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3-05庄树国
庄树国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各个地区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创新活动,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方面,亦或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在不断的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力图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导学模式”在开展实施过程中被提出,同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通过采用“导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极致,从而基于学生角度来进行教学,切实提升课堂效率。
一、“导学模式”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1.“导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导学模式”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一学科需要学生以较高的主动性,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学模式”所突出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基本目标,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2.“导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导学模式”是淮安市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同时建立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模式”在淮安市初中课堂中已经得到了普遍推广,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3.“导学模式”的具体流程
在课堂上采用“导学模式”有着一定的流程,具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一下步骤。第一步,教師在上课之前首先向学生明确这一节课所要教授和学习的内容,继而保证学生能够清晰的指导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第二步,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教师事前编制的导学案。第三步,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对于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第四步,教师从旁解答学生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第五步,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习题。虽然说“导学模式”有着一定的流程,但是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内容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差异。
二、“导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1.基于学情确定教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过程中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这样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而“导学模式”所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关注学生成为了重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来对待这一节语文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考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会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预设。合理的确定所要达成的目标,而不是将课本中的知识死搬过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认真研究语文学科特征以及学生特点,根据学情确定教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
例如在学习《花木兰》这一课的过程中,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积累的知识;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内交流古代行军打仗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组内讨论的方式,对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进行分析,从而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自主了解;随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来进行课文解释,并由各个小组来进行评价,从而选择出解释最合理的一组,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2.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在使用“导学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合理的结合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基于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具有问题思考性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进而在模拟实践中领会语文知识要点。
例如在讲授《孔乙己》的过程中,期间涉及到孔乙己这一古代迂腐文人的形象,如果仅仅依靠文中描述以及学生的讨论,显然很难理解,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影像的使用,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导学模式”使用的过程中融入情境教学法。
3.注重创新思维发展
创新力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这一环境中自主探究问题,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导学模式”所需要的。具体而言,在采用“导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承担着主要的学习任务,而教师则应当做好辅助者的角色,在6人小组中,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加以推动,尤其是对于创新思维的激发,更是重点。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观察,及时发现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比较古怪的问题,并就问题本身进行合理的解答,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古怪”并不一定是毫无道理,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导学模式”是对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思想,在采用“导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关键,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导学模式”的重要性,合理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相信随着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未来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水平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复兴中学(223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