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红色国际交通线
2018-03-05巴图
巴图
口岸城市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被誉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联系的“红色交通线”。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探索民族解放之路,克服重重困难,途经满洲里赴苏俄考察,了解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还有数以万计的旅俄华工冲破阻挠,途经满洲里回国,带回来许多革命书刊,并将亲身经历的俄国十月革命情况介绍给中国人民,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支持中国革命,共产国际向中国派出了大批代表和军事顾问,其中大多数人是从满洲里进入中国。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中国后,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其迅速发展。同时,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加强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充分利用满洲里地区反动力量相对薄弱、交通方便、距苏联较近等优势,在满洲里建立地下交通站,形成一条经哈尔滨、满洲里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交通线。满洲里“红色交通线”大致经过由共产国际组建交通站、中共东北党组织组建交通站和由共产国际所属的哈尔滨国际交通局组建及领导的交通站三个发展阶段。这条“红色交通线”以中东铁路为主干,哈尔滨为枢纽,满洲里、绥芬河为节点,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安全稳定、高效运转的国际秘密交通网络。在中国到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交通线之中,这条“红色之路”形成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发挥作用较大,被誉为“一座红色的国际桥梁”,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从1920年至1937年,在国际交通线存在的18个春秋中,经“红色交通线”出入中蘇边境的革命同志达数千人,包括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邓中夏、瞿秋白、李立三等早期领导人。革命先驱们通过这条秘密交通线的掩护,从苏联带回了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借助这条秘密交通线的掩护,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出席共产国际会议和赴苏联学习工作,直接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为保护革命后代,先后把一些革命烈士的遗孤和高级领导干部的子女途经满洲里等地,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生活。孩子们在国际主义大家庭里,受到了共产主义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后,孩子们陆续由满洲里回到祖国。其中有毛泽东的子女毛岸青、李敏,朱德的女儿朱敏,蔡畅的女儿李特特等。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几十名六大代表在满洲里国际秘密交通站交通员护送下,偷越中苏国境,顺利到达莫斯科。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是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
1937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这条国际交通线被迫中断。但这条“红色交通线”记载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伟大功绩,永远写入了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途经满洲里出国访问。1948年,中央选派李鹏、邹家华等21名烈士遗孤和领导人子女途经满洲里去苏联学习,他们学成回国后,有的在经济战线上挑起大梁,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许美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