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生六记杂咏(外二首)

2018-03-05李瑾

诗歌月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孩子

主持人语

李瑾的诗似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阻隔,他的《浮生六记杂咏》在古典与现代情境中闪回,力图呈现一种时间流逝的苍茫之感,并表达抒情主体在时间中的体验与参悟:“人间脆弱”,命运不测,人被一个“陌生的缺席者”所推动,最终逃不过“倒塌”与“沉沦”;但主体显然不甘于这种沉沦,他力图在虚无中寻求某种确定性,寻找某种温暖和属己的东西。诗风深沉,诗境开境,在克制中充溢激情,有着动人的力量。徐东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做梦的理想主义者,尽管也会因孤独而“痛哭一场”,但他满怀着梦想和爱,执着地相信人性之善,相信世界可以抵达“不分彼此”的大和谐,相信“人也会有看不见的翅膀”,从而超越自己的有限性。徐东的诗有独白和思辨的色彩,但情感纯净热烈,语言朴实晓畅,直抵人心。胡翠南的诗也有类似特点,她抒写生命中的孤独、破碎与疼痛,然而诗行中又涌动着对生命、对世界的孤注一掷的爱,动人心弦。舒寒冰一直坚持一种朴素自然的写作,他更多地用笔抒写故乡、土地、亲人,以及自己与他们血脉相连的情感关系和宿命关系。《吹口琴的父亲》通过一个有些魔幻色彩的叙述,表达了对时光、生命和情感的理解,令人深深感动。

李瑾

李瑾,男,山东沂南人。汉语言文学学士、新闻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业余时间,读书著文自娱,有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等几十家刊物发表。出版诗歌集《人间帖》《孤岛》,散文集《地衣——李村寻人启事》,评论集《纸别裁》等多部。

诗人诗观

我通常通过“古典”中的流逝来提醒历史的在场感,借此沟通公共与个人、过去与现在的鸿沟。“人”作为时间或空间场域的核心,唯有借助诗歌才可以能动性地弥补时代的匮乏,确立自己的责任。

索观诗稿……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日:“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隆隆的地铁在忏悔,不舍昼夜正赶往

前生的我,在忏悔

时间无用,只适合轮回,一两缕白云

只适合谁拿来写信。整个山川,无法

描绘,一些未遂的

尸骨注定空手离开

而另一些注定迎风落泪。我爱过空虚

爱过有毒的植物胜过嘘寒问暖的众人

他们连树梢的一丝

颤抖,都不曾领会

人间脆弱,被谁折断的地方,又重新

长出一截,只是多了一对别枝的乌鹊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我热爱这样的夜晚:星星被十月留在

窗子里,玻璃用尽了落叶

却不肯说出寒意

书桌旁,爱人和孩子读着故事,我在

旁听自己的童年。现在,我的童年是

纸质的,翻一翻

一条道路会跌上几个跟头,一只斑鸠

会叫出几个春天。在这样深邃的夜里

孩子是属于我的

寂静是属于我的,寂静腾出一点灯光

替我安置着孩子,安置着我用旧了的

时间。只有行人是功利的

他们三三两两地潜伏在深夜公交车站

在这样的夜晚,阳台的君子兰忘记了

生长,我忘记了身后渐渐蓬松的黑暗

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非所谓“当日浑闲事,而今尽可怜”者乎!

万物均匀地分布在不规则里,除了爱

爱你的人在不安中

塌陷。当一座水塔是我们的暮年,你

无法理解它的垂直和荒废,夜莺在它

身上唱歌,我们在

它的阴影里转移着

嘈杂。匮乏面前,我们就是匮乏本身

水塔基座的水泥,一脸斑驳兼有不屑

当两个孩子围着它

转圈,已注定他们的生活将沿着圆柱

深入不测:若干年后,命运一墙之隔

却没办法理解彼此

——命运就是圆柱形的漩涡,推你的

则是一个陌生的缺席者。也不必悲伤

这水塔终有倒塌的

一日,如同你我,毁于无知和不可知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

一条马路在寻找着自己的尽头。城市

和我们并排而立,没有谁会站在原地

除了台阶。大楼

试图繁殖

自身。行人也会盲目,黑暗递过来的

光一时无人识得。搅拌机、中央空调

都源于一种疑问

没有答案

人类就练习出卖自己:水泥是俗世中

最大的隐喻,它的逻辑和我们的肉身

如出一辙。借助

各种石板

钢筋,以及日夜轰鸣的潜意识,生活

已经无法攀登,一部电梯将我们送到

高处,又拒绝自

原路返回

置身虚空中如同脚踏实地。没有人会

觉得不可思议,一条新修的柏油路在

寻找着尽头,大楼似是而非,缺少了

不可多得的敌意:饱含世人如同遗体

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

如此清晰,玻璃杯、玫瑰、钟声以及

一条被马蹄击碎的道路

嘚嗬声中

墙壁长满青苔:一种失而复得的生物

我习惯了在世界的一側沉沦,厄运和

我有一种默契,而时间

不忍卒读

却充满清规戒律。有人

喃喃低语:我这张脸已经风化,缺少

营养和同情者。他佝偻着身子,举着

一个没有蜡烛的纸灯笼

恭候大雨

罪恶只供人欣赏,牢狱

是虚设的,那些蝇营狗苟之人曾屈从

俗世,现在不知道去了哪里。十年前

一只孤鹜自落霞中出发

日光回转

钟声喂养过的玫瑰,又悄悄躲过一劫

——一些不确定的事物忠于某种衣服

夏月柳阴浓处,菡萏香来,载酒泛舟,极有幽趣。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烟,一水茫茫而已。

每一棵树都住着一个神灵,当它们被

砍倒,一些会成为光的知音,一些则

装着同样被砍倒的

殉道者,做蚯蚓的

好邻居。此时,不必要担心鸟巢或者

在树杈间追逐光源的松鼠,它们来自

草丛,和一把轰轰作响的电锯刀一样

操蹩脚的人类口音

刀斧和倒塌不过是

生活中最平易近人的一部分。当我们

将树木砍倒,那些行将枯萎的叶子也

会兔死狐悲。一个

最为日常的情景是,在树桩上坐下来

点一根烟,舒适、疲倦和戛然而止的

年轮将会沁入身体

慢慢成为一种顽疾

树木胸怀鸟鸣,我们怀揣刀斧和慈悲

我和这个世界只隔着一个孩子

孩子还在酣睡,整个房间的暗和静都

集结在他的身边悄然待命。当我起身

我会带走一部分

光阴,其余的留给他,以便相互洗礼

頌词是什么,当第一缕阳光沿着窗帘

轰轰烈烈地进来

孩子将睁开睡眼

看到一天中最为完美的时刻,偶尔有

悲伤也不必难过

——窗户外面,不知名的小鸟所唱的

正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最为原始的理解

重阳日诗札

今日重阳,碧空如洗,我既没有登高

也没有茱萸

身边的人都纷纷而去

甚至没留下一句遗言

这些年来,我已经忘记了怀念,唯一

愿意做的是望着远处发呆,那些不断

南飞的大雁

都在我体内窃窃私语

说什么呢?大地上,落叶收集着我们

蒿草又把我们释放出来,蚂蚱在我们

中间蹦跳着

仿佛是我们的兄弟。我怀疑大雁高处

所见和我目下所见,不会有多少差别

重阳之日,无非都在

收获着周而复始的不幸和微小的欢愉

猜你喜欢

孩子
你们这群寂寞如雪的女(男)孩子!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那些特别“听话”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
孩子的画
Hey Blue!蓝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