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18-03-05谢全福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天水741200
□ 谢全福(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 天水 741200)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关注学生体育能力培养,身体素质提升同时,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新时期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将体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拥有良好身心素质与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
1、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1、学习负担过重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将升学率视为教学的重点,高中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在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所需学习的课程较多,学习时间紧张,睡眠时间不足,许多学生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下,睡眠时间极强,且越是临近考试阶段,睡眠质量更差。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高中学生出现大脑过度疲劳现象,导致注意力难以得到集中,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记忆力下降,近而出学习效率力。久而久之,造成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神经紧张以及焦虑心理。
1.2、环境不适应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行业的进步,各种网络信息、APP平台的发展对当代高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时期,极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消极的或者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除此之外,当代高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欠缺,一旦离开校园,离开父母遇到实际困难应不知所措。尤其是一些重点高中的学生,长期学习成绩优异,在长期的赞扬场中形成了强烈的荣誉追求欲望,一旦出现成绩不理想,或者欲望未能得到满足时,极易出现心理不平衡现象,出现心情苦闷,悲观失望的心理特点。
1.3、人际关系紧张
当代高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据中心地位,在高中学校学习时,如果不能有效的融入到班集体环境中,与人进行自然、和谐的交往,则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人阶交往恐惧心理。除此之外,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逐渐成长的独立个性,使其与其它学生与家长之间产生了一些认知的对立,从而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少数高中学生在班集内感觉无法与同学建立和谐的关系,或者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而得到不教师与学习的认可,由于影响他人学习而出人际交往困难等群体不相容情况,都可能使高中学生出现压抑和紧张心理。
1.4、自卑与压抑心理
在社会竞争不断加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环境都较为压抑,许多少数学生产生情绪低落与自卑、压抑的心理。除此之外,部分学校与家长,对学生赋予了过高的期望值,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自身高要,一旦在学习中无法实现自身愿意时,可能使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压抑,久而久之,造成注意力分散、缺乏学习自信等问题,最严重时,可能产生强烈的厌这情绪。最后,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成绩长期无法得到提升,或者家庭出身较差等因素,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各项素质培养的核心与基础,将对素质教育的开展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应当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自尊、自强、自律的优良品质,以及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新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学生获得更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2.2、符合高中学生自身成长要求
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每年我国有超过一千万以上自杀未遂人员,在造成功能残缺十大疾病中,有五项内容属于精神障碍,在我国,精神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高中阶段学生属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具有强列的自尊心,心理十分敏感,极易受到社会环境、学校以及家庭等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选成许多青少年学生受到情绪与压力的困扰,进而产生精神与心理方面的障碍。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基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异常行业、心理承受障碍,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高中学生或得身心的同步发展。
2.3、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新时期下的青少年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具备坚韧的品质、良好的自律性以及顽强勇敢的精神。而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如拓展训练、团队训练等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的,消耗大量体力,忍受生理与心理上的挑战,获得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力。
3、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强化体育教师教育水平
作为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高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节能力,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稳定的情绪状态,为学生创造出愉快的、轻松的教学氛围。如果高中体育教师自身缺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调节能力不足,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可能极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由此对教学效率、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带来消极的影响,造成教学氛围紧张,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要开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首先要优化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习与提升,为更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推动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2、创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与教学情境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可以吸引高中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内在的心理潜能,同时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个性的张场,获得成功的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心理得到放松。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要尊重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创造各种教学情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获得各方面心理素质的优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比赛,如小组篮球比赛,指导不同运动能力学生参与到裁判、啦啦队、运动员的角色中来,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篮球比赛中锻炼自身胆量,体会到运动的成就感与挫败感等等,学会如何管理好自身的情绪,理性的对待成功与失败,使学生获得抗挫折经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锻炼,久而久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最后,体育教师还要重视平等的教学环境营造,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民主、平等、和谐教学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更加乐于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开展丰富的合作小组形式,为学生创造出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融洽关系体验,以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融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3.3、合理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设计
在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前,体育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基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将更多的心理健康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不要片面强调对运动技巧性的学习,而要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内容优化。如在跑步训练时,如果仅仅要求全体学生完成规定跑步圈数,将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运动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充分发展,本着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循序渐进的调整任务难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力获得个人能力的持续增长,促进身体健康发展。针对高中学生沉重的学业压力,体育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与疏导,并通合理的体育运动,使学生获得不良情绪的宣泄,缓解身心紧张状态,在丰富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实现交流与沟通能力提升,建立学生信任感,让体育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4、强化体育课外活动
除上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与发展,引导学生合理应用体育课堂中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相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将更加容易接受,由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并乐于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同时,这种不受时间、空间与形式限制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激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压抑的生活环境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选择乐于参与的运动内容与形式,在玩的过程中,置身于社会大课堂接受锤炼,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使压抑、沮丧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身心两健,使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
4、结语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关注,并运用多种策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使当代高中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需求,未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