕴,提供直面质疑、直面困难的底气与魄力,成为增强人们对中国道路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纽带”,激发人们对中国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文化的感召力激发中国道路影响力。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牢牢掌握中国道路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必须依赖于文化自信的支撑。中国目前尚缺少一套向世界表达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获得话语权必须通过调动文化的感召力。只有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才能够使中国故事更加饱满,使中国道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才能够始终坚定对中国道路的信心与决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 未来维度: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树立文化自信,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继承革命文化的基因、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风范,是中国道路迸发生机与活力的持续动力。

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必须认真传承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和内涵,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与治国理政的实践紧密联合。“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4]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当代内涵,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脉络,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韵。

焕发革命文化的时代光芒。弘扬和继承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国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必须始终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前赴后继;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价值目标中。

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风范。走好中国道路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革命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