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绿色街区设计探讨

2018-03-06黎家裕

建材与装饰 2018年6期
关键词:海珠绿地用地

黎家裕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1 引言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类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学术界逐步形成了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绿色生态城市规划研究体系,意图解决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然而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态城市规划研究体系纷繁复杂,致使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过于宏观,不具备较强的可实施性。因此,笔者决定以绿色街区设计为对象,展开街区层面的中观生态城市设计研究,这样不仅有助于继续延续生态城市理念,还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生态城市理论的深入研究,为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2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下的绿色街区设计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随着大力发展绿色城市的时代到来,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始终在不断地拓展,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技术支持不断增强,为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带来了最佳的机遇。绿色街区设计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综合建筑规划、生物环境等多学科,体现出生态、绿色、文明理念的街区城市设计。深入研究绿色街区设计不仅能够积极完善生态城市设计体系,还可以在宏观城市设计和微观建筑设计层面之间架设一座生态的桥梁,进而实现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广州海珠生态城绿色街区设计探讨

海珠生态城现状介绍:

海珠生态城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海珠区的东侧,由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琶洲地区和万亩果园湿地三部分共同组成,总面积63km2。海珠生态城四面为珠江前后航道所围绕,内部水系阡陌纵横,拥有广州第二大的人工湖海珠湖,江、河、湖岸线绵延277km,水面率达到20%。对外交通非常方便,现已建成3条高快速路与广州市各区及广东省主要城市联系,已建成使用4条地铁与城际轨道线路。从古至今,海珠区范围内拥有多处历史遗迹,集明、清、近代文化于一身,有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和众多历史建筑,尤以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黄埔古村历史建筑群为代表。城市建设用地2776.36ha,占总用地43.52%,水域及其他用地3602.94ha,占总用地56.48%。海珠生态城现状总人口共70.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28.9万人,流动人口约41.5万,人口构成以本地居民和外来打工者为主。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用地匮乏,仅分别占总用地的7.49%与1.76%,主要包括行政机构、大学用地、水厂、污水处理厂、地铁车辆段、变电站等,日常公共配套较少。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下,广州提出将“海珠生态城”构筑成以花城、水城、绿城为特点的岭南特色生态城市。

4 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4.1 结合气候条件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气候条件是生态环境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对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街道布局等多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于海珠生态城的气候条件,其绿色街区设计策略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以有效提高街区综合环境舒适度为出发点,针对海珠生态城的实际气候条件,按照建筑设计规划的相关原则,通过街区布局与空间形态的设计形成具体的街区环境规划方案。

图1 广州海珠生态城规划图

(2)以街区的风、热、声环境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模拟软件对前面的街区环境规划方案进行测评。根据综合环境舒适度的高低对街区布局与空间形态进行调整,有效控制街区建筑的高度与形态等特征。

(3)制定绿色街区设计导则,实现由规划设计到开发建设再到运营管理的调控,通过对实际建成街区进行环境实时监控,对街区环境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形成数据库,从而对绿色街区规划设计形成良性反馈机制。

4.2 结合土地条件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土地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物质载体,土地的利用方式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针对当前广州市建设的高密度、高强度趋势,街区尺度的土地利用研究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部分。因此,结合海珠生态城的土地条件,其绿色街区设计策略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海珠生态城当前的用地情况,进行土地兼容性与适宜性评价,以此划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对那些兼容性较强的土地进行合理优化利用,尽可能地保留绿地与水体等的生态空间,注重对街区范围内非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与研究,有效利用非建设用地形成绿色生态源,比如,利用街区公园和绿地的形式对街区细节部位进行科学规划,进而避免形成街区灰色地带,在改善街区环境的同时努力为街区带来生机与活力。

(2)对于用地条件良好的区域,适合选取相对集中的布局,适当提高建筑密度与高度,根据环境舒适度来确定街区的开发容量,同时注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来满足市民的生活居住需求。

(3)确定街区绿地比率时,应尽可能提高街区绿地率,而尽可能降低街区地面硬化率。在高度开发地区和绿地水体之间合理规划缓冲区,增强街区的排水管理,形成相对稳定的街区安全生态格局,为街区的抗灾防灾减灾提供绿色屏障与载体。

4.3 结合绿地植被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绿地系统是绿色街区设计中的核心生态源,随着生态学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城市环境保护也开始逐步重视城市自身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连接,通过绿道、绿廊等建立绿地系统与外围生态系统的密切联系。因而,基于海珠生态城的绿地植被分布情况,其绿色街区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首先要明确绿地植被的保护范围,进而科学划定街区路网,保留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绿地植被,以形成适当规模的街区单元。尽可能使新规划的绿地系统与原有绿地系统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并通过绿道或绿廊等与外部生态系统相联系,以形成层级分明的绿地生态网络。

(2)研究确定绿地系统的结构与规模,确定适当大小的街区绿地单元以及绿地率,对公园、绿地位置和绿地的形状进行整合规划,形成与绿道系统之间的直接联系,并根据保留绿地规模来进一步明确绿道宽度与生成路径,从而明确其生态功能。

(3)注重自然植被的完整性,给市民划定明确且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的干扰程度,以保护自然物种的丰富性。在选择植被方面,应尽量选择符合街区土壤条件的植被种类,体现物种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4)通过自然植被与建筑布局的有机结合,尽量降低地面硬化率,同时尽量提高绿地率与绿化种植范围,为街区的生态安全提供基础的自然基底。

4.4 结合水体条件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至于街区水体的开发,可以分为对既有水体的改造利用以及新规划水体的生态研究。①对既有水体的改造利用,首先应该明确街区既有水体的性质,对于那些生态敏感性强的保护性既有水体,应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并可以设置一定的栅栏或缓冲性绿地来进一步隔离保护。对于那些非保护性水体,可以适当建设一些亲水设施与休闲场地,适当增加街区景观,但仍需注意人为影响。②对于新规划的水体,应积极明确规划的意义,并研究其对街区乃至周围环境的生态影响,并制定科学的管控措施,通常情况下,新规划水体应有固定水源和固定流向,形成活水尚可。

5 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很宽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选取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建立绿色街区设计与生态环境要素的联系,着重提出相对应的绿色街区设计策略,这为我国其他城市绿色街区设计以及生态城市建设提供较为丰富的理论支持。

[1]臧鑫宇,王峤,陈天.生态城绿色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构建[J].城市规划,2017,41(10):68~75.

[2]孙朋涛.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绿色交通系统规划——以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专项规划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41~42.

[3]俞孔坚.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实践[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31~32.

[4]解 爽.绿色街区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16(14):78.

[5]陈娴畅.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98.

猜你喜欢

海珠绿地用地
Spatial and spectral filtering of tapered lasers by using tapered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grating
海珠湿地
丁力 广州亟需海珠创新湾去激活城央发展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