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仿写:小说描写教学的最佳选择
2018-03-05邵卫东
邵卫东
人物、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三要素,在初中小说教学中,引入多元仿写,发动学生对经典小说要素展开模仿式学习体验,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共鸣,其激发引導效果值得关注。初中生模仿能力和模仿意识都比较突出,从这个角度展开对教学的突破,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理性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
一、人物仿写,体会描写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作品,大多属于名家经典之作,人物描写自然更为精彩,发动学生对人物描写展开仿写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会呈现多元化特征。仿写适宜针对局部描写展开,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明晰的操作方向感,其训练价值会更为集中。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这是鲁迅的小说,其中经典描写片段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仿写任务:找出小说中精彩描写的片段,结合自己描写擅长之处,进行仿写活动,注意多种描写的综合运用。学生依照教师安排,阅读文本,开始构思,最后形成仿写成品。课堂展示开始,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仿写表现。有学生仿写“偷豆”一节:我们都跑出教室,继续上个课间的游戏。晓晓一边笑,一边跳:“上眼了,看给你们来个犀牛望月。”只见她将手中的木棍一挥,整个身体呈现弯月形。李丹有些不服气了:“这算什么呀,看我的,我给你们来个绝的,这叫‘一指禅。”她将一只手举起,伸出一根指头,指向天空:“快点拍照!”王苗更是笑得不行了:“你这是什么一指禅啊,方向反了。”李丹露出诡异的笑:“你真笨呀,把照片反过来看不就得了?”大家都笑了。
从学生仿写情况看,虽然写的内容和小说背景相差遥远,但学生仿写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灵动的语言,生动的画面,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这说明教师发动仿写设计是比较有成效的。
二、情节仿写,学习构思行文安排
情节仿写在小说教学中很少运用,可能感觉情节仿写操作性较差,难以找到切入点,其实不然,情节转换体现了作者行文构思的主要意图,由此展开仿写活动,其训练价值会更为显著。教师要有筛选意识,对精彩情节片段展开深度挖掘,理清作者行文线路,透析作者设计意图,揭示情节设计的精巧性,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仿写启迪。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课文,带有小说意味,文本主人公形象描绘极为成功,教师找出几个片段,让学生展开仿写活动,体会作者行为构思的别具匠心。第一个片段是关于当和尚不能吃荤不能吃冰棒的情节,第二个是父母拌嘴,他总会站在妈妈一边的片段。学生先对这两个片段展开细致分析,然后进行仿写训练。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在家里扮演的角色非常特别,爸妈如果发生争执,我是制衡力量。说白了,我就是家庭“大法官”,遇到什么纠纷,我自然会秉公而断,瞬间消解危机。当然,我也会有些偏心的,因为妈妈太过强势,不得已我得帮帮老爸的。这事可不能让老妈知道啊。”
情节仿写有一定难度,因为情节有特定性,离开语言环境,很难看出其独特表达效果。但以此展开仿写活动,还是能够给学生以更多的体验机会,这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三、环境仿写,丰富表达技巧手段
小说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仿写设计时,须要关注环境描写的经典性,特别是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发挥了辅助衬托作用,应给学生以明确的仿写立意。环境描写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学生普遍欠缺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展开多种仿写训练,可以有效弥补学生的表达缺陷,以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写作背景具有特定性,为让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辅助作用有清楚认知,教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找出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然后展开仿写活动,要求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形成衬托作用。学生很快就找到一些自然环境描写片段,展开了仿写操作。有学生针对小说“画面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一段展开仿写:“窗外吹进一股清风,带着浓浓的桂花香,将我的视线引向校园中的小花园,那里正是花香蝶舞的世界,仿佛有举办演唱会的气氛,鸟儿在树杈上叽叽喳喳,是不是在试唱呢?我的心总也回不到课堂……”也有学生仿写小弗朗士走进韩麦尔小院的片段:“平时放学了,大家会蜂拥冲出校园,像那开闸的洪水。今天特别了,大家默默地、缓缓地向校门口移动,甚至有好多人,一步三回头,带有依依不舍的表情。原来,今天毕业了,我们要永远地离开母校了……”
小说经典描写内容众多,让学生以仿写形式实现能力迁移,并从仿写中获得认知成长,自然要比教师的说教引导具有实效性。对人物仿写、对情节仿写、对环境描写仿写,从不同视角出发展开训练,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训练体验经历,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22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