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拓展略谈

2018-03-06广宁县古水镇中心小学梁海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课外鲁迅文本

广宁县古水镇中心小学 梁海英

一、阅读拓展要点

1.立足于文本

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所以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2.立足于教学目标

拓展最主要的原则,是要顾及教学目的就时空限制的适当的延伸,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相对于那种墨守成规、孤立处理教材的形式,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构建“向生活学习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3.立足于课堂实际

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进行拓展教学时一定要领会文本内涵,选准拓展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安排、取舍拓展材料。结合学生实际,拓展的资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将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拓展方法

1.以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为阅读拓展点

即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在文本教学前,可结合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前置性的阅读,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能够减少学生查阅、搜寻素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针对性。在课前适当的时间内安排学生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

以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为例:这一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即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学习本组课文后,我向学生推荐表现手法相同的作品,让学生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运用,继续感受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起到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

3.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

对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遥远的课文,可设法将其背景文章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慈母情深》拓展母亲工作地方的环境描写,让学生鼻子一酸。“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学生体会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生有想哭的感觉,心疼母亲……这时出示梁晓声小说《母亲》原文中真实地再现了母亲当时的工作环境的片断:“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破败。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毛茸茸的褐色。”(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原作中片断的适度拓展,不单是对母亲工作场景的具体呈现,也是为学生深入理解慈母情深提供思考的背景。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4.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

对选自名家名作的课文,如《猴王出世》《草船借箭》,学后趁热打铁,荐读原著《西游记》《三国演义》。例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探究王熙凤这个鲜活丰富的人物形象,读整本的《红楼梦》去找证据:“旺儿在尤二姐面前就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嘴上好,下头使绊子” “毒设相思局”治死那“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贾瑞(第十一、十二回),“弄权铁槛寺”收受老尼的银子却弄得金哥一对有情人自缢投河(第十五、十六回)……等事件中可见一斑。用同样的方法去解读曹雪芹笔下的宝玉、黛玉、宝钗等鲜活人物形象。这样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名著里遨游,品味红学,提升文学素养。

5.以课文作者为阅读拓展点

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在学习了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事迹及感受对鲁迅的怀念之后,我向学生介绍鲁迅的一些作品:《鲁迅全集》《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让学生走近鲁迅,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品质。

6.以文本空白处为阅读拓展点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的老师有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样的“微笑”,“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这些细节,我想学生是很难体会出其中的真意。如果老师利用下面的诗歌让学生去读∶每次点燃火柴微微光芒 /看到希望看到梦想 /她说你要勇敢你要坚强 /不要害怕不要慌张 /让你从此不必再流浪 /妈妈牵着你的手回家/ 睡在温暖花开的天堂。学生一定慢慢回味出其中的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天堂的渴望,而这样的“微笑”“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这些细节更会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7.以学生认识不到处为阅读拓展点

文本所提及的内容,有些与学生有着巨大的时空差距。教学时,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是“浅尝”时,教师要及时补充相关的材料。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个“思乡”到底是中国还是德国呢?推荐阅读季羡林的《留德十年》《德国印象》《季羡林文集》,学生课下继续了解季羡林,了解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这样,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课本,实现了由课内到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立足课堂,放眼课外,以课堂为核心进行适宜的拓展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课外鲁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满课外班
鲁迅,好可爱一爹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鲁迅《自嘲》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