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探索
2018-03-05彭永微
彭永微
一、问题缘起
中职的数学教师大都总有这样的感叹:“只为学技术,不想学文化课”的心态来到学校,自然,数学就成为他们学习中放弃的对象。相反,它有的只是数学公式和没完没了的推理证明,精确的思维模式,又没有明显的实用感觉。对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就是一个字“烦”,教学效果每况愈下。然而,数学是中职必修课程,而且学好数学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二、融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
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生命意识,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情感交流这一互动的平台上,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应用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全月的工资、奖金所得不超过800元的不必纳税,超过800元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纳税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
李女士一个月的工资,奖金总数为15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求变化点5800元处应纳税数额。
对于第1小题,大多数学生在我讲解下都能理解,第2题我将5800分解成800+500+1500+3000,他们很难理解,觉得应该分解成5800=800+500+2000+ 2500,任凭我怎么讲解,他们就是不能理解。后来,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在巡视的过程中,有位学生的方法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她用的是图解法。
看到这个情形,笔者马上和学生说:“这道题目我要邀请我们班的某某同学来讲解”。张某某很开心的他的方法把这道题目重新讲了一遍。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平時的课堂教学中总想找机会表现自我;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这里学到很多东西。每一次学生有些好的方法,笔者都会及时的记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因为来自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生往往会更容易理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关注,被认为是教学中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教师也发现中职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情况特别严重,这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师能充分应用利用学生的力量,将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小老师帮助学生讲解,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每堂课讲完例题后,我都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消化,这段时间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一直进行巡视,对几个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练习进行面批,面批好了以后,邀请他们担任小老师,跟我一起对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一方面可以使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帮助同学的讲解,更好地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辅导更多的学生,提高整个班级的整体成绩。
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
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数学有用,进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思想。如立体几何的学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点,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和信心,一进教室,我就让学生观察教室,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立即议论开来:“桌子、椅子、日光灯、黑板……”等他们说好后,我告诉他们,在接下来学习中,你们刚才所讲的这些东西包括教室的地面、墙面、天花板都将成为我以后上课的道具,学生一个个都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很明显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充满了好奇,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应该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例如笔者准备上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时候,就询问学生:上个星期我们学了有关椭圆的知识,我想问一下,大家学到了椭圆的哪些知识?经过一系列提问,学生对椭圆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接下来学习双曲线的相关知识搭好了脚手架。笔者让学生试着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旧拉链来画双曲线。此时,学生的兴致都被提起来了,就连平时整天睡觉的同学也把头抬起来了,饶有兴趣的开始实验。利用实验探索以及椭圆相关知识作为脚手架,让双曲线的学习变得更有趣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讲究“追问”。例如在探究“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时,笔者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两个平行平面,等学生画好以后,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生画完两个平行平面后追问两句“为什么你说你画的两个平面是平行的?”“依据是什么?”当同学们观察完天花板平面和地板平面后,可以追问一下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你们觉得这两个平面是平行的?”由此引出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样的引入一方面不会让人觉得知识与知识的断节,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又如我们让学生发言或上台板演时,如果学生用到的知识是后面的知识点时,我们老师往往会说,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对的,但是这个内容我们还没学,等以后学了,我再来讲。如果碰到这种时候,我们教师能追问一句:“你这个知识点是从哪里学的,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预习了后面的内容后知道的?”也许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