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田径项目中的有效教学
2018-03-05姜波
姜波
摘 要:中长跑与短跑作为传统田径体育项目,一直是锻炼学生身心的重要手段。而高中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和提高其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体育训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长短跑的训练方法为切入点,阐述田径运动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长跑;短跑;方法
田径运动是高中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跑和短跑作为田径运动中的必修课,也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一个系统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决定长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评定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
一、长跑项目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有氧与无氧两个运动节点
学生在中长跑过程中需要经历有氧和无氧这两个运动节点,教师在日常长跑训练中应让学生明确,运动的每一个动作和过程都包含了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而长跑这一田径项目又是对学生耐力的考验,随着跑动距离的加长,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比例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时间越长,所进行的有氧运动时间也就会越长。此外,在运动过程中学生还会出现“极点”现象,指的是人体在运动时,由于身体各个部位以及器官在之前都处于休息状态,故而在突然的运动中会导致一些器官无法适应肌肉的快速活动,进而产生一些呼吸或是心跳、肺部的变化。教师应教会学生逐步调整运动节奏来适应这一现象,例如,运动前的小幅度热身,在出现不适时,调整速度、加深呼吸、坚持到底等。
2.二次呼吸
二次呼吸是运动生理中的一个名词。在中长跑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远落后于身体运动的需要,所以导致出现了“极点”的现象,当“极点”现象出现后,仍然要进行下去,这时就需要运动者加强呼吸,调整步速,在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呼吸调整均匀,不适感逐渐减缓,也就是各个器官已经逐渐适应了运动的需要,这就是运动生理中所谓的“二次呼吸”。
3.明确长跑的目的
高中田径长跑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长跑运动的内涵,由于学生对中长跑运动的热情不高,所以这也是制约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定期进行适度的中长跑训练能够有效地强健心肌,将心输血量控制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从而有效地增强心脏功能,此外,长时间参加长跑训练的学生,肺活量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其次,教师还应让学生从思想和心理上认同体育锻炼,它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掌握短跑运动技巧,提高爆发力
1.短跑与力量训练
短跑指的是在跑道上进行的60~400m以內的快速跑,其特征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田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最先跑完者为优胜者,它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也是田径运动中的基础项目。而在于人体机能的供能方面,短跑表现为人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速度极限,以无氧代谢的方式供能。众所周知,短跑主要依靠的是运动者的爆发力,也就是力量,所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力量训练的方法,并深刻认识和有效地去进行力量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考虑应首先锻炼哪一种力量,其次要考虑所发展的力量应采取哪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力量训练大致可分为发挥最大力量的方法、改善肌肉协调能力的方法、耐力与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2.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短跑讲究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距离,力量与技巧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升力量在短跑中的作用也就是提高速度。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摆腿大跨步走、负重跳台阶、蛙跳、收腹跳等,还可以采取一些加强髋关节灵活性和肌肉伸展性的训练。技巧:①以70%~90%的强度进行100m以内的快速跑重复练习,每组4~5次,间歇10分钟以内,坚持一次2~3组,能够有效提升速度。②改变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③高速、大幅度地摆动腿,形成前后摆动,在快速地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摆动腿的大腿与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也就越快。④快速摆臂练习,与腿臂动作协调进行。⑤缩短腾空时间,加快脚底着地速度练习。⑥发展绝对速度,即注重步长与步频的高效配合。
三、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
田径运动训练中的训练强度主要是由运动量和训练频率来决定的,二者之间有直接的联系性并且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二者的结合,不应单纯重视训练强度,而忽视训练量,相反重视训练量,忽视训练强度也很难挖掘学生的潜在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有机协调,有效地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和身体状态。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以及训练方法等特点来对高中生的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帅,杨奇奇.浅谈高中田径运动员耐力与核心力量训练[J].田径,2018(7):20-21.
[2]孙海滨.浅谈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