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批判及对我国道德建设的价值

2018-03-05路明洁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道德观费尔巴哈黑格尔

路明洁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19世纪20年代,在德国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左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是可以认识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的,但是费尔巴哈看不到在面对客观存在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使他在道德观上走向迷失,陷入了唯心主义。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道德观进行批判,构建了科学的道德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过去五年里,我国的发展给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道德领域的问题层出不穷。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并用以指导解决我国新阶段存在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道德观

费尔巴哈恢复了人的道德主体地位,把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回了人间,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他的道德观缺乏理论的支撑和实践性,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缺陷。

(一)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研究道德

费尔巴哈在形式上是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始终是在宗教哲学中出现的抽象的人。费尔巴哈所说的人不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历史的人,而是只具有自然属性,脱离了一定的社会、阶级的生物意义上的人。他理解的人既没有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属于任何社会关系。费尔巴哈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抽象化,他错误的认为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基本的道德关系,没有看到道德关系与其他物质性关系的联系。因此,他认为的道德产生的基础是错误的,道德观最终走向了唯心主义。

(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的善恶观

在善恶观上,费尔巴哈虽然把人作为道德主体,但是他没有看到物质条件和现实存在的关系对于善恶的决定性影响。他认为的善恶是形而上学的关系,是一种机械的、静止的对立。善与恶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善就是绝对的好,恶就是绝对的坏,一经形成就永远不会改变。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善恶的变化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善比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大。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格尔的善恶观,他更加强调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是由于费尔巴哈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他对黑格尔的批判不够彻底,没能从根本上克服黑格尔思想的弊端。

(三)费尔巴哈没有阶级对立的幸福观

费尔巴哈认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应当是人追求幸福而产生的欲望。要想满足这种欲望,一方面要合理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尊重他人追求幸福的欲望的权利,也就是他所说的“爱”。这就是费尔巴哈道德的基本准则,但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不能将自己孤立起来,因此费尔巴哈所说的追求幸福的欲望很难实现。另外,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在阶级社会里存在着阶级对立,认为只要有爱就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困难,甚至可以创造奇迹,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在费尔巴哈所生活的时代,这种思想显得毫无意义,由于他一度沉溺在这种“泛爱”的思想中,最终也和历史唯物主义越来越远。

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批判

恩格斯在晚年时期完成了著作《费尔巴哈论》,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一)批判费尔巴哈道德研究的出发点

恩格斯首先指出了,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相比在道德上“惊人的贫乏”。黑格尔虽然谈论伦理学是从“绝对精神”出发的,但是他在研究中论述了人类社会的相关领域,包括道德在内的经济、政治、法律的领域。因此恩格斯说他的内容是实在论的,而费尔巴哈则恰好相反。费尔巴哈忽视人所处于的社会关系,脱离了人的历史发展问题,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属性。这样他探究的关于道德的物质基础最终使他走向唯心主义。

(二)批判费尔巴哈的善恶观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在善恶观的对立研究上也是肤浅的。费尔巴哈认为,由于人追求幸福的欲望而把人性看成是绝对的“善”,而且“恶”与“善”是绝对对立的存在。恩格斯指出,在黑格尔那里,他辩证地看待善与恶的关系,认为它们是对立统一的。黑格尔认为恶具有积极的意义,强调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同时他缺乏历史的视野,恩格斯说对于费尔巴哈而言,历史是一个不愉快的可怕的领域。但是恩格斯认为,例如在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就证明了自阶级对立出现,不是人的善而是人的恶劣的欲望是调节历史发展的杠杆。

(三)批判费尔巴哈的幸福观

费尔巴哈忽视追求幸福的物质条件,它们不是为所有的人存在的。费尔巴哈鼓吹的没有阶级对立的“爱”的思想,恩格斯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软弱无力、没有意义的。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的。费尔巴哈认为最高的道德殿堂是证券交易所,如果一个人在那里赔钱了,就说明他的投机行为是不得当的。这就揭示了他的道德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的本质,他的幸福观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三、道德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

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同时,阐发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揭示了道德的本质、性质。揭露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伪道德,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经济关系的产物,利益作为经济关系中的本质内容,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个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必定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会与他人、集体或者社会产生矛盾、利益冲突。人们为了能够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形成一些约束行为的准则或者共同认同的观念,这就是道德。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道德是属于社会意识领域的一种形态,由社会存在所决定,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的阶级性表现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道德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不同阶级的道德由于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所以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那种永恒不变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二)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

虽然社会存在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但是道德并不是永远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它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时期可能会出现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状况不适应的情况,比如,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但是在战争中科技的应用,却是以道德的牺牲为代价的。所以,经济发展了不一定道德就会进步,道德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同样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道德不一定就必然落后。恩格斯还指出,虽然道德具有阶级性,但是不同的阶级在历史上共同生活,人们就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准则,因此他们的道德具有相同之处。

四、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当代价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引发了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正确认识道德现象,妥善处理道德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代表的社会阶层也不同,在面对经济利益冲突的时候,人们会从代表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就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行为准则。因此,在道德领域出现的冲突和道德信任危机的根源是社会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根据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人类社会的进步表现为不同文明的更替过程,社会实践方式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是不同文明更替的根源。回顾历史上不同民族的发展过程,道德的发展都经历了由混乱到相对稳定的过程。在看待一些道德问题时,我们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不能简单的否定。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权利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在利益冲突的时候,人们会积极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这也是我国转型时期的必然反映。

(二)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现阶段我国多种思潮交汇,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市场经济驱使人们利益需求的多样化,肯定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尽可能的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旋律教育,不断提升人们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在全社会树立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人接受他们的熏陶,把这种先进的道德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活动。除此之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结了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承传统美德,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传统经典,体会传统节日蕴含的精神内涵等方式,让传统美德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公民的道德素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道德,是现存的经济关系的反映,也影响着我国长远的发展。在我国生产力充分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和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党的十九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我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导。

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道德观,指出了他的道德观唯心主义的实质。同时,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对道德观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对于我国加强道德建设,树立精神文明新风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万柏,李文全.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道德学说的批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7(11):46-48.

[3]常克省.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及其启示[J].大连干部学刊,2016(7):5-10.

[4]付洪秀.论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扬弃[J].延边党校学报,2013,29(6):36-38.

猜你喜欢

道德观费尔巴哈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