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学生身边的数学 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2018-03-06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中心小学覃忠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
关键词:巴豆投篮个数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中心小学 覃忠勤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导入数学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必须重注重情境的创设,尤其是生活化情境。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根据我们班大部分同学是篮球爱好者这一特点,在课前事先有“预谋”地让学生进行一次篮球投篮自我测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试投5个、10个、20个、25个、50个或者100个篮球(为求出投中个数是总投篮数的几分之几的公分母是100设下伏笔),并记下自己总共投了几个,投中了几个。

到上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对,我们吉发人最喜爱篮球运动了,你看,我们吉发村每年春节都要举行一次篮球运动会;每天我们放学后都有许多篮球爱好者到我们球场来打篮球;据我了解,我们班就有70%以上的同学喜欢篮球这项运动,那不,有许多同学都自己买篮球了呢。前些天,我们还进行了一次篮球投篮测试呢,谁来说说你自己投进了几个球呢?(提问几个同学,老师记在黑板上下数据)

小张:12个、小黄:18个、小苏:23个;

老师也投进了31个(并在黑板上记下:老师:31个)

谁来说说哪个同学投得最准呢?能比较吗?(是无法比较的)

哦,原来还必须给出投篮总数。到底谁的投篮水平高呢?我们应该看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投篮水平不能只看进球的个数,也要看所投球的总个数,要看进球个数占总个数的分率的高低)(给出四人各投篮的总数,小张:20个、小黄:25个、小苏:50个、老师:100个)

要比较谁投篮最准,必须求什么?(进球个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

然后怎么办?(把四个分数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作比较)

这个方法不错,很实用。分母相同容易进行比较。

这四个分母是100的分数,你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吗?

你们认识这样的数吗?(百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百分数”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百分数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喜爱篮球运动这一特点”导入新知,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学生易于理解,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润物无声地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总之,“好的开头(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导入设计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们好奇、好动的这一心理特点,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从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出发,精心设计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把他们的兴趣和好奇迁移到学习上来。课堂导入做得好才能使学生对本知识点产生“一见钟情”,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踏上探索求知的征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来,使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布置数学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调查当天各班学生出勤情况,班上的各种作业完成情况等。上课时根据老师的要求自篇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方法。例如通过调查了解,让学生自篇求发芽率、出勤率、作业完成率等应用题,结果在引导学生解答时学生很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

三、亲身体会数学,巧妙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探索数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的理解和掌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可以把他们带进美妙的童话世界,也同样可以把他们引进探究数学知识的天堂。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蓝猫的故事》吗?”(孩子们的回答是肯定的,立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天蓝猫、淘气、菲菲和红狗四人去为飞船寻找能量石,回来的时候,又累又饿,巴豆端来一块大红烧饼。菲菲拿起刀子说:‘我来给你们分烧饼,每人1/5。’巴豆说:‘不行,我个子比你们大,食量比你们多,我至少要吃1/6才行。’菲菲乐了,切下烧饼的1/6给巴豆。吃烧饼的时候,巴豆看见自己的烧饼却比其他人少,生气道:‘菲菲欺负人,我明明要吃1/6的,他给我的这一份却比你们少。’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巴豆挠着头莫名其妙的想:‘这是为什么呀?’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生动幽默的童话故事,把学生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数学探究学习中来,进入了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意注意。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故事情节中数学问题的个中奥妙,使教学顺利地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此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解”(华罗庚)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自己身边的事和感兴趣的事密切联系起来,自己去探索、思考,用联系的观点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这一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巴豆投篮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比投篮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今天你投篮了吗
一个喜欢撒谎的孩子
投篮王和盖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