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2018-03-06四川省简阳市石桥镇石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卿一兵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
关键词:瓶颈新课程农村

四川省简阳市石桥镇石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卿一兵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一)办学条件失衡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地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投资,大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上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但学校却没有与之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投入到教学设备的资金非常有限,从而影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时值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在没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生生均运动场馆和教室功能用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师的办公更多的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内开展,在没有齐备的电脑室和语音室及其他多功能教室的情况下,教学得不到新信息,教育资源得不到更新,这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严重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政策。

(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而部分代课教师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优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更多的是依赖原有的教学经验。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阻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重负前行

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年度考核、评职晋级等,有甚者更是将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评判老师优劣的唯一标准。这些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开展。

(四)留守儿童增加,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家长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付给他人照看。父母外出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的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的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突破发展瓶颈,确保发展的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和重视教育投入;教师和家庭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想素质,为农村中小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有效投入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继续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二)加强师资投入,建立稳定的教室供给渠道

一是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三是以教师流动和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均衡城乡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对口帮扶。

(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一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二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争取尽快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三在新招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考虑让一部分教师转岗培训,拨专款用于农村小学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师的脱产进修,从而满足农村小学教育需求,使学校教学设备能有效利用。

(四)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

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五)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得到改善则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瓶颈新课程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