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内地香蕉市场与海南市场价格“倒挂”问题

2018-03-05朱月季黄予宣王睿子王苏薇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朱月季 黄予宣 王睿子 王苏薇

摘要 海南省作为全国香蕉的主产地之一,本地香蕉供给价格却始终居高不下,甚至出现内地市场价格低于产地价格的“倒挂”现象。实地调研海南本地香蕉种植、批发、零售环节,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分析海南本地香蕉比供应到内地的香蕉价格更高的原因。研究发现,尽管海南足香蕉主产地之一,但南于海南本地香蕉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难以匹配,导致海南香蕉生产主要供给内地,本地供给少;海南香蕉本地市场的供应链环节多、成本高,加之内地香蕉市场竞争激烈,双重因素导致中国内地与海南香蕉市场价格出现“倒挂”。据此,建议消除本地市场进入障碍、规范市场供给秩序,优化香蕉营销渠道、探索香蕉营销新模式,提升海南香蕉品质、着力打造海南优质香蕉品牌。

关键词 价格倒挂;香蕉价格;供求匹配;海南香蕉产业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海南考察时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是重点内容之一。香蕉作为海南第一大水果、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全国农产品市场颇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1]。2017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海南香蕉产量126万t,占全国香蕉总产量的9.6%。广东占37.06%、广西占24.62%、云南占20.78%、福建占7.43%。海南省香蕉产业是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之一,同时香蕉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促进海南省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2]。香蕉也是海南经济效益显著水果之一,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以2017年为例,海南香蕉平均每公顷产值13.5万元,相对于其他热带水果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优势,香蕉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气候变化使得海南更适宜种植香蕉[3],经过10年快速发展,海南香蕉产业带动海南农村经济兴旺与农民增收,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产供销链条脱节、供给超越市场合理承载能力等问题。海南作为香蕉原产地,本地供给价格却很高,甚至高于海南香蕉在内地市场的价格,出现销地与产地市场价格“倒挂”的奇怪现象。在本地产业链发展推动下,有必要厘清香蕉市場的本地供求情况,把研究香蕉本地价格问题作为切入点,探寻海南香蕉产业发展之路。

香蕉在内地市场价格波动剧烈[4],海南香蕉产地的收购价格随之联动,而海南作为生产香蕉主要省份,本地香蕉零售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经常比内地零售价格还高。比如从海南运往河南的香蕉,零售价格最低为1.5元/斤左右,最高为3元/斤左右[5]。而海口市香蕉普遍零售价格均为3~5元/斤,批发价格也在2.5~3.0元/斤不等。由海南运输到河南、湖北等地的香蕉零售最高价格,与海口市香蕉批发均价相同。针对海南香蕉本地供给价格问题进行研究,对海南香蕉产业本地供应链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供求两侧综合分析海南香蕉本地价格形成,解释内地与海南市场价格“倒挂”之谜,将有助于改进海南香蕉产业链,推动海南富有特色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提升本地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1 海南香蕉本地供给现状

1.1 海南香蕉种植现状

2017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海南省耕地面积占72.27万hm2,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25%、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0.53%。海南省年末实有果园面积为16.02万hm2,香蕉园面积为3.53万hm2,香蕉园面积占海南省总果园面积22.03%、占全国总香蕉园8.65%。2015年海南省香蕉总产量140.10万t,占全国香蕉总产量11.29%; 2016年海南省香蕉总产量125.63万t,占全国香蕉产量的9.71%; 2017年海南省香蕉总产量125.69万t,占全国香蕉产量的10.71%(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数据,2018)。海南省耕地面积相对全国较少,香蕉产业作为海南农业支柱,其果园面积不足海南省耕地总面积的5%。

近年来,由于香蕉枯萎病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海南香蕉种植呈下降趋势(图1)。通过海南蕉农调查发现,枯萎病在海南呈高发态势,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小规模蕉农难以承受病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种植香蕉的积极性受挫,转向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冬季瓜菜。同时,香蕉种植大户也面临成本增加的挑战,包括抗病新种苗成本、用工成本、农资投入等。目前,华南地区不同科研院所陆续培育出南天黄、宝岛蕉、农科1号等抗枯萎病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相对价格高,且需要改进种植管理以保持抗病性。海南本地劳动力有效数量明显不足,香蕉种植大户倾向于雇请内地省份的农民工,增加了种植成本。近年来,海南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也导致种植大户投入更多成本,加之国内市场香蕉价格竞争激烈。总体上,海南香蕉种植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

1.2 海南香蕉采摘和运输

考虑到香蕉的储运和销售,香蕉并非在成熟期才开始采摘。香蕉表皮有一种叫做氧化酵素的物质,当香蕉久放时细胞破解,氧化酵素与氧气接触被氧化为黑色复杂的物质,造成香蕉表皮发黑,那么香蕉会因卖相差而滞销。因此.香蕉不能在其成熟期采摘,而要早于成熟期且表皮为青色时,连串摘下、套袋装入并用乙烯利催熟,再进行运输。

当香蕉完成采摘,种植户将香蕉卖给收购商,由收购商运输,自销或者转卖给批发商。海口南北水果批发市场是海南最大的水果批发集散地,拥有全国最齐全的热带特色水果品种的批发市场。在南北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与零售商、散户消费者展开博弈,这个过程也是海南香蕉成本加价、变化最多的一个环节。零售商从南北批发市场批发、运输香蕉之后,最后转卖给消费者。

1.3 海南消费水平与市场容量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在快速推进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海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迅速上升,物价领跑全国[6]。每年冬季,大量岛外游客进入海南,刺激消费,推动物价升高。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表1),海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653.4元,远低于广东水平以及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但是海南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与一线城市持平;海南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0,甚至略高于广东省、北京和上海。因此,总体来说,海南本地居民消费价格高于一线城市,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及一线城市50%,收入与消费失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海南省总人口约为867万,远低于全国其他省份总人口数量。海南人均消费支出远低于北京、上海和广东,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110.7元)。热带水果同时上市导致的消费可替代性,海南香蕉消费市场明显小于大陆其他城市。综上所述,由于海南人口数量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导致本地香蕉市场容量有限,从绝对数量上看,海南香蕉生产量远大于本地香蕉需求量。

1.4 香蕉市场价格“倒挂”

按常理,当生产量大于需求量时,香蕉价格理应维持较低水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市场调查发现,海南南北批发市场本地香蕉批发价格在2.5~3.0元/斤,中间商收购本地蕉农的香蕉价格大概是1~2元/斤。海南香蕉市场零售价往往不低于3元/斤,高于内地其他省份或城市。如2017年,河南香蕉零售价格为1.5~3.0元/斤[5],北京香蕉零售价格为2.2~2.6元/斤,其中北京香蕉批发价为2.35元/斤。从全国总体水平看,海南香蕉无论从批发价还是零售价上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内地省份或城市的香蕉价格反而比主产地海南还低,可称为价格“倒挂”现象。不同于粮食价格的“产销倒挂”情况[7],香蕉价格“倒挂”并不是政府政策干预的结果,而是市场自由交易形成独特现象,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分析。

2 海南香蕉供给侧经济分析

2.1 生产管理成本居高

针对海南蕉农的调研显示,普通种植户香蕉种植成本在平均35.4元/株,香蕉产量大约为30~50斤/株,香蕉种植成本在0.71-1.18元/斤。海南香蕉本地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了种植户的生产与管理成本:第一,海南香蕉农业生产资料成本高。2017年,海南化肥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9,农药及农药械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4.7,而两者全国的指数分别为96.9和99.9[8],海南农资投入品成本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海南香蕉种植人工和管理成本大。目前,海南香蕉采摘基本是由人工完成,自动化机械化发展落后。由于香蕉采摘的特殊性,采摘所需的劳动力要求数量大且强壮。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价格在不断上升,海南又是劳动力资源缺乏的地区,人工成本就大大增加[9]。第三,台风等自然灾害预防使得生产成本增加。在海南的台风季来临前,蕉农都要对其进行风前预防,这也增加了香蕉种植的管理成本。

2.2 本地流通的中间成本

海南香蕉流通模式是由蕉农、收购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单链模式。香蕉交易通过蕉农对收购商、收购商对批发商、批发商对零售商、零售商对消费者层层递进构成。在蕉农对收购商的过程中,由于海南本地香蕉种植户大多规模小并且分散,所以蕉农对于价格几乎没有决定权,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收购商根据运输成本以及上一期(近期)卖给批发商的价格向蕉农进行收购。

在收购商对批发商的过程中,通过对调研中香蕉收购商的了解,香蕉买价、运输费用相同即成本固定,但其卖给批发商的价格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波动,因此,收购商的利润取决于卖价即收购商卖给批发商的销售价格。首先,关于海口收购商成本相对较高的原因主要为运输成本较高,海南交通燃料费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7.7,全国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6[8],海南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1993年海南率先实行燃油附加费改革,取消岛内公路所有收费关卡,将公路养路费、道路通行费和运输管理费等合并为“燃油附加费”,因此,海南油价比其他省份相对较高。上述两方面加大了海南岛内的交通运输费用,提高了香蕉运输成本。其次,批发商根据当前市场销售情况随时调整对收购商的香蕉收购价格;同时也考虑批发市场的铺面租金、运输费用等成本和预期利润,据此调整香蕉供给价格。以海口市南北水果批发市场为例,批发商的租铺费、水果进入运费相对较高。市场位置偏僻、面积约4m2左右的商铺月租金高达1万元,而市场中心位置摊位的月租金高达5万以上。此外,市场进入成本相对较高,货车将水果运送到批发商铺,在进入市场前货车需进行一次称重,并按照60元/t的价格缴费。这种市场进入的制度设计增加了香蕉流通的成本。

2.3 零售档口租金成本

在零售商到消费者供应过程中,零售商再次加价,且由于本地生活成本较高加价较多。2017年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显示,海口在全国35个城市中排名前六[10],生活成本直逼北上广。海南高昂的生活成本,具体反映为零售商的店铺租金、维持经营成本(水电费、装修费、包装费等)相对较高,因此,零售商将这些成本和批发商加价转移给最终消费者,导致香蕉零售价格维持在高位。

3 海南香蕉需求侧经济分析

3.1 海南本省市场需求规模小

海南省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导致消费者数量少、消费需求低。海南热带水果品种非常丰富,香蕉的替代品种类繁多,消费者选择范围广,导致香蕉需求不高。跟内地市场相比,海南本地需求量小,就意味着蕉农与收购商的交易规模小,蕉农果实采摘和装运需要雇请工人,这一系列成本分摊到小规模的香蕉交易中,会大大提高香蕉的单位成本。因此,蕉农更愿意跟大的收购商合作,一次性完成规模较大的交易,将香蕉运往内地进行销售。采摘和装运成本在均摊到较大规模的香蕉产量,单位香蕉成本更少。因此,虽然海南省香蕉产量大,但实际供给海南本省需求市场的香蕉数量并不多。

3.2 消费群分散,中间环节难消除

海南省主要城市消费市场分布松散,批发市场少,香蕉消费群对接存在困难。在此情况下,本地香蕉通过大规模市场交易的可行性较低,对零售商的依赖更强。此外,消费者与蕉农之间存在交易信息壁垒,即使克服了信息不对称,双方交易规模分散,且香蕉需要催熟等专业技术支持,消费者和種植户两方的交易积极性不高,主要依托于中间环节将双方交易对接起来。在此过程中,交易双方不得不承受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的多次加价。

4 香蕉市场价格“倒挂”的原因分析

4.1 供给与需求难以匹配,供给流入外地市场

市场交易达到均衡的前提假设是,交易双方对经济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能够在质和量上达成匹配[11]。但现实情况是,海南香蕉的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市场零散的需求量。香蕉种植户产量以吨计,而本地消费市场每天的消费量不在一个量级,面对少量而分散的需求市场,种植户和收购商均缺乏交易积极性,且交易规模较小时的香蕉单位成本较高,只有本地香蕉收购价格远高于外省香蕉收购价格,弥补其均摊成本时,种植户和收购商才有经济激励对接本地市场。虽然海南香蕉产量大,但是供给者更愿意选择需求较大的内地市场,造成本地香蕉供给量不多,海南本地香蕉始终维持在相对高价。

4.2 本地香蕉供应链环节多,价格维持高位

海南本地香蕉供应链比较松散,种植环节的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其他省份,中间流通环节多,零售商的租金成本高。各个环节不断“滚雪球”式成本加成,最终导致零售价格居高不下。同时,批发商、零售商这些市场参与主体,既是香蕉供给方,又是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他们需要维持合理的生活标准,意味着海南较高的生活消费会使他们有动机在香蕉销售过程中取得合理利润。

4.3 内地香蕉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在低位

内地香蕉市场价格低于海南本地供给价格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内地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香蕉产业已形成稳定格局。2017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广东为12.7万hm2,广西为8.64万hm2,云南为9.24万hm2,福建为2.7万hm2,海南为3.51万hm2(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调杏数据,2018),海南排全国第四。海南产量低于其他主要省份,但海南在香蕉成熟期上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特殊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12],海南香蕉能早于其他省份先进入内地市场,供给上打时间差,早期价格高。但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每年海南温热条件并不稳定,一旦遭遇低温少热,海南香蕉将面临直接跟内地产区的激烈竞争,销售价格低,甚至出现滞销现象。内地市场除了国产香蕉,还有大量来自菲律宾等东亚的进口香蕉,进口香蕉口感、外观等方面都优于国产香蕉,并且价格相差较低,香蕉市场竞争激烈,国产香蕉不得不通过压低价格获得竞争力。内地香蕉市场的竞争格局是内地香蕉价格跟海南香蕉价格产生“倒挂”的主要原因之一。

5 对策建议

5.1 消除市场进入障碍,规范本地香蕉市场供给秩序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香蕉供给市场的引导,促进各环节合理分配利润[13],构建有序健康的水果供给市场。由政府引导、规范海南香蕉批发市场,破除本地水果市场的进入障碍,设立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减少水果批发市场中间交易成本,降低海南本地香蕉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规范批发市场管理条例,消除不合理收费。通过政府引导,建立有规则的、良性发展的本地批发市场格局,通过减少中间交易成本以此提高利润,吸引香蕉投资者进入本地水果市场,形成海南香蕉市场完全竞争。

5.2 优化香蕉本地营销渠道,探索香蕉营销新模式

推动海南本地建设香蕉收购点与运输线路,使香蕉供应链趋于规范化。将本地小规模零散香蕉产业组织化,使分散、流动性的小规模香蕉零售点集中,形成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本地香蕉市场,对现有的海南香蕉价格形成冲击。改进生产技术,提高香蕉鲜果质量,加大保鲜技术和贮藏技术的研发,缩短运输周期、降低运输成本,优化香蕉产业物流体系[14]。扩大信息流通渠道,加强信息流通速度[15],在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建立香蕉产业信息平台,提升市场信息获得便捷度,避免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价格扭曲,促进香蕉在本地市场的流通。可探索在海南本地建立“农户——社区对接”的香蕉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建立从农户到城市社区的直销模式,搭建香蕉供给直通社区的渠道,鼓励蕉农有组织地与企业、居民区、学校等场所展开对接,按社区需求进行整体供给,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5.3 提升海南香蕉品质,着力打造优质香蕉品牌

整合海南香蕉种植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着力提升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种植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不断培育优质高效香蕉新品种。进一步完善香蕉产业链,降低各环节成本、提高产业生产效率,推进海南香蕉产业升级[16]。在此基础上,通过新品种培育、香蕉产品分级等手段提高海南香蕉品质、口感,打造海南优质香蕉品牌,提升海南香蕉在内地市场的品牌附加值和竞争力。国内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不断增加,在东南亚国家香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下,海南香蕉在内地市场不能停留在打“时间差”、“价格战”的层面,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海南在内地已有的品牌认可度,提升海南香蕉品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品牌,提高海南香蕉在内地市场地位,并进一步扩大海南香蕉的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顾天竹,周启凡.中国香蕉生产布局的时空演变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 (5):315-319.

[2]许文.海南香蕉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7 (10):34-35+198.

[3]车秀芬,张京红,黄海静.气候变化下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对比[J].中国农学通报,2014, 30(16):123-130.

[4]吴小妹,常但但,香蕉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0,30(6):74-77+98.

[5]晏澜菲,香蕉价格有高有低[N].新农村商报,2017-06-14 (A10).

[6]毕普云.海南物价形成机制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 (10):94-99.

[7]韩磊.粮食供需新形势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基于总量连增与价格倒挂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 (9):76-80.

[8]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9]朱冬云,曲军远,刘世豪,等.海南香蕉采摘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热带农业工程,2015,39 (1):25-27.

[10]张连城,张平,杨春学,等.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2017)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1]李军林,姚东曼.匹配与市场设计:一个理论梳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2012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成果述评[J].经济管理,2013,35 (9):170-178.

[12]陈珍莉.海南香蕉种植农业气候资源分析[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3 (6):38-43.

[13]刘丽红,张丹丹,杜惠英,海南香蕉流通过程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研究[J].农业展望,2015,11(3):31-34+44.

[14]辛同宁,刘行,海南香蕉物流系统分析研究[J].经济论坛,2016 (2):40-42.

[15]李玉凤,邢淋淋.物流视角下海南香蕉产业竞争力研究[J].中國热带农业,2013 (2):22-24.

[16]张艳玲,韩学军,潘永波,等.加快海南香蕉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5 (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