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学习的实质剖析*

2018-03-06莫永华吴淑青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模式课堂

莫永华,吴淑青

(广西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一、引言

翻转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备受广大教师和学习者的推崇和青睐,它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为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缺课的难题而尝试的教改试验[1]:知识传递通过教学视频和辅导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知识内化则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这样翻转课堂重新建构教与学的流程,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流程结构。2010年可汗学院的兴起克服了实施翻转的重要障碍,降低一线教师进入翻转课堂的门槛,将翻转课堂的影响力扩展至全球范围[2]。我国广大教师也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实践,如重庆聚奎中学的“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的翻转课堂基本模式,被视为我国翻转课堂实践本土化的重要开端。

最初的翻转课堂改变了老师传授内容的方式,但它只是局限于如何高效传授内容的一种策略[1]。这实际上是对流水线式教学模式的改善,仍没有解决按年龄分班、学习进度统一化的问题,还是无法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3]。

新近翻转课堂的两位先驱提出了翻转学习,他们认为翻转学习是翻转课堂变革的深入和延续。那么从翻转课堂到翻转学习,其实质到底是什么?翻转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实现翻转学习的一种形式,翻转课堂中并不一定会发生翻转学习[4],这类同于奥苏泊尔当年提出“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以反驳“讲解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5]。本文拟结合表征体系四边形在教学模式与流程层面,就教学结构要素和教学过程等几方面探讨和剖析翻转学习的实质。

二、从班级授课制到混合学习

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它先后历经农业时代的手工作坊式教学,工业时代的班级授课制和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更完整准确分析翻转学习的实质,在此扼要回顾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以来教育的变革。

1.班级授课制:五段教学法及其改进

工业革命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按年龄分年级、以教室为基本活动场所,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工业革命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与班级授课制相匹配的经典教学模式。

(1)五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学派认为学习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同化的过程,教育理论的研究,必须为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的指南[6]。他们着重强调课中环节,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有计划和有步骤地进行,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预备、提示、联想(比较和抽象)、总括和应用五个阶段。五段教学法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从学生的已有观念出发、详细分析教学的各个阶段,还使杂乱无章、混淆未别的教学过程走上有章可循的轨道[7]。但随着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的滞劣性,如过于机械化和形式化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

(2)五段教学法的改进

五段教学法只关注教学“教什么”和“如何教”等,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的应用,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迫死记硬背。传统教学的弊端越加明显,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响应并投身到对课程改革 (简称课改)的探索中,在近十轮课改期间涌现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有效教育(MS—EEPO)和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它们以课堂为主阵地,仅在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做文章,不够注重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其中,山东杜郎口中学在绝境中借鉴泰兴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大胆引导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创造出被大多数中国学校认可和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教学过程包括 “预习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四个环节[8]。导学案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合理平衡“教”与“学”的关系,凸出“学”的主导地位,这与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只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价值定位不够明确,“导学”的功能易变为“强化”的功能等。

2.混合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快教育理念的更迭,学习空间从物理空间向蕴含虚拟学习的混合学习空间转变,促进了从延续性创新到颠覆性创新的转变。“互联网+”下的教育信息化新格局,将为教学改革创新创造有利环境,促进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实现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近年来MOOC和微课的蓬勃发展,引起人们对混合学习的广泛关注和探讨。翻转课堂就是混合学习的形式之一,自从在美国教育界引起轰动后,也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主题。我国的翻转课堂正逐渐走向实践应用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如火如荼研讨尝试。聚奎中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板电脑设备,借鉴美国翻转课堂的模式,结合本校具体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实际的翻转模式。国内走在翻转教学探索前沿的典型代表还有昌乐一中、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和温州第二中学等,其中如山东潍坊的昌乐一中就如何吸收翻转课堂的长处优化教学模式开出来一张中西合璧的“药方”,提出翻转课堂的“二段四步十环节”。

三、翻转学习的教学结构要素和流程分析

戴维·梅瑞尔(Devid Merrill)说,尽管今天的学习环境跟几十年前不尽相同,但学习者的学习机制没有改变,不能天真地认为学生会随学习场景的巨大变化而变化[9]。较其他教学模式而言,翻转学习为何能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呢?秦炜炜认为翻转学习在形式上是对传统教学的调整和逆转,本质上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范式的转变[10]。本文在表征体系四边形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如图1),借此进一步阐释翻转学习的教学结构要素和流程。

表征体系四边形:由能指、所指、生产者和观看者四个要素构成,中间通过两条斜线作为轴线连接起来,一条斜线连接能指和所指为表征轴,另外一条斜线连接生产者和观看者为交流轴[11]。在翻转学习中,就表征体系四边形的构成要素而言,能指可看作是微课、多媒体课件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等教学媒体,所指可看作是要学习的内容知识点,生产者是教师,观看者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指和所指即学媒关系,生产者和观看者即师生关系。图1在四边形的中心增加时间维度,可明显看出翻转学习的教学时间序列,即动态的教学流程。

图1 表征体系四边形下教学结构要素、关系、流程分析

1.结构要素

从上图的表征体系四边形来看,翻转学习的静态教学结构要素与何克抗先生提出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如图2)具有一致性,都囊括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大要素。然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却未上升到符号学层面,尽管它在静态理论意义上完全没问题,但它是个机械的动态过程,所以在直接教学中并未得到推广。从翻转学习要素间的关系看,教师依据和参照教材(知识点)设计和制作出教学媒体(微课、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任务单等),为生产关系;学生利用微课等顺利完成知识的学习,为认知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释疑解惑,为交流关系;教材和教学媒体之间为表征关系。

图2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

2.关系分析

翻转学习是在微课、云平台及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帮助下高效完成教与学的模式,其教学过程最核心的两大关系还是师生关系和学媒关系。

(1)师生关系

教育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师与生的交往活动,他们作为教与学的两大主体,有不同的欲望和诉求。因此需要对师生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定位,否则教育理论就会缺乏坚实的根基,教育实践也无法正当展开。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涵盖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强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12]。但真正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是史密斯-拉甘扩展教学事件。他们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扩展了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将教学事件分为四个阶段共十五个教学事件(如表1)。史密斯和拉甘认为教学事件可分为导入、展开、结束和评估四个阶段。十五个教学事件既可以由学习者自己生成(生成性策略),也可以由教学提供(呈现性策略),分别对应发现法学习和接受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依据学习者特征、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而定[13]。扩展事件肯定了教的重要性,同时也将学习者复杂的心理过程考虑进去,认为教学应当学教并重,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学习,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扩展教学事件谈到了师和生都可影响教学过程,但却缺乏对师生、生生之间的动态关系的进一步论述。

表1 史密斯-拉甘扩展教学事件

乔纳森和亚伦的翻转学习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融为一体带来积极友好的师生相处模式。教师的教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课前的自主学习就可完成以往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如转变教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教师的权威和深入了解学生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翻转学习中的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归还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自由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此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频繁和深入,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概言之,翻转学习中的师生相处更融洽,在相互理解与彼此尊重中实现共同成长。翻转学习让静态性的“师教生学观”转变为动态性的“共生互学观”。

(2) 学媒关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媒争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学习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演变为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且深刻影响人们对媒体和技术的看法。自从桑代克提出图片可以极大辅助教学的说法后[14],有关媒体对学习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特别是新的教学媒体被引入教学时最能吸引人们的兴趣。在直接教学中,无论是早期的粉笔加黑板,还是幻灯、投影等多媒体,都是对传统课堂的增强和延伸。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翻转学习,随处可见的教学资源和网络的便捷性,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翻转学习既包含有传统的物理学习空间,也有虚拟的网络学习空间,混合式的学习空间在强化一般学习空间的同时,还蕴含了数据支持、非线性、智慧性、碎片性等新的特性[15]。

3.动态性:教学流程

翻转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如图2),各个环节在不同的学习场景完成教学活动。课前,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碎片化呈现,由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课中,进行群体知识共建的合作学习,及时更新和替换不良知识,探索对不成熟认知的加工发展、去芜存菁的机制。课后,通过教学平台可以提交作业,也可以与老师及同伴继续探讨,是答疑解惑的途径之一。其中课前和课后在虚拟网络空间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实现,课中在教室实体场所以人际交互的方式开展。人机交互可让知识传递过程无限重复,潜藏的意义在于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努力学习。同时,充足的人际交互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驱使学习更深入。在翻转学习的课前,学生已经夯实基础知识,课后环节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华南师大的胡小勇教授等人建议我国中小学开展翻转课堂要 “弱化”甚至消灭课后环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优化教学过程[16]。

四、翻转学习的基本要素

教学活动本身作为外部条件不会导致学习的发生,真正的学习发生于学习者进行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教育是课程内容、学习兴趣和师生关系的交集[1]。但当前教育体系过分强调内容,不重视学习兴趣和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内容、学习兴趣、师生关系三分天下,在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中学习感兴趣的内容。翻转学习则是这三个要素到达交汇点的结果。

1.乔纳森和亚伦提出的翻转学习三大基本要素

(1) 内容

内容是学习的核心。教学采用的策略应该主要由教学内容的类型而不是学习方式或教学形式决定的。通常来说,难度较低的内容适合自主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适合群体学习,后者会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更充分的支持。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中,传统课堂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记忆和理解这些难度较小的环节上,却让学生在课外自己解决分析、评估和创造等难度较大的环节[17]。翻转学习倒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把课堂主要时间用于难度较大的环节。假设学习受阻,再利用微课回顾相应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得到所需信息后再回到顶部继续学习。翻转学习知识传递过程有很高的可重复性,这是传统课堂没有的优势之一。

(2)兴趣

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动机不但影响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还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Zaid Ali Alsagoff教授认为实施翻转学习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如何制作视频,如何进行有效的“线上”活动,而是如何营造鼓舞人心、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氛围[18]。翻转学习采用项目式学习和问答式学习作为直接教学的一种补充,鼓励学生相互扶持保持学习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机翻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生关系

教学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师生之间的沟通。从早期的私塾到现今的教育,强调教师权威的教学模式依旧根深蒂固。翻转学习则主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最大限度利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19]。翻转学习的教师走到学生身旁,是学习困难的帮扶者,也是学生良好情绪的培育者。

2.以表征体系四边形审视翻转学习的三大要素

基于乔纳森和亚伦提出的三大要素,本文将结合表征体系四边形(图2)深入透彻分析翻转学习的基本要素。不难发现,内容回归到表征体系四边形中实际上就是学媒关系,即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表征关系,根据内容的不同特性选择恰当的载体在合适的时机应用于教学中。师生关系对应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轴,翻转学习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高效的课堂交互来促使学习更容易发生。兴趣主要体现在动态的教学流程中,翻转后的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兴趣是翻转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总而言之,这三个要素交织汇聚在一起的目的在于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氛围,保证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五、结语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到混合学习进行了历史回顾,包括这个过程中教育的其他一些变式,指出混合学习将是大势所趋。其次,结合表征体系四边形梳理翻转学习的教学结构要素及两对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乔纳森和亚伦提出的翻转学习三个基本要素,进一步认清了翻转学习的实质。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这将更加有利于广大一线教师自觉开展翻转学习的实践探索。

[1]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09-10.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3]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83-86.

[4]胡立如,张宝辉.翻转课堂与翻转学习:剖析“翻转”的有效性[J].远程教育杂志,2016,(07):52-58.

[5]奥苏泊尔的学习类别[DB/OL].http://www.jianshu.com/p/9fb917272833

[6]蒋晓.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评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4,(02):70-77.

[7]李良方.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在中国:引入、传播与启示[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2,(03):34-37.

[8]林允修.“导学案”引领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66-68.

[9]本刊编辑部.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反思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6,(01):4-17.

[10]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84-90.

[11]莫永华,何良泉.从一见钟情到心有灵犀:可视化分层语法框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02-106.

[12]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02):3-9.

[13]彭丽,王熠,莫永华.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及其新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8,(30):18-20.

[14]闫志明.学习与媒体关系大辩论:不同范式下的对话[J].电化教育研究,2009,(03):34-38.

[15]吴南中.混合学习空间:内涵、效用表征与形成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7,(01):21-27.

[16]胡小勇,冯智慧.理解翻转课堂从十个问题说起[J].教育信息技术,2015,(11):3-6.

[17]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4):4-6.

[18]Zaid Ali Alsagoff.From flipped to gamified classroom [EB/OL].[2012-09-04].http://zaidlearn.blogspot.com/2012/09/from-flipped-to-gamified-classroom.html.

[19]雷晓云,李世平.论翻转学习环境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导刊,2016,10:5-8.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