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奖效应下的畅销书,你读过几本?

2018-03-05李竞谊

出版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诺奖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

李竞谊

2017年10月5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揭晓,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摘得殊荣。石黑一雄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民英国。他曾获英国及爱尔兰图书协会颁发的“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小说奖和英国布克奖,以文体细腻优美著称,几乎每部作品都曾被提名或得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8种语言。据往年情况来看,石黑一雄的作品随着此番获奖必将迎来一次销量高峰。不过也有人调侃,严肃文学作家只有获奖之后的那几天能卖得动书。诺奖对于作家作品的销售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莫言获诺奖以来,“诺奖作家”的名号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那么诺奖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又能够持续多久呢?

从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以来,已有112人获奖,其中超过70%的获奖人来自欧洲,其次是北美洲。从获奖作家使用的写作语种来看,印欧语系超过90%,亚洲作家数量相对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诺奖由瑞典文学院全体院士评选和颁奖,虽然其院士都是著名学者和作家,大多精通多门外语,可以阅读作品原著,但因为欧亚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差距较大,且精通亚洲语言和文化的院士相对较少,需要依靠翻译,使得许多亚洲作家的作品难入评委的法眼。反过来,同样的原因也造成了国人对诺奖作家图书的理解困难,诺贝尔文学奖注重文学性和贡献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在国内常被认为是晦涩难懂的。不过,近年来受到“诺奖作家”名号的吸引,相关图书的销量在获奖后仍会有明显提升。

从各作家的百度指数来看,诺奖作家获奖前在国内的关注度普遍不高,获奖后会出现短期的爆发式上升,之后又迅速下降。将这些作家多年百度指数平均值对比分析,会发现大部分诺奖作家的受关注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海明威、泰戈尔、川端康成等公认知名作家关注度相对较高,2012年获奖的莫言关注度一枝独秀,而艾丽丝·门罗、阿列克谢耶维奇等近年获奖的作家整体关注度很低,这也反映出“诺奖效应”带来的图书畅销背后存在的问题:短期关注度高,长期关注度低,以及与之关联的“购买者多,实际阅读者少”。

多年以来,对国人来说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奖项,读者对获奖者并没有过多的兴趣,直到出现莫言的获奖。2012年,莫言获奖引起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其作品销量在当年迅速增长,达到历史最高,并在2013年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的《丰乳肥臀》《红高梁》《蛙》等多部作品在开卷月度虚构类畅销榜Top30中累计上榜86次,是诺奖在国内引发的效果最明显、持续时间最长的畅销浪潮。究其原因,主要是莫言的国人身份起的作用,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其作品产生的好奇心促使许多本来不阅读此类纯文学的读者纷纷购买其作品。

从莫言开始,后续获奖者的作品自获奖日起销量都出现了突增,销量均在获奖次年达到峰值。但从整体来看,他们的图书销量呈下降趋势,即使是在刚获奖之后,销量的增幅也越来越小,在开卷榜单中的上榜次数也在减少,诺奖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这其中,2016年得主鲍勃·迪伦是个歌手,获奖主要是因为其写作的歌词,国内只引进过他的一本自传,因此获奖对其作品的影响表现不太明显;2015年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2014年才首次引进中国,随后在2015年获奖的影响和新书宣传的影响相叠加,加之其作品属于苏联时代的纪实文学,对国人有较强吸引力,销量与前一年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相差不大,没有出现像莫迪亚诺相比艾丽斯·门罗那样的明显下滑。

看过了“后莫言时代”诺贝尔文学奖带来的狂欢,我们再来看下莫言获奖之前诺奖在国内的影响力。从世纪之交到莫言获奖之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君特·格拉斯、J.M.库切、奥罕·帕慕克、多丽丝·莱辛、略萨,这些名字可能会让你略感陌生,但他們的代表作在国内都曾小有名气,其中奥罕·帕慕克获奖后,其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在开卷畅销榜连续上榜10个月,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J.M.库切的《耻》和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也分别上榜过三次、两次和一次。这些作家获奖正值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在中国普及之时,国民的眼界进一步开阔,对外国文学作品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同时这十几年也是中国图书市场快速增长的时期,大众阅读量和阅读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但整体来说,这一时期国人对诺奖作家和作品的关注度与莫言之后获奖的作家还有一定差距。

将时间轴再往前推,二战后至20世纪末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罗素、纪德、川端康成,获奖距今已有较长时间,经过多年的传播和沉淀,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他们作品在国内一般作为经典名著销售。这些作家的一些代表作品,尤其是小说,在国内往往被收录在各种经典名著丛书中,如川端康成的《雪国》,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一直以来都是常销图书。“二战”之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有三位国人非常熟悉的作家:海明威、泰戈尔、罗曼·罗兰,他们的作品是各类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的榜上常客。除了这三个知名作家,还有一些获奖者的作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强于作者本人,如《青鸟》的作者莫里斯·梅特林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西尔玛·拉格洛夫,《魔山》的作者托马斯·曼。这些名著类图书在销售上具有共同特点,每到寒暑假和开学时期,销量就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可以说这些书在国内的热销,很大程度上是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带动。

在所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位,在国内出版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畅销书典型案例。《百年孤独》的原著1967年出版,并很快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虽然早已名声在外,但因为马尔克斯一直未授权国内出版他的作品,之前国内出现的译本都只是盗版,直到201 1年正版授权作品才首次引进国内。《百年孤独》在国内正式上市后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次月即登上了开卷虚构榜榜首,之后《霍乱时期的爱情》《我不是来演讲的》等多部作品也相继在国内出版。2014年马尔克斯逝世,引起媒体的社交网站的大规模关注和报道,再度引发读者对马尔克斯著作的购买热潮,并将其作品的销量推至历史最高水平,《百年孤独》连续五个月雄踞开卷虚构榜榜首。直至今日,《百年孤独》依旧坚挺在虚构榜上,截至2017年8月,该书已经连续在榜75个月。

总体来看,老一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国内的知名度和作品销量主要与学生阅读有关,受关注的主要是入选各类世界名著丛书的作品及其作者,读者在选择阅读这些作家的作品时,有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直到莫言获奖之前,诺贝尔文学奖对国内图书市场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虽然有部分获奖者的作品在其获奖后销量增长较多,能够进入畅销榜单,但这样的例子凤毛麟角。在莫言获奖之后,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了解有了大幅提高,每年的获奖作家作品销量必定出现上升,而且能够进入榜单。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国内依然没有形成严肃文学的阅读习惯,购买者中有不少都是跟风购买,在莫言获奖带来的强关注度淡去之后,目前诺奖对图书销售的影响正逐年减弱。

猜你喜欢

诺奖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
聚焦诺奖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哪些思考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