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该教什么

2018-03-06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老师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蒙 旭

最近看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一本书《做最好的老师》,其中一篇《我的语文教育观的形成过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作为语文老师,该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几本语文书的知识,还应该有能力,而且是把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思想认识的提高融合自一起才好。

一、孤立的语文教学是不可取的

知识固然重要,它是基础,但如把眼光只放在这个上面,“教”不如“不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以外什么都不想的学生,他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以此得出——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留作业、看分数以外什么都不教的老师,他的做法是不值得学习的。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学生被这种学究气所控制。

在教育生涯摸爬滚打十几年了,这个弯路我也曾走过。那是在刚刚荣升为老师的时候。记得那时讲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每一课我都一句一句讲解翻译,盯着学生做笔记,课后留作业就是课上讲的内容,第二天课堂小测也是这些内容,这些课内基础知识被我们消化得就像破壁机打磨食物似的,掰开了、揉碎了,只为学生能记下来,全部吸收。那时候我带的是一个比较靠后的班,但每次考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都名列前茅,有一次我班的语文课代表居然考了年级第二,那次考试是学期半期考试,全是课内基础知识。其实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是很低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文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孩子不但立意不深,语言也枯燥无味,甚至词语匮乏、语句不通、病句连连。

显然,这样的语文教学总体来讲是失败的。“孤立的”语文教学是不可取的。

二、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辽宁省的魏书生老师这样概括自己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我喜欢把语文当成一样工具,就像战士上战场要带武器一样,在这个以人为主体的世界里生存,要会和别人沟通,要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那么就需要你带上语文这个工具。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把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

今年三月份,我上了一节市级视导课——《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我放弃了以往只看重知识的教学方式,尝试着放开手脚,让学生多操作、多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理解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能力的目的。那节课之前,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先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再分工梳理课文思路,查找资料,设计版面,完成展示字报……老师在这个工程中担任顾问,负责答疑。上课那天,八张成品图全部张贴在黑板上,由大家挑选小组进行展示讲解,有些小组还可以负责答疑。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前面黑板上,都异常兴奋,既想听别人的,又想自己上台去讲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这个展示过程中,有学生提问,也有学生解答,问题由最初的基本字词翻译和用法,逐步深入到了文章的主题,甚至讨论到了“察传”的现实意义。不能说这课上得多么完美,单就是从能力培养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其收获是满满的,因为除了知识,还有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分工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的锻炼和提升。

三、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思想认识的提高要融合在一起

上海市的于漪老师认为:人民教师的思想要有时代的高度,他的工作才会有开拓的光彩;教师的教学要有时代的活水,教学的生命才不会枯竭。

的确,教师思想的高度决定着学生思想认识的深度,教师的眼界和关注点影响着学生的眼界。翻开学生的作文,竟是发生在以往——比如初中、甚至更小时候的事情,别无其他,为什么?我认为这和学生的关注点有关,更和老师的引导与影响有关。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关注新闻、关注身边的点滴、关注时事,这应该是我们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我们要时刻提醒学生的,这些“时代的活水”应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是我们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重中之重,不可忽视。脱离了现实、脱离了时代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落后的。教育,更应与时俱进。

新学期开始,便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开学第一课》的播出,原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就在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和家长必须观看此个节目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不守时”和“娘炮”的两个问题,一时间成为了大众议论的焦点。于是,我便给学生出了以下写作练习:

近日,关于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评论几乎霸屏,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不守时”和“娘炮”两个问题上,请你选择其中一点,发表你的看法。要求:阐明自己的观点,思路清晰。180字左右。

布置下去后,学生便开始把注意力从死啃书本转移到了关注新闻,认真地分析、思考,最终完成了本次微写作训练。收上来作业,我逐一批阅、打分并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遇到事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欠缺,于是在教学中,我拿出了一节课时间,给学生讲微写作答题规范、讲如何去看这个事件、怎样从社会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且层层摄入等等,最后叮嘱学生,要多看、多听、多思考。

其实,嘱咐学生、要求学生去关注时事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老师的引导作用。老师,站的高了,学生自然会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进步。老师要把能力教育、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并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我们的教育中去。李镇西老师说“语文教学”应该转变成“语文教育”;我说,语文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大语文”。的确,今后我应该“有心栽花”,送给学生该有的大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