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自媒体时代教师口语的新形态

2018-03-06张业萍张良田

武陵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言课堂教师

张业萍 ,张良田

(1.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常德 415000;2.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网络的盛行与普及,已经点滴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乃至日常生活,教育也不例外。近几年,随着慕课、微课、网课等新兴课堂形式的应运而生,凭借自媒体交流平台建设起来的课程走进大众的视野。教师不走进教室而是走进镜头,教学环境不受时空维度限制;课堂里可以没有学生,师生实体性消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获得极大提升。网络自媒体对教育的渗入,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学形式甚至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的职业用语。它以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借鉴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成果,研究教师口语的运用规律和特点。传统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特点,以往我们多从语言学和教育学角度双向挖掘。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教师为了适应新的变化,“需要更加出色的口语传播能力,以胜任镜头前教学的需要”[1]。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教室转向镜头,使“媒体课堂”实现空间位移,同时带来了教学语言上的变化。首先是语境变化。语境,简而言之就是指人在言语活动中所处的环境。言语环境变化多端,交流对象、时间、空间、情景、话语前提等因素无一不影响着言语环境的发展变化。人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语境,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才能实现语言表达的实际效果。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须在同一时段同一场所,面对面进行教学;“媒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以不在同一时空,教师面对镜头授课。交流场合的不同,交际对象的改变等因素导致语境的变化。其次是传播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的知识信息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口耳相传,有时候辅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是一种人际传播的方式。“媒体课堂”不再局限于人际传播,它与广播电视一样,借助媒体面向更为广阔的大众,因而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从这个角度讲,网络自媒体下的教学与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工作有共通之处,它们都是镜头语境下的大众传播。所以,网络自媒体下的教师语言应遵循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规律,掌握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技巧,提升教师口语传播的效果。

在自媒体时代,传统的“灌输式”线性教学理念已经被抛弃,师生间的关系也突破了传统的“传者”和“受者”的关系,学生不再被动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借助各种渠道,如手机智能终端等获取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有效信息,而且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主讲教师和课程。也就是说,在自媒体时代选择听哪门课程、听谁讲这门课程完全是学生说了算。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主讲教师的人品修为、学术涵养、口语表达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选择该课程。在拥有同样深厚学术功底的前提下,学生对口语表达更为上乘、具有口才魅力的主讲教师更加青睐。因而,教师口语表达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认知、选择网络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依托语言学、教育学、传播学的理论,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心态的转变,重新审视网络自媒体时代的教师语言,我们发现其呈现出新的样态和特征。

一、强调传媒用语式的规范性

站在镜头前的教师,既要承载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功能,也应该肩负大众传播者的责任。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语言必须符合规范化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其核心是“为人师表”,口语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解答疑难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现身说法的实际演示,因而教师口语应该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另外,在网络自媒体平台上的教学,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的言语行为,其目的在于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语言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同时,网络自媒体与广播电视一样,担负着大众媒体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全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示范和表率作用[2]。因而网络自媒体下的教师口语,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师口语,其规范性的要求更高。

这种强调传媒式的规范化语言,首先要符合我们本民族标准语的要求,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具体来说,教师在媒体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语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悦耳;用语规范、精炼,不重复、无冗余,不说方言土语,不说不文明的语言,避免滥用生造词语和不规范网络用语;遣词造句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语义逻辑正确,不用错句病句,不随意省略句子成分。

其次要使用有准备的口头语言。我们看到出现在《百家讲坛》上的名流名家,在电视镜头前纵横捭阖、口若悬河,其高超的口才无不令观众倾倒和折服。殊不知《百家讲坛》对主讲嘉宾的文稿要求极高。在录像之前,需提供全文稿,也就是所有录像内容都要在文稿上呈现。因为主讲独自面对镜头完成几十分钟的讲授,没有其他人配合、解围,也没有对象相互讨论、激发,如果事先不准备文稿,往往在现场就会卡壳、混乱,甚至无法进行[3]。同样的道理,在网络自媒体中的教师语言,也应该是对表达内容的自我充实、自我梳理过程之后的呈现,是有准备的口头语言。教师使用的口头语言,区别于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书面语言,具有简洁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但是它又不同于随意性强的日常会话,它需要经过加工,同时具备大众传媒的性质:广泛性和可推广性。《百家讲坛》中“品三国”的主讲易中天,选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用通俗化的语言讲出来,既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同时还用幽默灵活的语言风格吸引了万千观众。

二、讲求语言表演式的艺术性

“自媒体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自主性。”[4]在自媒体背景下,大众能够按照个体的需要选择信息,这就导致自媒体课堂中的教师与镜头外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改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念,作为自媒体的掌控者,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任课教师。那么,主讲教师及所讲课程如何顺利地被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无疑,主讲教师的语言魅力能够大大增加被选的可能性。怎样利用自媒体中的语言表达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长久保持学生倾听的注意力,成为网络自媒体课堂的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课堂的教师语言肩负传递信息、讲授知识、解释道理的任务,这是教师语言本体工具性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情感、表达个人思想,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使学生得到智力的启发、思维的拓展、心灵的洗礼和人格的塑造。这是教师语言人文性的凸显。现在,为了在众多的媒体中突围,并在纷繁的网络教学资源中脱颖而出,赢得学生的点击,网络自媒体时代的教师语言在原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还应该在艺术性上有所开掘。

如何实现自媒体下教师语言的艺术追求?第一,向播音主持工作者借力。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大多拥有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一段普通的播讲稿,一篇铅字的文学作品,在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口中,能瞬间以饱满悦耳的音色、流畅自然的语流、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出来。这种技术的获得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打磨。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增强阅读个体的语感,才能对语言文字内部言语进行深度挖掘;拓宽视野,深入生活,勤于感悟和思考,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才能通过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内化语言表达的内容;学习用气发声的原理,谙熟吐字归音的方法,掌握重音、停顿、节奏、语调等语言表现技巧,才能艺术地处理要教授的学科内容。第二,向“讲坛式”的教学借鉴。《百家讲坛》的主讲如于丹、易中天、蒙曼等,都特别擅长描述,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情景,活化人物,为观众呈现“说风闻声,言雨见形,谈花花现,指人人在”的真实感和画面感。其次,他们都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夸张、贴切的借代、一气呵成的排比等,多种言语艺术形式的渗入,就像菜肴的调味剂,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层次,扩大了观众的联想空间,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效果。还有,他们吸收评书中悬念设置和情节铺展的技巧,善于讲故事,善于抓住听众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态,从而使观众长久停留在节目中。

三、注重现场直播式的镜头感

所谓镜头感,它实质上是传播学中的专业术语,指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摄像机镜头的状态。具体来说,主持人面对摄像机器说话,需要通过心理暗示,把“静”的镜头想象成“活”的人,主持人通过虚拟中对“摄像机人”的交流与主持工作状态的相融,从而准确传达根据主持内容所要求的心理感受和身体语言等内在意蕴的整体状态。网络自媒体中的教师角色,与荧幕中的主持人有相似之处,同样是面对镜头,与虚拟的对象交流互动,因而需要掌握一定的传播学知识与技巧,以适应网络自媒体大众传播的需求。

那么,如何获得镜头感?首先,要有对象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对象感是指播音主持工作者在设想和感觉受众的存在和反应的前提下,通过对受众的心理、情绪、愿望、要求等的主动感知,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传达稿件与节目的精神实质。对于自媒体中的教师而言,这种对象感的把握需要教师分析和估量其教学对象——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习素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与学生利益密切的关联点;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或情绪为导向来调整教学节奏;遵循学生作为年轻人的活跃、向上、求新的心理特点,在语言上,教师多选用年轻人喜欢或常用的口头语,以轻松活泼的风格呈现,表达方式随着不同表达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等。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对象感,才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有形”的距离消除,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对象感不单单是设想对象的一般情况和个性要求,还应该解决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镜头内外的师生双方,现在已经变成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关系。受众群体是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任何一个传播媒介都是以受众为传播对象并以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为目的。离开了受众,传播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充分考量学生作为传播受众的需要,不论是精神上的需要还是物质内容上的需要,都以尊重学生为基础。遵循传播的规律,受众需要的是一种平等的沟通。那么,教师对于镜头外的广大学生,不能是居高临下,也不能迎合媚俗,而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礼貌谦逊,与学生坦诚相待,平等交流。教师只有清醒地认知这种正确关系,才能突破镜头带来的隔阂,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增加自己语言的可接受性和可信性,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其次,镜头感的获得需要借用表演艺术。网络自媒体平台上的教学与播音主持工作有相通之处,都是一种假定条件下的工作,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教师,都要面对镜头说话,而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神态表情却必须是假定面对观众说话。“任何假定条件下的创作都离不开表演艺术,或者说要不同程度地借用表演。”[5]适度的表演对提升教师在镜头中的表现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朗诵、演讲、相声、评书、话剧等多种口语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是教师学习表演以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如《百家讲坛》中的主讲人纪连海,就是一位善于借鉴演讲、评书、相声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学者。无论是说到多尔衮的痛心疾首还是讲到袁崇焕的泪流满面,纪连海都以激情演讲的方式感染着观众。在讲圆明园的时候,他用评书贯口、相声抖包袱的技巧,提升教学语言的冲击力[6]。

吸收学习镜头里体态语表现的新形式,是教师提升外在表演水平的重要手段。体态语,是指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人体动作,诸如目光、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它与有声语言配合着使用,一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人所表达的思想大多通过体态语完成,并且体态语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器官,所以在人际交流中必须重视自身的体态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比有声语言要多得多。”体态语的有形性、直接性、可视性,对于口才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特殊价值。

体态语直接构成主体的体态形象。有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在7—20秒内就判断了对别人体态形象的好恶程度,而且这样形成的第一印象极难改变[7]。在短时间内赢得学生的好感,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学习主体的点击率。这样的要求显然要高于传统课堂。未经开口,教师的形象便呈现于镜头中,最先判断一个人就是从外在的“相”去揣测。因此,为留给初次见面的学生良好印象,进而获取学生的继续关注,教师的外在形象不可忽视。自媒体课堂里教师外观造型的设计,相较于现实生活应更注重美感,更适合镜头的表现。教师运用一定的体态语来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强调教学重点、改善学生的信息接收条件。从传统课堂到自媒体环境,学生的角色特性发生巨大变化,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自主学习的灵活性等主体特征得到极大彰显。由于他们对信息可视听性的要求更高,相比于传统课堂的体态语,镜头中的教师在表情动作的运用上需更具表演性,才能形成一定的视觉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镜头里教师眼神的运用尤为重要。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注视镜头。因为教师在虚拟的课堂没有学生,需要假定交流对象在镜头外正聚焦于自己。与镜头进行目光接触,正是与学生对视。这既是一种尊重,又能帮助维持一种联系,使交流在频频的目光交接中持续不断。在传统教学环境里,教师不时用眼光与不同角度的学生进行沟通,而在镜头中,教师总是发散目光四周环顾,就会使眼神游离不定。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视线,将虚实结合的运用策略变为多与镜头形成定点交接,做到“心中有人”而“目中有人”。

[1]王梅,刘冲.慕课时代教学口语研究的传播学前景[J].传媒教育,2016(26):112-113.

[2]周妍.试论播音员有声语言的艺术修养 [J].艺术百家,2011(S2):343-344.

[3]王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百家讲坛》的“道”与“术”[J]青年记者,2017(9):24-25.

[4]曹志红.试论自媒体对教育改革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64-65.

[5]赵欣.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31-33.

[6]张小宁.浅析电视讲座的语言魅力 [J].才智,2012(16):183-184.

[7]孙海燕,刘伯奎.口才训练十五讲[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1-192.

猜你喜欢

语言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语言是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