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斗在“南海一号”

2018-03-06杜鹏辉郝艳军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探井安全帽合影

○ 图:杜鹏辉 文:郝艳军

2017年11月25日,大风以每秒20.4米的速度,横扫海上“不夜城”,林立的钻杆嘎吱作响。

宋卫民敏捷地攀爬到距海面43.5米的狭小平台上,身上红色工装猎猎如旗。只见他手舞一根棕绳,忽而一甩,忽而一拉,一根根9.5米长的钻具,便被他“收服”至二层平台指梁。他是“南海一号”钻井平台的井架工。

“南海一号”是我国为开发南海引进的第一座钻井平台,1975年由我国在新加坡定制,1976年建成并拖航回国。1977年,这条钻井船第一次出征便出手不凡,顺利打出了南海第一口深探井——莺1井,开创了我国在南海钻深探井的先河。

南征北战40年来,“南海一号”已为我国贡献了约400口井,累计进尺80多万米,相当于钻透了100座珠穆朗玛峰。

“南海一号”毫无疑问是我国开发南海的一个英雄。然而今天,“南海一号”已垂垂老矣,还在沿用老旧的刹把。日益落伍的它被淘汰到了渤海,只能在浅水中回味昔日的荣光。船上现在这些已不知是第几代的石油工人,大半也不再年轻,但他们“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未改,甚至多了几许讲述感。

队长祝关平,从妻子身怀六甲时便出海,回家时孩子已“过百天”,如今长大的孩子还不肯放弃“认生”。司钻祝孟强,曾与16级台风、20多米大浪狭路相逢。九死一生后他还是让儿子也成了钻工。钻工侯涛,25岁就“腰使不上劲儿”。“2小时内,将130斤的卡瓦提拉100多个来回”式的重体力劳动,让他拿筷子都哆嗦。实习机械师田振,一年和女友只能见六面,今年还因为太忙错过了三次。司钻李军义在随身的那顶安全帽里面,放着一张他和妻女的合影。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肩负不同的职责,但这群海上石油人和老骥伏枥的“南海一号”一起,依然在路上……

图2. 机械、繁重、重复的重体力工作使钻工的手臂关节僵硬,双腿酸疼发抖。即便92年出生的钻工杨永阔(右一)工作的时候也都会佩带护膝护腰。

图3. 夏天,井场气温超过40摄氏度。唯一能替钻工王坤遮些阳光只有头上的那顶安全帽。

图4. 司钻李军义在随身的那顶安全帽里面,放着一张他和妻女的合影。

猜你喜欢

探井安全帽合影
小小安全帽,生命保护伞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深水探井井筒完整性失效风险评估
基于RTree与矩形碰撞检测的探井文字标注避让
《与顾明远并坐合影》
爆笑四格
合影
要不要和明星合影
危险
我国首口超深水探井测试成功
我国首口超深水探井测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