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3-06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许金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习惯家长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 钟 艳 许金龙

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感知觉发展较快,注意力比小学生更集中,更稳定。记忆力明显增强,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自我控制力也有了增强。这是学生身心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有利时期。教师应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要求,加紧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更高一层次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是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勤思善问的习惯。三是多读善读勤动手的习惯。四是合作探究的习惯。五是爱写善写的习惯。六是珍惜时间的习惯。七是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兴趣情感的习惯。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又该怎样来指导和培养学生呢?

一、教师要调整心态,端正位置,相信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就不应再事事包办,要明确自己只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带着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去不断的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与班主任和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毕竟有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监督。语文教师应常和班主任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家长配合。使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家长科学的指导、监督、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要与家长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教育,使学生做到课内外一致,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阐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并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教师可通过讲道理,运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养成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细水长流,反复操作,遇到困难时不能动摇,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四、分阶段提出要求,循序渐进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中,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或反复,分阶段的一步一步地提出要求,由点到面、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逐步积累。要在短时间里养成多项良好习惯,多头并进,这是不现实的,何况我们要求养成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同时学生可能还要克服已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所以必须一步一步的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通过一系列的模仿,多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甚至是带有强制性的练习,以及与坏的学习习惯作斗争等学习过程和训练过程而逐步形成的。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播,能力必须训练。听说读写是感知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反复的训练,直到它成为学生自动化的程序。

由于习惯具有两重性和反复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能中途停顿, 不长期坚持,稍一懈怠,懒散的不良习惯就会重新抬头。有一次例外就会使不良习惯获得一次强化的机会,就会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新的困难,甚至会前功尽弃,因此,应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

六、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不仅仅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重要的是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人的最初20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发展,形成习惯、性格、世界观的“关键期”,这阶段的易感性、可塑性和模仿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写的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声音洪亮,板书整齐美观,一丝不苟等等的习惯,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言行,不自觉的以教师的习惯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七、因才施教,注重激趣,促其内化

由于习惯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人在习惯的不同方面表现出某种差异,例如预习课文,有的提前两三天预习,有的提前一天甚至一小时预习。有的形象思维发达,而有的逻辑思维发达。这就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建议,做到因才施教。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把学习转化为内在的一种需要。

八、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多鼓励少批评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偶然养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形成。教师要充分理解教育的长期性和成果滞后性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不要求全责备,而应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关爱。大量事实证明,学生们得到老师的关爱后,常常在学习、生活方面产生更大的干劲,老师的要求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形成他们的觉悟和决心。

对于学生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应该给予表扬, 肯定他们的努力,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引发争相进步的集体氛围。遇到有错误的学生应及时纠正,采用说服教育,尽量不批评,毕竟“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但对于产生了恶劣影响的行为要批评教育,以帮助他们改正。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克服不是孤立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悉心的指导、不倦的教诲,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和决心,克服不良习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就一般人来说,这种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而这种条件是相差甚远的。完整的个性正是在良好的习惯养成中形成的,语文教学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教学生读懂多少篇课文,而是要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个语文教师最要紧和最可贵的是善于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习惯家长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上课好习惯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