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18-03-05王显虎
王显虎
摘 要:在新课标深度落实、新课改深入推行的教育大趋势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话题,学科核心素养分门别类,得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开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则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它具有明显的专项性、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关系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也关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形式,在多元化的教学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深化概念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抽象性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它表现在数学概念、推理、运算、建模等各个方面,数学概念的抽象性非常强,也同已学知识、未学知识有很强的交互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已学知识的整合,并借助于有关的数学运算和推理甚至建模,去深化概念教学,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包括立体几何初步、解析几何初步,那么何为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呢?教师可以首先在目录上和“本册导引”上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数学抽象的了解,如“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属于立体几何;而“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则属于解析几何。具体而言,教师可引用大量的社会生活案例、实际问题、实物等,对不同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融具象于抽象之中,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二、分析解题思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是数学教学的“金线”,引导着学生由未知推向已知,或由已知导向未知的逻辑推理过程。正确的解题思路能使学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达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发散性解决问题的成效,体现着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解题思路的分析是多元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当因势利导,或指导学生结合概念、试题、方法进行合理的推理,群策群力地将问题推向明晰,或给以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推理的时间,学生集思广益,往往又能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做出各不相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如此,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既得到了来自教师的系统引导和规范,也得到了自身的灵活发散,将日渐成熟。
三、重视生活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素养
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将接触许多较高层次的内容,也将接触许多社会应用类的问题,教师应当参与生活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例如,在生活中有很多统计类的问题,那么,教师在开展“统计”的教学时,可以应用生活中的案例,如高中生近视状况及近视程度统计,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统计对象和统计数据进行建模,并以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解决此类统计问题,获得社会认知。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素养
直观想象的教学适用于立体几何和空间方位等的教学课程,注重数形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解决数形结合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创设模型展示和结构情境,也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以引导学生以小见大、以室内联想室外,然后将相关性质“影射”到黑板上,通过平面化的图案来对模型、多媒体案例进行抽象思考,继而转化为直观想象的能力,回归到社会生活的情境之中,以直观想象为桥梁解决相关问题。
五、投身数字数学,提升学生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的素养
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是与数字数学直接关联的核心,数学运算是基本的数学技能,也是基本的数学活动形式,也是当代计算机运作的机制基础。数据分析则是数学运算的保障,数学运算则为数据模型的构建、分析和推断提供了保障,它们的交互性非常高。但是二者也并非一定適合融合在一起,有些情况下它们仍是相对独立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做好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区分与融合,宜分则分,宜合则合,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和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增强他们利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探究意识、数学思维获得更理性、更综合、更深入的发展。
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的教学适用于方程、统计、概率、建模等方面的教学课程,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历程。在教育教学方面,这些数学课程的教学应向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方向倾斜。
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提升高中学生的六项具体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任务,贯穿高中三年的全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当集思广益地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组织开展形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保障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并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持久的高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与积累,坚持不懈、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文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
[2]陈大蓉.关注核心素养,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