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世界金融史,有一种力量叫金融

2018-03-05闻之

时代金融 2018年4期
关键词:金融

闻之

近日读张志前先生创作的《癫狂与理智》一书,我从书中感受到一种金融的力量,因为这本书告诉我,金融的魅力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可分担风险,化“柳暗”为“花明”。著名史学家奇波拉曾称,如果没有金融革命,就没有工业革命;如果没有英国金匠用存放在他们手上的资金投资,就没有近代银行;如果没有1666年9月燃烧了五天五夜的伦敦大火,就没有世界上第一家火灾保险营业所;如果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拉在外就餐时没有忘记带足现金,就没有现代信用卡;如果没有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大量违约,就没有评价机构的横空出世……

今天,已经没有人会再怀疑金融的力量。从张志前先生梳理的这些金融故事中可以看到,金融并不神秘,金融创新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高不可攀,相反,许多金融创新源于生活,或者说,越是金融创新,越往往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不过,金融创新并非一些人所渲染的那种“钱生钱”,杠杆过高必生泡沫,金融离不开实体经济,否则,只能是浮萍之末。

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长期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和金融投资工作的经济学博士张志前,用36个短篇金融故事简要讲述了金融的起源、重大事件、关键人物以及现今仍旧发挥重要作用的金融機构的来龙去脉。文章浅显易懂,每个故事无一例外均表明,金融看似高深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张志前先生在书中例举了这样一个有关金融力量的故事:1492年10月12日,在大西洋上航行了两个月零九天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终于登上了一块新陆地——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从而掀开了人类发现美洲大陆的新篇章。人们只是习惯追逐成功的光鲜,很少会注意到,哥伦布的这次冒险之旅差点因为囊中羞涩而夭折。

当欧洲航海热风起云涌之时,从《马可·波罗游记》中获得灵感的哥伦布脑洞大开,声称从欧洲一路向西便可抵达印度和中国。然而,当哥伦布游说意大利王室、葡萄牙王室和西班牙王室后,结果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关键时刻,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典当首饰和珠宝作为哥伦布的探险资金。此举不仅帮助哥伦布完成了人类航海的新壮举,同时顺带提升了典当业的影响力。

在另一本有关金融的读物《千年金融史》中,里面不仅有千百年来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的描述,而且它不满足于对金融发展路径的泛泛而谈,还试图阐述到底金融是什么,金融具有何种功用,纠正人们对金融的误解以及偏执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一说到金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钱,或是一些有价证券什么的。而在《千年金融史》作者戈兹曼看来,金融不只是钱,它还是一项技术性工具。因为,金融具有四个关键要素:在时间上重新配置经济价值;重新配置风险;重新配置资本;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而这就是金融力量的所在。

由此可见,金融直接面对的是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金融绝非是简单的钱,而是要跨越时间和空间去解决资源有限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工具。通过对数千年来金融在全世界范围内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探索,戈兹曼详细阐述了货币、债券、银行、企业等令人惊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体系如何推动了城市中心的扩张,并促进了文明的繁荣。也正是利用这种金融的力量,推动了古美索不达米亚文字书写的出现,促进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向帝国的转变,决定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并为引领欧洲走向世界的贸易扩张提供了保障。

作者在中文序言中写道;“与其说《千年金融史》是一本为欧洲读者写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为中国读者写的书。”此语虽有点夸大之嫌,但也绝非客套。因为,本书共有四个章节,其中一个章节就是专门写中国的金融历史,名为“中国的金融遗产”。作者戈兹曼认为,中国在金融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发展了自己的货币经济,自己的会计和金融控制制度,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证券——纸币。这些金融技术在几个世纪之后才出现在欧洲。中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了许多其他的金融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对中国古代金融问题的研究,使其收获了本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即金融问题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方式解决。因为中国货币和铸币的发展轨迹与希腊、罗马世界的完全不同。所以说,戈兹曼在书中对《管子》和管仲的推崇、对交子和中国买办阶级的努力的肯定等,都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金融辉煌的历史,以及中国金融在历史上驰骋全球的力量。

读史可以知道,中国是一个早熟的国家,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中央集权制。在这套制度发明之前,人类几乎不可能在数百万平方千米的疆域内建立统一的国家。由于交通和科技的限制,统治者无法让千里之外的人们都俯首听命。在我国的周代,虽然建立了诸侯制,但由于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太弱,各个诸侯逐渐独立成了国家。秦汉发明的中央集权则在地方上建立了一整套的官僚体系,体系中的官员们由中央任免和控制,对人民进行统治,同时又相互监督、相互制衡。那时候,中央政府控制官僚最重要的手段是财政和金融,除了中央之外,其余机构无权收税,也不能给官员发放工资。这样,官员们就成了中央政府豢养的统治工具,而中央政府则通过官僚网络牢牢控制了民间。

但是,中央集权制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随着政权的延续,官僚机构作为整个帝国的维稳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庞大,让古代的农业社会逐渐养不起。在王朝建立初期与和平时代,官僚机构的规模还比较小,这时可以通过正规的农业税来养活。可一旦进入战争状态,或者到了王朝后期,官僚体系膨胀过于快速,仅仅靠正规的税收就无济于事了。这时,朝廷就会进入一个快速的财政扩张期,皇帝发展出正规税收之外的各种手段,从民间攫取财富。最早进入皇帝视野的是“国有企业”。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建立国有企业的方法。汉武帝继承了文景之治的成果,本来是财政富裕的时代,但他发动针对匈奴的战争,迅速耗空了国库,仅仅靠农业税已经无法弥补财政赤字。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汉武帝决定依靠政府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垄断,建立一系列的国有企业。当时盐和铁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围绕着盐铁也形成了最先进的工业部门,可谓汉代的IT行业。汉武帝围绕着盐铁资源,垄断了经营权,建立了一系列的国有企业。民间为了购买盐和铁,必须向政府支付更高的价格。垄断前后形成的价格差,就成了汉武帝的战争经费。除了建立国有企业,汉代还第一次将货币发行权垄断到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可以利用货币贬值(铸币时代主要是靠往铜中掺入其他贱金属来实现),从民间抽取财富,建立庞大的金融业,让金融的力量支持朝廷的统治。endprint

汉代之后的大部分朝代都继承了武帝的衣钵,在建立资源垄断上大做文章,形成了对中国民间经济的第一道金箍。而唐代则为中国现代经济提供了另一个蓝本,这就是土地公有制。唐代的土地公有制源头来自北魏,并经过北周和隋朝,最终传给了唐朝。当时的规定是:当一个人出生,就由政府分给他一块耕地;作为交换,一旦他成年,就必须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当他死亡时,政府把耕地收回,以便发给其他的新生人口。在这种制度下,政府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农民只是终生的租客,税收就是租金。另外,唐代也是一個政府参与经营的时代。皇帝允许每一级政府、每一个衙门拥有经营性土地和资金,这些衙门都可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挣钱来筹措一部分财政资金,维持自身的运转,形成自己的金融体系。

可以说,唐代的政府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但唐代的官营效果很差劲,常常处于亏本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控制土地的成本太高,虽然可以短暂获利,但从长远来看,不仅会搅乱民间金融秩序,也无法保证政府的金融体系持续获利。而政府由于不懂经营规律,所做的商业活动要么无法盈利,要么只能实行强买强卖。结果,政府不仅没有从经营活动中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反而导致唐代的中央财政捉襟见肘,状况一直不佳。正是由于糟糕的财政,唐玄宗在盛世时期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建立了节度使这个职务。而在此之前,中央政府总是把一个地方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分在不同的官员手中。

后来,随着中央财政和金融体系的崩坏,皇帝往往拿不出钱来养活边关的军队,于是,他把边关地区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合并起来授予同一个人,让他自己想办法收税,再用这些税收养活军队打仗。节度使的设置,破坏了正常的官僚制度,无法产生有效的制衡,使得节度使大权在握,有力量反抗中央,并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可以说,唐代的衰落首先是金融和财政问题,然后再扩大成为一个军事问题。 其实,在汉唐的财政经验之外,宋代则为中国提供了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纸币。从宋代开始,中国的每一个朝代(除了清代)都会产生剧烈的纸币通膨,中央政府突然发现,纸币是一种更容易攫取财富的工具,并且迅速滥用。即便到了现代,世界各国也都发现纸币是一个快速的筹款工具,并倾向于过度使用,最近世界性的流动性泛滥就是这样的结果。

从以上对世界及中国金融史的梳理和回顾,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历史上,国有企业、土地公有制、金融垄断这三大制度在中国古代都有了非常深入的实验,并且折射出古代中国金融业的巨大力量。而它所带来的结果则是在一次次重复,每一次的重复虽然有其特殊性,却又有许多规律可以追寻。所以在今天,我们在梳理这些中国古代的金融经验和教训时,希望能寻找到其中的规律,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向前推进注入一些古为今用的金融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祛魅金融衍生品
金融与经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