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2018-03-05崔凯
崔凯
微课是一种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主,能够有效针对具有不同差异、不同学习情况和能力的学生,从而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视频,给同学们展现出生动的课堂主题内容,与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更具有综合性,更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现状及存在问题
1.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体系不完备
尽管我国的教学改革开展时间已经不断,并且极力提倡素质教育、开放教育,提倡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收效甚微。就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而被应用到高中教学之中的,可是它在实际当中所得到的重视并不多,很多学校以及教师都认为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没有必要,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在这么长时间以来都一直得不到完善,一个教学体系不完备,那么就很难完全发挥出其真正作用。
2.教师教学方式古板传统,教学效率低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更新,如果能够好好利用,那么教学效果会非常好,但是现如今仍有许多教师教学方式古板传统,在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仍采用非常低效且陈旧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说,有些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仅仅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教学效率非常低,而这也有很大部分原因归结于任课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较低,没有完全掌握其使用方法。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兴趣未被激发
没有生动的教学课堂,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信息技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只是一门需要会考的科目,且会考内容简单,对于现在生活条件优越,长期接触使用电脑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就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学习兴趣没有被完全激发的情况发生,对于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都有不利影响。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益处及具体应用建议
1.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益处
(1)微课能够充分关注到不同学生的情况,并产生针对性影响
微课本身就是以充分照顾到不同水平、具有個体差异性的学生为主要目标而存在的教学新形式,而这正是现在普通教学形式所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都是不同的,采用大众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微课中围绕着特定的教学主题而设计的视频、各种有趣的环节,都能够使具有差异性的不同学生获得最为直观且效果最好的教学体验,对学生们的学习质量、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帮助。
(2)微课能够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想发挥出微课的真正效果,那么对于教师的备课、预课以及授课这几个过程就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如果不把对于自身的要求提高,那么微课也就与其他传统的教学形式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微课的应用能够充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一旦教师的教学质量上升,那么学生的教学效率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3)微课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进步
微课本身就是属于教学改革中的一部分,微课应用的情况和顺利与否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地代表和影响我国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而正因为教学改革对于学生们、对于我国未来的教育教学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所以才会被一直倡导和深入实践。由此可知微课的重要性,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正因为微课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必须受到校方和学生的共同重视。
2.关于微课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得到应用的建议
(1)教师要积极地去获取更好的微课教学资源
要想使得微课顺利进行且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教师就需要积极地去获取和寻找更好更精的微课教学资源,对于每一节课的不同教学主题,精心准备合适的视频、动画等。
(2)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和时间的支配
微课之所以称作“微课”,正是因为它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将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地表现出去并且让学生能够接收,所以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语言的使用和时间的支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十分熟练,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抓取重点对学生进行讲解,由于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这一点就十分重要。
(3)不同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需要教师密切关注
微课能够对不同学生都产生积极作用,但前提是授课教师也了解并掌握学生们的具体情况,不然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效果,所以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密切地关注,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个人特征,教师都应该能够了如指掌,从而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时候才能够具有针对性,也才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变动,使得整个微课教学课堂更加有趣,学生的接受度大幅度提高。
总的来说,微课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现今社会教育教学的需求,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实践措施,具体到小部分,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也都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微课这一新型教学形式应该得到提倡和推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