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理解小说人物
2018-03-05姚蕾
姚蕾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把小说教学确定为重点内容,附录“谈谈小说”中,是这样来定义小说的:“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人物形象是其中的主要要素,这是因为人物的性格必须要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展现,同时,人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他们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情节越曲折,环境越多变,人物形象就会越丰满、立体,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圆形人物”。九年级上册的现当代小说《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相比于七、八年级的小说,内涵更丰富,人物形象刻画也更复杂,对于人物的评价我们很难用单纯的好或坏来评价,尤其到了第五单元,都是节选自古代长篇小说,篇幅的优势为其复杂的人性刻画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所以,九年级上册两单元小说和下册第二单元小说单元,编者在单元提示里都十分强调“欣赏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征”。怎样把这项任务落到实处呢?这是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抓住视角
何伯素和吴军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中所提倡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整体阅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补充学生需要的知识,以提高学生解读小说的能力。例如,小说中的叙述视角,教师在系统讲解之前,是学生很难观察到的“死角”,而在九年级所选的小说中,人物视角复杂多变,并且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这是规避不了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既要知道有目击者视角和主人公视角的差异,又要能区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全知全能”性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限知限能”性。
如鲁迅的《孔乙己》一文,鲁迅先生把“第一人称”视角和目击者视角结合起来,交到了咸亨酒店小伙计的手里,正是这个精心选择的视角使得作品产生一种不动声色、冷峻批判的效果。《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我”——“家里的小儿子、叔叔的侄子”这个特殊的视角,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异化人性的丑陋的一面,同时,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现实。经过教师的引导后,学生就会认识到视角在小说中的作用,并会快速形成阅读小说时通过视角去解读或欣赏作品的习惯。
二、填补空白
小说作品中,为了追求含蓄的审美风格,作者有时会在关键的地方刻意“留白”,而这些空白恰恰是小说人物复杂激烈的思想情感的内化点,也是深刻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点,是文本“更见教学研究深沉,更有意味之所在”,这种写法能达到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因而对小说空白点的理解领悟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故乡》中,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的“我”,在母亲提到儿时的玩伴闰土时,脑子里出现的“神异的图画”里能干聪明的小英雄形象让人不禁让读者眼前一亮,然而若干年后的再相见,却物是人非。
“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与后来毕恭毕敬的那声“老爷”之间夹杂着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见面刚一开始,是想和迅哥儿一起回忆小时候的角鸡,跳鱼儿,贝壳,猹?还是想打听故人的近况?作者把填补空白的主动权交还给了读者,读者也在填补的过程中,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矛盾,加深了对那个时代环境的了解。
读者可从品味文本对话、揣摩词句等方面入手,自由想象、猜测文本的可能性,既能引发读者“填补”的兴趣,又使小说家笔下的空白变得五彩斑斓。
三、回归文本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选文既有短篇小说,也有长篇小说的节选。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都是明清长篇小说节选片段,虽然有看似完整而生动的情节,但是由于是节选,所以人物的性格表现往往限于某一侧面,很难完整全面地呈现。在教学《智取生辰纲》这课时,很多同学有这样一个疑问:“杨志这么精明、细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甚至有部分同学把原因全部归结为“吴用太聪明,梁山好汉太会表演”,这样的结论未免有神话梁山好汉的嫌疑。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是“圆形”的,只看现在,这是用静止的眼光观察人物,不会看得太深远;把过去、现在、今后全看到了,才会看到全面、深刻。因此,在长篇小说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回归文本,完整地了解人物的命运。
在《水浒传》中,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但岂料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他一有机会就想拼命表现,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再加上暴躁的性格,终于导致自己与众军士矛盾激化,最终不免失败。教师如果事先把《水浒传》中描写杨志的章节提取出来,并布置阅读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那么,以上的疑问也就不会出现了。
小说的教学内容虽先由教师设定,但因课堂情境、氛围、机缘以及学生的学情不同,执教者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因生定教,力求使自己的小说课堂既能“活起来”又能“脚踏实地”,让学生在小说艺术的殿堂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 黄群英. 今天怎样教小说——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J]. 现代语文,2013 (127).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江淮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