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体育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时效性研究

2018-03-05杨琦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吉林长春13002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时效性思政政治

□ 杨琦(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22)

高校体育生是未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化、多元化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下,能否对高校体育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国能够顺利开展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高校体育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也随着高校的大众化教育而出现井喷状态,高校体育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受到社会管理、收入分配、教育、住房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也逐渐蔓延、滋生,因此重视高校体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强化我国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1、高校体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呈井喷状态,而各大高校近年来体育方向也在不断扩招,体育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多,高校体育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就随之增加。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受经济规模和社会规模的发展限制,毕业生需求和岗位之间的差距还是较为巨大的,体育毕业生也逐步走入“毕业就失业”的怪圈。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会给在校的体育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困扰和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如何有效缓解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生的就业压力已经迫在眉睫,高校需及时加强体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育内容的时效性,紧随时代发展问题的步伐,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心态稳定,保障高校体育生顺利毕业。

新媒体时代下大量的数字信息自由的进行传播,互联网技术更是蓬勃发展,这对高校体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灵活、广泛,再加上国家新闻信息管制体系难以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导致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点都冲击着当代高校学生,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处于成长阶段的高校学生来讲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偏激的思想、扭曲的价值观均对高校体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更大的困扰。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强化高校体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新时代高校体育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1、社会、集体观念与个人观念背道而驰

融于社会生存的个体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而当代高校体育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多的是注重个人利益得失计较、强调自我意识、专业培养以自我为中心,这就导致我国体育事业一种集中的现象就是个人项目较为突出且均有提升空间,但集体项目尤其是需要紧密配合的球类项目,我们的水平就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急剧下滑。这种个人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高校体育生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往往存在很大误区,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一旦成熟就会在个人与集体、奉献和索取之间完全迷失自我。因此要想转变新时代下高校体育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正确引导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就必须注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把握时代脉搏,切准高校体育生的正确“病痛”。

2.2、个人价值的内部冲突与矛盾

新时代下的高中体育生由于自身条件及素质优越,且心气较高,往往对自身的期望值都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网络信息的巨大冲击,年少成名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就会造成高校体育生盲目预期,过分自信,在缺失社会经验锻炼的前提下,很容易造成从业、比赛、甚至参加职业赛事较为容易的假象,盲目的自信心往往会降低付出和努力,使得高校体育生荒废了学习的黄金阶段。由于当前高校对体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重视,使得高校体育生对价值的认知缺乏基础,现实生活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景象往往是矛盾的,而学生又执着、极致的追求自己的完美生活,这就造成高校体育生在出入社会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失去勇往直前的信心和精神。脱离社会发展的轨道而走入自我的误区。

2.3、缺乏一定的教育针对性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体育生本身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该更加讲求方式方法,区别于其它的普通学生,但是这方面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并没有予以一定的重视。其次,针对体育生的思政教育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性,导致很多思政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教育效果不明显。

2.4、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

灌输式的思想教育方法已明显不适合当前的学生,学生光是被动的接受教育,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导致了师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另外,对于体育生来说,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放在了术科训练之上,多是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学生性格也是多活泼好动,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当授以理论课时,这些学生则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力,加之方法上的缺乏,体育生接受教育的投入度不高。

2.5、对于思政认知问题存在一定偏差

对于体育生的培养上,很多老师认为仅仅保证其拥有良好的运动成绩以及相应的运动技能即可,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政观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这些并不重要,没有人知道这些的重要价值,所以也直接导致了在培养方面的缺失,弱化了学生思政观的养成。

3、强化高校体育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措施

3.1、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在当前中国社会体制下的高校教育实施过程中,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往往会对基层工作实施者带来深远的影响。只有引起高校党委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对高校体育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时效性的关键所在,才会引领基层教师履行自身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才会变革传统急功近利的思维,才会从高校体育生的长远发展和切身利益的角度进行考量,充分发挥领导的领袖带动能力。

3.2、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才是学科迈入成功的关键。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需建立起一套活力十足、专兼结合的思政教育团队;保障思政教育队伍待遇及地位稳固,确保队伍建设无后顾之忧;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及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注重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能力培养建设。

3.3、建立长效的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体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及保障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良好、稳定、长效的工作机制可以明确高校开展体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利和责任;良好、稳定、长效的工作机制可以及时了解并处理高校体育生对社会的负面情绪;良好、稳定、长效的工作机制可以引导高校体育生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思想观念,能够从容的应对就业压力;良好、稳定、长效的工作机制可以对互联网等信息工具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把握思政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加以运用,使得这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刃剑”可以“为我所用”。

3.4、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对于体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充分考虑到教育主体的实际特点与实际问题,对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及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及时更新思政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及时融入时代教育精神,融入党的指导思想,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外,要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思政教育引导过程中,提升体育生个人思想认识。

3.5、鼓励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

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主体自我发挥出其积极性、主动性,才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最佳成效,改变当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变学生的次要的被动角色,避免学生逆反心理行为的产生。所以,思政教育工作应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愿望,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6、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引导培训,提升素质

教师个体的素质以及认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成效,同样对体育教师的思政价值观进行培养,引导体育教师正确认知到体育生思政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学会一定的方法,对学生思政教育价值观进行培养,对于整体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

3.7、树立载体意识,更新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很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兴趣丧失,思政效果不佳,所以,应树立载体一时,融入互联网等教育渠道,通过新的教育手段,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将教育阵地进行有效的拓展,保证学生可以实时接收到思政教育,另外,新教育方式也能够融入更多的教学思想精神,并且通过多途径向学生进行传授,更容易被体育生所接受,同时也能够调动体育生的主管能动性,提升教育效果。

4、结束语

高校体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宏达的教育工程,每一个历史时代都会对其所处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独有的要求。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体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合理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时效性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