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审审题
2018-03-05沈霞红
沈霞红
【2018届桐乡市重点高中高三返校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吕氏春秋》记载有“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的故事。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众人以之为贪,孔子却赞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者,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让而不取其金。众人赞之,然孔子曰:“赐失之矣。”
【注】 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是“孔门十哲”之一。
上述材料中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受牛”“子贡却金”有着不同的评价,请你就此加以评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
②不得抄袭、套作。
同学的立意
娄方仪: 孔子赞赏子路、否定子贡的原因是孔子一向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孔子认为子贡在行义举之时,将义和利完全对立了,重义轻利,甚至对可取之利也舍却了。因此根据材料,将文章立意为“在当今商品经济时期,我们要义利并举,更要见利思义”。
点评: 很明显,该同学没有读懂材料的意思,没有领会孔子对两人行为产生不同评价的真正原因。孔子赞赏子路、否定子贡的原因,并非因为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义利并举,而是看到两人的行为会对社会的制度、风气产生的影响——“子路受牛”会让奖励义举的社会风气深入人心,“子贡却金”则会阻碍“鲁国之法”中给予赎人之人奖励这一制度的实行。该同学的立意 “在当今商品经济时期,我们要义利并举,更要见利思义”,完全不符合题意,属于离题。
金伟萍: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社会的运作需要有制度来规范。孔子对子路冒生命危险救人后取赏予以肯定,其实是肯定其行为对社会风尚会有正向推動作用;而对子贡“赎人不取金”的行为予以否定,是因为子贡的“好心之举”将“行善”置于高位高标,从而可能破坏一项奖励义举的好制度,甚至会在将来阻碍更多善举的力行。因此我的立意是“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
点评: 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取酬,子贡拒赏”有不同的评价,是因为两者看问题方式不同。孔子看问题的高度和方式,有前瞻性和大局观,能看到子路救人受赏对弘扬美德的作用,也能看出子贡赎人拒赏会在无意中拔高道德标杆,令普通百姓对此望而生畏。
该同学综合考虑了众人和孔子的不同评价,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及评价背后的深刻含意,立意为“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符合题意。
沈琳: 众人在评价两人的行为时只看眼前,孔子评价时则着眼长远。众人和孔子看问题的高度不同、方式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此,可将文章立意为“我们要有高瞻远瞩的思量和眼光,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点评: 该同学综合联系了众人和孔子对两件事的不同看法,从两人产生不同评价的思维出发,分析了两者结论不同是因为思考问题的高度不同、方式不同,得出“要有高瞻远瞩的思量和眼光”这一立意,不仅读懂了孔子的“深意”,同时抓住了形成这种“深意”的根本原因。立意准确,角度新颖,有一定的深度。
老师来审题
对这道题的审视,要建立在理解材料中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之上。
“子路受牛”的大意为:子路救下了一个溺水的人,为表示感谢,这个人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收下了。众人都觉得子路贪心,但孔子却对此表示赞赏。
“子贡赎人”的大意为:根据鲁国的法令,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补偿和奖励。有一次,子贡(端木赐)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不接受国家的补偿和奖励。众人都称赞子贡,但孔子却说“子贡做错了”。
题目要求对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受牛”“子贡却金”的不同评价加以评说,因此,我们要在理解材料含义的基础上,对众人和孔子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进行探究。
仔细分析,可以得出是因为两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高度有差异。而孔子的评价的“高明”之处和“高明”的原因就是立意的方向所在。
子贡赎人“拒赏”行为,无疑是品行高尚之举,但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拒赏即高尚”的道德认知,将道德标杆拔高。在这种“标杆”下,子路助人而“受牛”,自然会被众人视作“贪”。如果这种风气和观念继续发展深入下去,奖励义举的制度得不到推行,不久的将来,“助人”“义举”也许就会没有着落了。众人只见眼前子贡的不吝钱财,却不知孔子心中的深层忧虑——制度得不到维护,向善的社会风气得不到弘扬。众人着眼于“小节”和当前,孔子着眼于“大局”与未来。
由此可以得出“回报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付出”“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要着眼大局和未来”等立意。
写作提纲示例
立意: 弘扬善举,尊重制度,助推社会和谐。
第一部分: 分析“是什么”。
孔子肯定子路、否定子贡之举,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是对道德标杆无限拔高的否定。
第二部分: 分析“为什么”。
分析众人和孔子有不同评价的原因,指出孔子评价的“高明”之处:众人眼光短浅,只看到了表面和眼前;孔子眼光长远,着眼于深层和将来。
分析子路行为的正面效应,重点分析子贡之举隐含的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 解决“怎么样”。
个人层面——提倡以义为重,但不排斥正当的奖励。
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在英勇救人之举后,坦然接受了人民币20万元的“感动阿里奖”,并享受了看病和身体恢复期间的带薪假期。但这些丝毫未减损她带给全社会的温暖和正能量。
国家层面——用制度扬善。
比如为弘扬传统美德,中国正努力去发现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最美”。“最美孝心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国外早有“好人法”(《见义勇为法》)等制度。如德国早在1794年的《普鲁士普通邦法》中就规定“以现金奖励拯救他人生命者”,奖金由政府资金和基金会的捐赠而来。
结尾: 回应立意,重申观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