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困生的复习能力
2018-03-05华东
华东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通常是回归教材,回归课文,回归双基。对于语文学困生而言,他们往往既要面对着自己语文基础薄弱、不善于总结归纳、不喜欢提问质疑等主观困难的挑战,又要面对复习时间紧、复习任务重、教师复习手段单一等客观困难的制约。教师要让学困生摆脱低效的复习状态,激发他们语文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一言堂”式的复习模式,借助小组合作复习的方式,让学困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扎实提高他们的语文复习能力,让学困生的语文复习驶入“高速路”。
本文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微型小说《窗》的复习为例,探讨运用小组合作复习的方式,促进学困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扫盲纠错策略
对于《窗》这篇微型小说,学困生总是认为它的故事很简短,人物很简单,概括很容易。当老师开始复习这篇小说,让同学们快速阅读,复述情节时,他们要么复述不完整,要么复述太啰嗦。这暴露出学困生对复述情节和概括内容混淆的问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就是学困生知识的盲点,也是他们考试中的失分点。尽管从教师角度来看,复述是个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但是对学困生来说,却是较高的能力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小组内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帮助学困生区分复述情节和概括主要内容的异同点,扫除知识的盲点,再让学困生自我纠错,在小组内重新复述,他们对复述和概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各个小组内的学困生还可以选择情节的一个部分进行复述练习,通过和组内其他同学复述相比较,使他们明确复述:要准确选择情节,首先要理清情节的四个部分;要明白内容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结果等要素;要规范语言格式,可以按照“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的句式。
当教师帮助学困生及时地扫除了语文知识盲点,纠正了复述的错误后,学困生们可以理清《窗》的故事情节,根据复述的要求,依照规范格式在组内进行完整准确的复述,他们的复述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及时的提高,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加。
二、突破定勢策略
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复述时,喜欢从近窗病人角度复述,因为这样讲述公园的场景更加自然些,也更加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这成了大多数学困生复述的定势。我提醒他们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选择合理的复述角度。通过比较不同角度的复述,学困生知道复述要达到合理和顺畅,必须突破思维定势,选择从远窗病人的角度进行复述;也领悟到复述中要避免复述主语的变换的错误。
“远窗病人的见死不救”是学生复述中不约而同的结论,也是他们分析人物的定势思维,我启发学生:“小说中作者为什么写远窗的病人两次‘盯着天花板?”这个问题将学生对《窗》中人物形象特点巧妙地引向对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的比较上去。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他们注意到两处“盯”的描写手法不同,一处是动作描写,一处是神态描写;前面的“盯”写出远窗病人彻夜难眠的痛苦,后面的“盯”表现远窗病人见死不救的冷酷;两次“盯着天花板”,揭示了虚伪自私的远窗病人灵魂的挣扎和堕落的过程。
教师只有在复习中善于发现学困生机械学习的思维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及时帮助学困生突破僵化的思维方式,纠正思维定势,才能使学困生的比较性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增强。
三、延伸拓展策略
“《窗》的结尾有怎样的效果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通过这一堵墙折射出人性的善恶美丑。”学困生的回答迅速而标准,但是他读的是书后练习的答案,这个小说学习的难点他未必真正的懂,教师只有将问题进一步延伸开来,让学困生真正深入文本,才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出他们的探究能力来。
于是,教师进一步追问道:“除了小说的结尾,你还从什么地方发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巧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深入文本,小组合作探究,学困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开头交代两位病人都是重病人,情理之中都要静养,意料之外的是窗外比赛激烈却影响不到他们;近窗病人讲述窗外比赛的激烈、拉拉队的欢呼是情理之中的,可是意料之外的是这么大的声音远窗病人完全听不到;……学困生发言越来越热烈,思考越来越深入,探究越来越超出教师的预设。
通过对问题的适当延伸拓展,学困生在合作复习中爆发出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妙处的体验越发深刻,他们的探究能力慢慢培养起来,学困生的语文复习能力达到新的高度。
《窗》一课的复习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扫盲纠错策略、突破定势策略、延伸拓展策略,为小组合作提高学困生的语文能力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226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