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方虚增GDP行为有必要追究法律责任

2018-03-05

时代金融 2018年4期
关键词:违规跨境水分

2017年1月,时任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该省所辖市县在2011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2018年1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也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承认,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有水分。2018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又传出消息,将把滨海新区2016年的GDP从超万亿元下调至6654亿元。

点评:地方为何要为GDP“主动挤水分”?有媒体认为,是因为中央决定将于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改革,才促使这些地方主动调整了GDP数据。更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中央近几年来加大了对GDP造假的监督力度。2017年初,辽宁“主动挤水分”,就是在中央巡视组“回头看”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微信公号“侠客岛”的说法很明确:“地方统计数据造假的情况,中央是掌握了的。”2017年底,《天津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挤干水分关键要“舍得”》的评论员文章,从中也不难看出天津要对GDP“挤水分”的决心。

各地所谓“自曝家丑”“主动挤水分”,当然是因为有压力。既然如此,各地为什么不能自己把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之类现象,先行扼杀在地方统计工作的“摇篮”之中呢?说白了,还是原先不端正的政绩观在作祟。虽然这两年,已经出现了逐步淡化GDP对政绩影响的趋势,但是长期以来“以GDP论英雄”的思维惯性,仍然停留在相当多领导干部的脑子里。很多地方考核干部,还是习惯于看他任上的数据是否“漂亮”。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神仙数字”自然会层出不穷,而各省的数据,自然也会被地方数据层层堆高。

在重要统计数据上造假,不仅是工作作风问题,本质上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更是涉嫌犯罪的严重行为,需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统计局也明确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工作的考核管理,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因此,对地方制造假数据虚增GDP行为,有必要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让他们承受相应的代价。

央行放开个人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业务

2018年1月5日,央行网站发布《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明确指出凡是依法可使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同时,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为个人办理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便利境内个人将境外合法收入汇回境内使用;以及境外個人将境内合法人民币收入汇出境外。

银行股权管理办法落地

2018年1月5日,银监会发布新一年的1号主席令,即《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剑指完善银行有效的公司治理,为此奠定重要基石。据了解,银监会会重点解决存量股东规范问题,并将区别不同情形,给予不同的过渡期。目前有多家银行问题股权已经在陆续转让之中。

严禁险资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

近日,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 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严禁保险机构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endprint

猜你喜欢

违规跨境水分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减盐不如减水分
违规逆行之后
跨境直投再“松绑”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