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读写结合的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

2018-03-05陈红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陈红玉

[摘 要]《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了文本中的语言学习素材,让学生提取语言经验,内化语言积累,让读写美丽相约,在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为学生打开了获取语言智慧的密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言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74-01

【课堂重现】:

一、课前活动,形成认知冲突

师:大家带来了许多恐龙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生:我介绍角鼻龙……(学生照本宣科,读了一段资料)

师:他刚才介绍的是角鼻龙,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真的明白吗?(开始有学生摇头)

师:同学们都对恐龙挺感兴趣的,可要想把你喜欢的那种恐龙介绍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

二、学习课文,了解恐龙特点

师:(出示雷龙的图片)我们先来看这只恐龙,谁认出它来了?

生1:这只恐龙是雷龙。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2: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生3: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是把雷龙和大象作比较。

生4:大象在我们的印象中已经是非常重了,可是和雷龙比的话,大象就是个小不点。

生5:“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也可以看出它是“庞然大物”。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雷龙走路的声音。

生6:真的像打雷。

师:作者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雷鸣,这种像比喻句一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打比方。

师:作者介绍雷龙,抓住“庞然大物”这个特点,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出示表格)请大家按照学习雷龙的方法,结合表格,自学其他几种恐龙。

三、练习表达,运用说明方法

师:今天上课前,有位同学为大家读了一段关于角鼻龙的资料,刚才大家都没听懂,现在再一次请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角鼻龙,好不好?

生:我来为大家介绍角鼻龙。角鼻龙身长6.5米,脑袋和嘴巴很大,牙齿像一把短刃。鼻子前端有一个尖角,眼睛上有一对小角,令人望而生畏……

师:现在大家听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这次,他是抓住了角鼻龙的特点来说的,还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师:同学们都能生动形象地介绍一种恐龙,如果四人小组合作,用上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总分段式,我们可以介绍好几种恐龙呢!

四、向外拓展,打开兴趣之窗(略)

【点评】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我挖掘文本中的語言学习素材,让学生提取语言经验,内化语言积累,在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本课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强调学习兴趣的激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我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视频。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在教学的主体部分,我通过比较、判断、纠错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群体参与。下课前,我又给学生提供了关于恐龙信息的网址、图书、电影,并布置了后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有利于学生持续保持探究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恐龙的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制作的课件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我没有机械地一种一种地介绍恐龙,而是先重点教雷龙,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其余种类的恐龙以表格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学,并让孩子们在逐词逐句的朗读中理解课文中多处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这样,学生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说明方法,一举两得。

三、在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

在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恐龙,但学生只会照本宣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引导学生:书上是怎么介绍恐龙的,我们也可以像书上一样进行介绍。整体教学中,我始终抓住“特点”和“方法”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作用。在小练笔交流环节,我让课前照本宣科的学生重新介绍角鼻龙,这一设计与课开始时遥相呼应。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留下了语言,就留下了智慧。”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获得语言积累。只有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经历语言实践,语言智慧才能水到渠成。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