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018-03-05陈雪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小学生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学习態度、学习习惯、个性因素、家庭环境、听课方法、学校环境等方面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性做调查研究,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入学适应;小学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6-0061-03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生活作息制度、学习环境等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而进入小学阶段则以学习为主,学习任务加重、学习难度加深,更有许多的规章制度约束着他们,因此小学一年级学生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入学适应性问题,如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心理。入学适应不良对儿童将来的学习、性格等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了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关注。

一、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某市三所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发放家长问卷160份,回收152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74.4%;教师问卷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6份,有效率100%。调查问卷采用陕西师范大学张亚丽[1]编制的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统计结果将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答案由低分到高分分成较差、一般、较好三个等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63.3%的学生认为不努力学习是不对的,75.63%的学生不会找各种借口拒绝学习,81.5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有意思的事。大多数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会努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科目,说明大多数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积极。另一方面,只有35.29%的儿童会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主动学习,40.34%的学生在学习时间内能够一坐到书桌前就立刻开始学习,认为自己学习比较专心的学生只有42.86%,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浪费时间的学生只占15.13%,说明大部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

(二)学习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2.27%的学生能够尽早完成家庭作业,但通过访谈了解,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完成的。只有41.18%的孩子会预习功课,28.57%的学生会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29.41%的学生会利用休息时间主动进行课外学习,说明大多数小学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老师或者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下才知道自己要如何学习。

(三)个性因素

1.独立性

调查结果显示,有77.31%的儿童能够主动起床去上学;80.67%的儿童能够自己整理学习用品;57.98%的儿童会预先检查学习用品;50.42%的儿童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遵守纪律;绝大多数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能够按要求独立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但是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纪律,甚至比较任性,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2.毅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63.87%的儿童在完成听写、计算这样的学习任务时不会立即感到厌烦,只有27.73%的学生能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下去,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不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后能够努力去克服的只有47.06%,大多数学生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说明一年级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

(四)家庭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93.28%的学生在家里都有自己固定的学习空间,89.08%的家长会为了便于孩子的学习而调整吃饭时间,有69.75%的家里人会对孩子的学习经常给予表扬和鼓励。说明现在大多数家长都能为孩子提供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在学习上给予积极的鼓励。有10.92%的孩子在家学习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而停止学习,78.15%的孩子会因惦记家里的事而无法安心学习,说明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的学习影响非常大,但是只有12.61%的孩子会主动提出移动桌子等要求而改变家庭学习环境,表明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主动要求改变环境的意识。

(五)听课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儿童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向老师求助,在课后向老师请教。通过访谈了解到,会向老师请教不懂的内容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好的;也有部分学生会觉得好玩而请教老师;有些孩子会因为老师严厉而不敢问。只有16.67%的儿童会主动标记重点,更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老师要求了也不会指着读,不会做标记。在提问“上课时,学生是否会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只有16.67%表现比较好,33.33%的学生表现比较差,总体来说,只有少部分学生讲究听课方法,如注意力集中、遵守纪律、请教问题等,表明一年级学生的听课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学校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虽只有8.33%的学生时常会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讨厌该老师所教的科目;有一部分学生不讨厌老师但是会害怕老师;58.33%的学生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无法安心听课,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烈的向师性,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其心理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班上的学习氛围很好,有66.67%的学生会因为教室里吵吵闹闹而无法专心学习,75%的学生会因为同桌不合自己心意而影响学习。表明学校学习环境和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讨论

(一)加强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endprint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生活跨越到以听、说、读、写为主的学生生活,学习变得系统化了,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学习过程不再像幼儿园阶段那样轻松,这也是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學面临的最大的适应问题之一。

幼儿园教育方面,教师可以带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学前儿童参观小学,提前让幼儿了解小学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和规章制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针对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差异,教师应设置过渡性学习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应重点培养儿童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与倾听的习惯,做好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或学习任务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让幼儿逐渐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幼儿教师不可以为了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而直接以小学生的教学管理方式和内容进行教学[2]。

小学教育方面,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行为习惯养成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但是实际情况中,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2]。小学一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应该注重对儿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更要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例如该做笔记的时候提醒学生要做好笔记,并且明确告诉儿童用什么样的方式、怎样标注,还要随时检查每个儿童是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表扬[3]。对于学习方法不科学的儿童,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并且反馈给家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做作业或者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时,比如写字的姿势。父母经常有效地陪伴孩子做作业会提高孩子做作业的质量,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更多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导致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够强,进入小学后容易出现适应困难。因此,有意识地锻炼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园教育方面,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适当给增加一些有难度的任务要求幼儿完成,比如要求幼儿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一项需要坚持一个星期以上的任务,任务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坚持性。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需要严格遵守行为规则的活动或游戏来提高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在活动中要求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学会约束自己。

小学教育方面,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要求学生课堂上能够控制自己,不随便走动,不和同学说悄悄话。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义务劳动和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多给孩子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做,减少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学习工具,自己洗衣服、洗袜子等,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当孩子碰到困难拒绝完成任务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办法而不是包办替代。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相对于小学生活来说更加轻松,在幼儿园,幼儿有比较充足的午休时间,作息制度和学习内容比较轻松。在小学,上课下课时间比较严格,相对于幼儿园,小学校园环境可能更大,教师和学生更多,这都会给儿童带来不适应问题。从客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学校方面,首先,为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创设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温馨的班级气氛,缩小环境的差距,让其能够减少心理落差。其次,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来控制课堂物质和心理环境,形成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避免吵闹无序的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5]。再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幼儿园,幼儿与老师接触非常紧密,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照顾比较全面,而在小学,教师尤其是注重教学成绩的教师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导致有些孩子比较害怕小学老师,产生压力,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6]。因此,小学一年级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还应观察学生的同伴关系情况,对那些不喜欢跟同学说话,或者不受同伴欢迎的学生应跟踪了解,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沟通和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利于同伴关系建立的集体活动或者团体心理辅导来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友谊。

家长应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引导孩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应该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打扰孩子,既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也不能要求过于严格,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家长还应发挥榜样作用,在学习上给予孩子良好的示范。在孩子学习时,如果家长在一边玩手机、看电视、打牌等都会对孩子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作为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了解孩子面临哪些具体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张亚丽.幼小衔接视角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61-63.

[3]孙丽颖.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J].科教导刊2016(3):132-133.

[4]陈雪飞.父母陪伴与小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4):116-119.

[5]徐兰.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6]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6):161-162.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曲靖,655011)

编辑/于 洪 终校/巨明珠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