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

2018-03-05吕梅林南京艺术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1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动作运动

□ 吕梅林(南京艺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 南京 210013)

所谓的体育损伤,就是在体育运动期间身体出现的各种损伤问题,在体育教学以及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意外事件,一旦出现此类问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对体育教学训练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训练时,应该对相关预防措施加以应用,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问题,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同时,推动教学训练目标的实现,而想要达到这种目的,需要体育教师对运动损伤的特点、产生原因加以了解,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应用,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1、运动损伤问题的主要特点

1.1、技术动作练习与自身生理结构存在关联

通过解刨学知识对人体结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人体结构当中存在很多弱点,而这种弱点在运动中会变得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屈膝动作时,膝关节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而韧带是踝关节处较为薄弱的部分,与外翻肌群相比,內翻肌群具有更大的力量;腰部肌肉如果活动过于复杂,容易给身体带来较大的负担。这些弱点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具体显现,但如果将其与技术动作相结合,就会形成损伤隐患。

1.2、小伤、慢性伤以及重复损伤较多

在对某种技术动作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重复练习次数过多或者是训练时间设置过长,会在身体局部区域产生负担过重的现象,而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慢性损伤问题,而且非常容易引发重复损伤,尤其是一些小伤问题,往往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如果带伤参加训练,就会造成运动损伤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具有极大的治疗难度。

1.3、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运动弱点、重复训练等因素会造成运动损伤之外,运动损伤的产生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组织,特别是在器材练习项目当中,容易产生意外伤害,例如,负重练习、体操或者是投掷等训练中,课堂纪律混乱,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挥,从而加大运动损伤问题的产生概率。

2、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原因

2.1、教师责任心不强

正常情况下,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以前,教师都应该针对教学训练的具体内容,做好运动损伤的防范工作,并将其作为教学训练当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简单的说,就是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教材以及场地器材等进行准备的同时,更要对各项安全措施加以准备,要对课堂记录进行强化,尽可能的减少安全隐患问题,确保各项运动损伤防范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体育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存在组织能力不强的问题,对于课堂纪律要求不高,未能设置必要的课堂规定,导致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穿戴存在损伤隐患,例如,穿拖鞋、皮鞋或佩戴胸针等,这种穿戴对于体育训练的安全性来说,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但教师却未能要求学生及时将着装替换,进而埋下了损伤隐患,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训练期间,未能给出正确的示范,存在训练指导不细心的问题,放任学生相互打闹,没有设置固定的投掷练习区域,且区域管理不严格,在投掷区随意穿行的问题非常普遍,导致分区使用运动场地的原则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学生在使用器械进行练习时,没有做到有效的保护和帮助,进一步提升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2.2、教师专业水平有限

除了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之外,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足也是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对于教学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防范措施缺乏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在教学训练期间,不能对防护措施进行合理的应用,同时又不能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就容易引发运动损伤问题。而在学生出现身体损伤以后,没有对受伤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作出经验总结,会使损伤问题不断加剧,尤其是在新动作的学习当中,由于青少年在人体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生理特点以及年龄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加上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在违反运动力学原理或人体结构特点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动作练习,非常容易因为动作错误导致运动损伤。例如,在对排球运动中的传球与接球进行练习时,如果不能保持正确的手型,非常容易造成手指挫伤;而在对体操分腿腾跃进行学习时,如果不能让学生将动作要领数量掌握,在动作不协调的状态下练习,在快速且前冲力较大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身体进行控制,容易出现摔倒受伤的问题。

2.3、不注重准备及放松整理活动

能够将准备活动以及运动之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做好,会对运动损伤问题的产生概率造成直接的影响,在进行准备活动时,除了要将常规性的热身活动做好之外,还要结合运动项目的相关特点以及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训练当中,很多教师都不重视放松整理活动,基本都是要求学生自己随便放松一下即可,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采取科学的放松方法,长此以往,会在学生身体当中形成慢性损伤,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3、对运动损伤问题进行预防的具体方法

体育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自身的岗位职责进行强化,通过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要对科学合理的运动损伤预防方法进行有效的应用,推动教学训练质量的提升,这对于运动损伤的合理预防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训练期间对运动损伤的相关预防方法进行有效的落实,尽可能的避免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

第一,要对训练场地当中的器材加强检查,清除其中的安全隐患问题,教师应该对体育场地当中的训练措施实施经常性的检查活动,每次训练以前都应该认真检查训练器材,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确保整改的及时性,使学生的体育训练能够获得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避免因为器材问题造成运动损伤事件。

第二,在进行教学训练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精神状态以及身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基础加以明确,在训练期间,如果发现学生状态与训练任务不适应,或学生身体素质无法将训练任务完成,应该对学生加强鼓励,由浅入深的讲解技术动作,使其在数量掌握动作的同时,消除不良情绪,从而主动将训练任务完成,在此期间,应避免强制练习造成运动损伤问题。

第三,要对教学训练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师要对教学训练活动进行精心的组织,在课堂教学当中,训练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教师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运动强度以及训练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自身超强的专业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在坚定学生运动信心的同时,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将训练任务完成,避免出现组织不当造成运动伤害的问题。

第四,在教学训练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对课前的准备活动保持重视,要有目的的设置热身练习,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学生器官系统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其中枢神经系统更加兴奋,使身体能够做好运动准备,从而达到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教师应该对课堂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对一些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部位做好准备。

同时要对运动之后的放松整理活动保持重视,通过放松整理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训练之后,实现紧张运动状态向平静状态的快速转变,对学生精力及体力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对运动损伤问题的有效预防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该对该项活动进行有效的落实,一方面可以对运动损伤问题加以预防,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学生在自主练习的情况下,也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而且适当的放松整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训练质量的提升。

第五,要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对医务监督进行强化,要对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及机能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明确学生身体是否存在损伤问题,严禁学生在带病或带伤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在遇到运动损伤问题时,要做好分析总结工作,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避免相同损伤问题重复出现,影响教学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运动损伤问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正常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运动损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体育教学训练当中对各项预防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以此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动作运动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