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导教学方法谈
2018-03-05高东芹
高东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文学家、才学之士无不是博览群书,记文于心,借鉴他人,拿来巧用,再造杰作于世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读的水平和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读导式教学,着重抓导读、畅读、意读、境读、体读、感读、情读等环节的指导,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读
引导学生预习除障。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边默读,边在文中找出生字新词。借助词典、课辅资料,联系上下文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有疑惑的小组间互问。注意词汇的积累与形近字、多音字、多义词的归纳与比较。
二、畅读
能正确流畅地读课文。先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能力强的同学范读,注意校正字音、感受语句的停顿、语调的起伏等。然后自己仿读、自由读。这是一个眼到、心到、口出的正确读书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写的是什么。
三、意读
边读边思,理解文意的过程。在导读、畅读的基础上,由学生略读或浏览读,思考文意。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点拨与解疑,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脉络。明白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归纳其大意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在学生导读、畅读后,我让学生找出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子。然后让语文科代表读这些句子,其余同学分别同读每一句后面的部分内容。这样全文读完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就理清了,层意也清楚了。
四、境读
通过学生自己用较慢的速度朗读联想,与脑中已有的表象库存,经大脑综合,再现文中语境所表达的情形。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读思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一般在学生读重点部分后分组自由慢速朗读联想,身入其境。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重点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让学生联系前两句闭目浮想,然后让学生“咏雪”,再现“西北边境遍地银妆的奇丽雪景”的情境,进而使学生与“千树万树梨花”之景融为一体,产生无限热爱之情。
五、体读
体读是作者领略语境的一个升华的过程。体会作者表意滋味,体验作者驾驭文字的精妙之处和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体读一般是在学生融入重点句、段语境后进行。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我在学生融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情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对这一重点句加以领悟——这一名句精妙在哪里?你能创作出更精美的句子来吗?通过议论与对比,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此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使人在银妆素裹的世界里,如置身大好春光之中;一个“忽”字显现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并表现出诗人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此乃巧夺天工之作,成为千古难得的名句。
六、感读
讀者通过意读、境读、体读而感知心灵碰撞的思想火花,产生共鸣的过程。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读出喜、怒、哀、乐,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能用表情、动作、语调、神态等朗读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采用自读自演,或分小组读演等形式。
如《幼时记趣》一课,我先让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几件事的情景,然后按四个小组的顺序分别表演“观赏群鹤舞空图”、“观赏白鹤青云图”、“神游山林图”、“观看鞭打蛤蟆情景图”。表演时,组长朗读原文,小组成员一起表演,其他小组同学观看评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还勾起同学们对幼时趣事的美好回忆,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七、情读
情读在完成上述一系列的读、思、练的过程之后所进行的再朗读的过程。这时朗读是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位置,进行体验作者写其文时的情境,把作者的文思移植为自己的杰作。
如《背影》一课,我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重点对文中“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情境进行体验领悟的基础上,最后再让同学们情读全文。情读中,同学们个个饱含热泪,充满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尤其是读到文章的结尾: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和接后的“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时,同学们都哭泣起来,直到朗读结束后很久心情才平静下来。我顺势再让学生即兴作文写自己亲人,同学们近千字的文中都充满了对亲人的深挚感情。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采用上述“读导式”教学有如下好处:
易教乐学、易操作。读导式教学过程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适合农村初中语文学情;适用性强,对一切表情达意的文章都可实施;形式多样的读导,能激起初中生积极思维的兴趣,有利于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自我阅读能力。
总之,“导读式”教学,寓学于读,在丰富多彩的快乐阅读之中获取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改革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好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224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