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龄体育活动中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基于需要层次论的视角

2018-03-05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群体儿童幼儿

□ 陈 美(湖南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幼儿作为个体进入社会的关键阶段,其社会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混龄体育活动是一种顺应幼儿发展需要、迎合社会与时代需求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对幼儿社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教育效益。

1、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他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提出动机理论,也称作需要层次理论。即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是个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个体行动的最大动力;安全的需要是指个体本身免于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威胁和恐惧的需要。如良好的社会秩序、个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健全的社会保障和法制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包涵两个层面的需要,即爱的需要与归属的需要。其中爱的需要是指感情的付出和接受,既希望爱别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而尊重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获得一种对直接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评价较高的需要和欲望,它包括自己本身的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指的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渐进式发展的,从最初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逐级向更高的需要递进,这种需要贯穿着人的一生。

2、混龄体育活动的内涵及特征

2.1、混龄体育活动的内涵

混龄教育是指混龄教育指把年龄跨度至少为12个月的3-6岁儿童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和游戏。混龄体育活动是以混龄教育的方式进行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混龄体育活动区别于传统幼儿体育活动的最大特点为幼儿的异质性,异质性的幼儿群体组成也是促进混龄体育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的内涵特征。其内涵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促成幼儿的交往互动。幼儿生来就有交往的需要,而随着义务教育的到来,儿童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被分为年龄同质群体,并在儿童机构中被视为一个同质的学习者群体。在年龄相同的群体中,儿童与同龄的同龄人交往的社会关系被减少,这种基于年龄的限制减少了幼儿从交往伙伴身上学习的机会及竞争的乐趣。异质性的幼儿群体为幼儿交往创造了更为丰富的交往方式及更多的交往内容。异质的幼儿群体为幼儿构建了一个模拟的社会生态结构,这个结构允许孩子们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幼儿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与伙伴进行互动,从而促进了异质群体的交往互动;(2)推动幼儿的经验积累。《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具有特殊性,以直接经验为主。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进一步阐释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主体为幼儿的生活背景经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认知方面对幼儿的学习提出来相关理论,他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速度会因社会生活环境和习得经验的不同而加速或延缓,产生认知冲突是导致提高幼儿自我认知的有效手段与促进方式。在儿童经历日益多样化的当今社会,异质群体世促成幼儿学习经验多样性的催化剂。Heinzel认为虽然同质群体的幼儿是建立在所有儿童都能够以相同方式交往的期望的基础上,但是混龄幼儿群体被认为系统地解构了这种期望。预计儿童之间的差异不仅会变得更加明显,而且更加合理,从而促使幼儿的发展具有更多元化的趋势;(3)增进幼儿的情感归属。《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幼儿的情感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混龄幼儿体育是培养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场域。在异质的幼儿群体中,年龄较大的儿童有机会对年幼的同龄人有所帮助,耐心和宽容,年幼的孩子会接触到他们能够模仿的行为模式。异质群体的结构为幼儿提供了一种代理感,并创造了一种家庭的感觉。这种家庭感促进了幼儿的积极分享,彼此形成一种依恋,在这种真实的模拟环境中,幼儿们自发的相互学习,并自愿的相互帮助。在这种环境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得到加强,同时群体的归属感也在得到满足。

2.2、混龄体育活动的特征

(1)多样性。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混龄体育活动是由多种幼儿体育游戏构成的活动形式,如奔跑类、跳跃类、平衡类、攀爬类等以发展幼儿各种身体技能为主旨的体育游戏活动。多样的体育活动选择是激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主导因素。其次,幼儿的体育器材别具多样,幼儿可供选择的种类繁多。如专门的体育器材、由环境为主的自制器材、由废弃材料制作的活动器材等。最后,多元的体育活动方式。异质的幼儿群体具有多种的背景经验,在选择体育活动的进行方式时,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想法,所组合而成的活动方式也呈现多元的趋势。混龄体育活动的多样性,是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自主性。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幼儿作为个体成人的特殊时期,其学习具有关键性及特殊性。随着当代学前教育的观念改革,人们对于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均表现同等的认同。混龄幼儿体育是顺应幼儿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主体的教育形式。在体育活动中,由幼儿在教师“准备好的环境”中自发的进行选择,包括活动同伴的选择、体育活动类型的选择、体育器材的选择、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等。幼儿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创设,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也由幼儿自己组织与讨论解决困难的办法。混龄体育活动的教育自主性,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3)动态性。

混龄教育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组织起来在同一种环境中相处。在这一环境中幼儿的角色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幼儿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经验,在异质幼儿群体进行互动交往时,所表现的是不同种类经验内化的过程。同时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会出现相对的认知冲突,随着社会关系的逐渐深入,幼儿需要不断接受新的身份、扮演不同角色,形式幼儿内部认知的转化,从而促进幼儿新认知的产生。另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幼儿能通过与不同能力的他人互动,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获得经验的习得或纠正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一理论概念表明,不同年龄的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促进学习,并能共同解决问题和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需要层次下混龄体育活动中的幼儿社会化行为分析

3.1、基于生理的需要

强健的体魄是个体成人的基础,也是幼儿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幼儿体育是幼儿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同时幼儿体育的实施也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生理需要是需要层次塔的最低端,亦是一切需要的基础需要。生理需要时是个人成长所具备的最基本需要,且这种需要伴随人的一生。混龄幼儿体育以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力为根本目标。以多种可供选择的幼儿体育活动为基点,从各个活动中发展幼儿身体机能所需的能力。如平衡木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攀岩墙发展幼儿上肢能力及手脚协调能力、跳格子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等等。幼儿在根据自己兴趣需求去选择体育活动的时候,无形中发展了幼儿身体的各项机能。异质性的幼儿存在不同的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在幼儿群体进行体育活动时,水平高的幼儿能给予水平相对较低的幼儿帮助,水平较低的幼儿能向水平高的幼儿进行学习,幼儿的相互促进更利于幼儿的双向发展。混龄幼儿体育遵从幼儿的身体需要,以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方式促进幼儿的体质发展。

3.2、基于安全的需要

社会秩序是维持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重要保障,不同的社会行为规则构成了社会秩序。《幼儿园指导纲要》也对幼儿提出要“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的活动要求。正确引导幼儿准守社会行为规则是教育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为了幼儿在今后的生活能更适应于社会生存的条件。需要层次论中对安全需要的阐释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在混龄幼儿体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感知器官去感知器材的乐趣及安全,并从中自发的习得活动的安全认知。如,跳高架时,幼儿最初无法知道如何跳以及跳下去应该如何落地才能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多次的尝试,最终能获得这项活动的安全认知。在混龄的教育形式下,学会的幼儿在活动中能给不会的幼儿起到很好的鼓励与示范作用,同时,能促进幼儿在已经形成的认知基础上获得更高的认知,从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3.3、基于归属和爱的需要

自古以来,人类就以群居的方式来生活,群居的特质既是团体特征的体现,也是个体相互关爱的摇篮。马斯洛认为,生活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渴望融入集体并且得到认同,乐于交流与合作,拥有良好的归属感与爱的能力能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品质。同时,对于幼儿教育而言,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力的基础,是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不竭动力。混龄体育活动中,幼儿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的开展形式,相同爱好的幼儿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在完成活动任务时,每个幼儿都知道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去分享团队的任务,每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任务并乐于去完成,在团队认为完成时,幼儿亦会应自己在团队所做出的贡献而享受活动完成的喜悦与团队的归属感。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在混龄幼儿群体中,混合年龄的中年长幼儿与年幼幼儿相比,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并表现出更多的领导能力,对年幼幼儿也会更多帮助、耐心和宽容;而年幼幼儿也能够模仿年长幼儿的行为模式,在今后对比自己年幼的幼儿给予更多关爱与帮助。混龄幼儿体育活动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家庭”的氛围,增强儿童的安全感和信心,让幼儿与更多种类的儿童建立了关系,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在发展幼儿的同时满足幼儿的归属于爱的需求。

3.4、基于尊重的需要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以及伴随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的发展影响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别人的高度评价,需要自尊、自重或为他人所尊重。”幼儿期是自尊发展的初期,幼儿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自我自尊水平,积极的评价越多,幼儿的自尊水平则越高。混龄幼儿体育以幼儿的自主创设性为主,幼儿自发选择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在混龄幼儿分组中,幼儿能更多地思考、学习更多。年龄较小的孩子有能力参与并为更复杂的活动做出贡献,从而获得来自年长幼儿的肯定与评价。年长幼儿通过扮演年幼儿童的导师的角色培养领导技能,同时也被视为模拟预期行为和参与学习经历的榜样。年长幼儿通过为年幼的孩子的学习做出贡献,从而获得年幼幼儿的赞赏与崇拜。幼儿们通过自身的能力在混龄群体中发挥作用,也从他人的评价中感受尊重。随着混龄活动的水平的难度增强,幼儿自尊的发展也随之增长。

3.5、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认为,人在对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 与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满足后,会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会使人们对自身越来越充满信心,并能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继而真正的实现自我。幼儿期是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时期,对其今后的自我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混龄体育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给予幼儿足够的选择权利,以幼儿自主创设的形式进行幼儿间的自我教育。Heinzel认为,幼儿间相互学习能够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做出自己的决定,从而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混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发展,还可以促进对儿童多样性的认识和欣赏,并减少儿童与学校秩序同谋的需要。在混龄幼儿体育活动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相互促进,年幼幼儿通过与年幼幼儿的互动,在巩固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意的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发展;年幼幼儿通过对年长幼儿的观察及模仿,逐步形成自我概念的意识。混龄幼儿体育活动为幼儿制造了一个模拟的社会环境,为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4、结语

幼儿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过程。混龄幼儿体育以幼儿的自然发展规律为指导,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差异发展,基于幼儿的个体内在需要,以幼儿间的“自我教育”形式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猜你喜欢

群体儿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六·一”——我们过年啦!